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偷香窃玉 大明国师 辛亥英雄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 军工科技 回到大唐当军阀 三国第一狠人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非洲创业实录 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百四十章 大明初行钞法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明的金库建在了通和宫,就在皇帝起居之地。

皇帝还给了臣子们钥匙,让多方共同见证下,才能开启金库的大门,一年一开启,避免监守自盗的事情发生,制度设计是通过廷议的,眼下还看不出太大的问题。

朱翊钧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避免重蹈洪武宝钞覆辙,这是大明的历史教训,洪武宝钞没有实物基础的支持,导致了信誉的整体崩溃。

货币体系,尤其是钞法是十分脆弱的,即便是朱翊钧现在春秋鼎盛,如日中天,仍然需要未雨绸缪,为信誉的总崩溃做好准备。

历史既然留下了教训,就要学会借鉴,漫长的历史,留下了种种历史教训,就像是一个错题本一样,放在了皇帝的面前,去认真借鉴的话,其实不会有太多的差错。

历史的脚步走到万历年间时,其实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错题,这也是纠错力量的一部分。

通和宫金库,是一种表态,是皇帝对天下万民的承诺,万历宝钞,不会无度超发。

宝钞的发行会和大明的金银铜等贵金属、资产、货物量、物价增长进行锚定,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超发,实在是超发的太多,其实还有办法,那就苦一苦海外的夷人,承受这些超发的货币就是。

所以总体而言,大明对于发钞的抵触情绪并不高,因为倭国通行宝钞,已经苦了倭人十多年了。

“金库不仅仅是金库,更是信心,是万历中兴,是长治久安。”朱翊钧对通和宫金库的期望很高,这是大明黄金叙事的重要一步。

“金库很重要,因为西班牙掌控了丰饶银矿,费利佩通过这些白银,主导了全球贸易,即便是大明也身处于这个贸易体系之下,白银霸权,也是费利佩日不落帝国霸权之一,不仅仅是海路的霸权。”

“朕不能捂着耳朵,闭上眼睛,假装大明是天朝上国,要向前看,向上走,就要正视这些问题。”

朱翊钧进一步谈起了他对通和宫金库的野望,费利佩日不落帝国的霸权构成,除了对海路的控制,就是对白银的控制,西班牙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围绕着白银的贸易体系,大明也无法摆脱这种贸易体系的桎梏。

大明建立金库发行宝钞,是通过黄金储备为主,资产为辅构建新的独立货币体系,减轻对海外流入白银的依赖,甚至是取而代之,在货币上取代西班牙银元的霸主地位。

“陛下圣明。”张居正看着这不到11亩地的地方,有些感慨,带着群臣歌功颂德了一番。

收储黄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大明在朝鲜、倭国打仗,国内在推行丁亥学制,营造九龙大学堂和师范学院,陇开驰道还在修建之中,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自万历十三年后,国帑内帑的压力都很大。

陛下还要把所剩不多的白银,交给王谦,在交易行里,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入、收储黄金,这让内帑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了起来。

张居正觉得过犹不及,皇帝作为天下至尊,有些过于苛责自己了。

正如他说的那样,这些黄金,都是陛下个人的,不是天下的,其实没必要拿出来,放到金库里,成为大明信誉的一部分,这本该是朝廷的职责。

可是陛下的行为又是合理的,张居正当初说,天下人人为私,唯陛下一人公耳。

自私是一个中性词,是动物植物的本性,不是一个贬义词,天下间,所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奔走是合理的,但只有陛下不行,陛下要天下为公。

因为君父、君国是一体的,是无法切割,陛下即是一个个人,也是天下的表率。

当陛下真的做到的时候,张居正反而有些担忧起来了,他有些担心陛下坚持不下去,谭伦、俞大猷、万士和、海瑞、王国光都在离开,他张居正、戚继光也要离开。

陛下走的这条路,会越来越孤单,最后,反而是天下人,无法理解陛下的行为了,陛下成了那个异类。

以前讲筵的时候,朱翊钧问过张居正一个问题,君父和君国,是真的无法切割的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君就是君,国就是国,那时候张居正说切不了,朱翊钧还想着长大了,他自己来切。

时光荏苒,朱翊钧发现,在当下,是无法做到的,而且他越努力的想要做好一个皇帝,就越无法切割君国和君父。

现在就是他想切,臣子们也没有一个人会同意,臣子们会认为,皇帝在进行服从性测试,反而会表现的更加‘忠诚’,甚至会做出各种古怪的事儿,比如卧冰求鱼之类的把戏,谋求幸进。

他人不由我,枉费亦执着。

朱翊钧能做的,也只是做好自己而已,不让事情在自己这里出了差错,不让自己掉了链子把大明带到深渊里。

在一个时间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能够接受的政治制度,是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区间范围,一旦政令、思想的讨论,超过了这个区间范围,就会被视为极端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沈鲤总是念叨的礼崩乐坏,他自己甚至都同意番夷贩卖一些夷人给大明的种植园,某种程度就是因为这种贩卖夷人的做法,超出了这个区间范围。

这个区间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社会变迁、舆论变化、政治活动、文化变化而改变,善恶的标准、激进或者保守的政策,会慢慢被世人所接受。

大明管这个区间叫离经叛道,后世把这个区间,叫做历史的局限性。

即便是朱翊钧这个皇帝也无法打破这个局限性,当下的大明,需要一个英明的皇帝,带着大明,走出小农经济的困局和泥潭,只有经济富足、社会变迁,一些离经叛道才会变得容易接受。

比如帝制终将会被消灭。

“我们来说说朝鲜、倭国战场凯旋军兵归来后的归置问题吧。”朱翊钧带着群臣走进了西花厅,说起了前线大事。

大明兴文匽武之风的根本,是文武之间的对抗,而文武对抗的根本,其实还是政治权力的争夺。

这些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勋的大明军兵,理所当然的应该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更多的权力、更多的物质回报,这就会夺走被读书人所垄断的部分地位、权力和经济。

一切的政治斗争,本质上就是阶级斗争。

而现在,大明军要是凯旋,所有功臣们,必须得到足够的地位、权力和经济,如果无法满足,那能做的,就是只有杀戮功臣了。

这种困扰在历史上出现了好多好多次,比如万历初年,平定了倭患、阻止了北虏铁蹄的客兵安置,就曾经是大明朝廷的头等难题,朱翊钧能做的就是把吕宋给这些平倭的客兵,把辽东给拒虏的客兵。

现在,大明攻占了朝鲜和部分倭国的本土,这些功臣,该怎么恩赏,就成了头等大事。

“在朝鲜和倭国建立军屯卫所,辽东军兵充任世袭的千户百户,朝鲜军兵充实卫所吧。”王崇古给出了一个提案,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面色复杂的看向了王崇古。

沈鲤重重的吐了口浊气说道:“怎么可以这么明晃晃的、这么直白的讲出来呢应该说,为了朝鲜和倭国的长治久安,派遣汉军充任,安定地方,这么说,就好听多了。”

“这不一样吗”王崇古左右看了看说道:“这里又没有中书舍人,没人会记。”

“哎,斯文扫地,礼崩乐坏。”沈鲤无奈的说道,大家都是读书人,怎么可以把话说的这么直白!

沈鲤给出了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说法,当然大家的意思是相同的,此次征战的辽东军会成为朝鲜、倭国这些新开辟之地的世袭千户百户,世世代代的保证,这是对浴血奋战的大明军最好的赏赐。

“那京营的锐卒呢”朱翊钧说起了最难安置的部分,京营锐卒,披坚执锐,陷阵营把一个一个山城撬开,大明才横扫了倭寇,现在到了分赃的时候,应该给京营怎么样的赏赐呢

王崇古想了想说道:“倭国的金银铜矿,就给他们驻守吧,等于大明在倭国册封了数个名田主。”

册封到当地的军兵,实际上的身份就是现在倭国的大名,只不过是明属大名,就是王崇古给出的答案。

不愿意去,就折现成白银,陛下在这方面,非常大方,充分尊重军兵的选择。

一如打完了绥远,卧马岗大矿场被大明军兵所控制;

一如陈大壮为皇帝四海奔波,大铁岭卫交给了陈大壮;

一如长崎总督府、吕宋总督府、旧港总督府、金池总督府。

大明现在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腹地是完全的郡县制,朝廷不太能完全控制的地方,用分封制。

这是一场礼崩乐坏的讨论,更加简明扼要的说,就是分赃会。

戚继光、李如松、马林等一批勋贵,反倒是好赏赐,他们自己或者父辈,就是大明的武勋,按照制定好的五等功赏,加官进爵就是。

唯一看起来有点麻烦的其实是戚继光,已经贵为奉国公,主要是一些待遇上的赏赐了。

这在大明也有祖宗成法,英国公张辅,张辅在永乐六年因为征交趾事封为了英国公,后来继续随着永乐皇帝南征北战,永乐皇帝给张辅的恩赏,就是与国同休。

戚继光的恩赏,仿张辅旧事就可以了。

“要不要在倭国禁止烟土”张学颜谈到了一个问题,倭国烟土生意,是否要完全禁绝。

高启愚奏闻朝廷的时候,谈到了京都见闻,京都有十七家大烟馆,从大阪到广岛,倭国沿海城池都有数量不等的大烟馆。

倭国的大烟馆已经发展到了高启愚都感到惊讶的地步。

倭国有一批女性专门从事调烟,各家烟馆,都拥有各种不同的秘制配方,而这些秘方就是核心竞争力。

高启愚应酬去过几次,调烟女,在优美音乐和柔和灯光的照耀下,跟随音乐的节奏,舞动着曼妙的身子,将结构精致的大烟坨子一层一层地剥开,每一层都会调入不一样的口味,进而赋予不同的功效,这层保健、这层壮阳、这层祛湿、这层补血。

在喷云吐雾之后,倭人的经纪买办们,就会像条蛆一样在这些调烟女身上蛄蛹,而这些调烟女本身有很多也是毒虫,场面糜烂不堪。

关键是这些消费真的非常昂贵,调烟女、大烟、水食等等,都能把经纪买办数日甚至数月的辛苦给抽干。

“禁。”朱翊钧看着廷臣们说道:“大明控制范围内,全禁了,不是大明控制范围内,朕也无能为力,维持现状吧。”

不是大明实控范围,大明是真的无能为力,毒贩子为了赚钱,连大明海防巡检组建的防线都能躲过去,就连大明腹地,每年都能查出好多的阿片来。

这东西的利润太高,有太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

大明查得严,罚的重,动辄砍头,而倭国没人查,没人罚,而且倭国还有白银,所以导致这些个毒贩子,都跑去倭国做生意去了。

这老祖宗说堵不如疏,堵了大明这头,就自然会疏到别的地方,倭国产银,无疑是阿片最好的去处。

这就形成了一个更加诡异的局面,阿片摧残着倭国的上层建筑,极乐教毁掉了倭国的基层平民。

“陛下,臣有个事儿…”沈鲤面色凝重的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可能得花很多的钱。”

“花钱朝廷哪里还有钱大宗伯,莫不是看上了陛下的黄金!简直是岂有此理!”大司徒张学颜就像是触发了关键词一样,立刻就急眼了!

大明花钱的地方太多了,现在这大宗伯又要干什么!

“朕看看吧,钱赚来就是花的。”朱翊钧拿过了奏疏,看完了沈鲤的奏疏后,将奏疏传阅了下去。

奏疏上是一件非常非常悲剧的事儿,大明有坐月子的习俗,女子生了孩子,一个月不能干重活累活,这个习俗最早要追溯到西汉时候的《礼记内则》,称之为月内。

但是坐月子这种事,也只有乡贤缙绅才坐的起,很多乡野村妇们,刚生了孩子没几天,就得下地干活,然后就会得一种病,胞宫脱落,这种病非常的普遍,大明四处都能见到。

近日,京畿顺天府宛平县有一村妇,生完孩子,第三天就开始下地干活,有了很严重的胞宫脱落,一干重活就掉了出来,身边的人都耻笑她。

这名村妇有些要强,准备了一把剪刀,回到家把胞宫给剪了,家里人发现的时候,大出血的村妇,已经奄奄一息了,这名村妇的案头,放着一碗红糖鸡蛋羹,是村妇打算事后,给自己准备的治疗之后的安慰和奖励。

家人把这村妇抬到了惠民药局的路上,村妇已经死了。

宛平县在京畿,不敢隐瞒就上报到了顺天府,而惠民药局奏报到了太医院。

“这名村妇很热爱生活,她不想被人嘲笑,她也不是自杀,而是很希望能好好活下去,不被人指指点点,这不是愚昧,而是从古至今,没人教过这些民间的妇人该怎么做,更明确的说,是朝廷的失职。”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攥的有点紧。

其实顺天府、太医院本来不打算把这件事奏闻给朝廷。

这种悲剧,每年都有,而且非常多,大医官吴涟可是女太医,她对这种事非常习以为常,她就曾见过一个女儿带着母亲来看病,也是胞宫脱落,胞宫像烂梨一样,因为切除的费用有点高,这女儿死活不愿意。

但顺天府和太医院最终还是奏闻了陛下。

“还有一本奏疏。”沈鲤又拿出一本奏疏,犹豫了下,还是递给了陛下。

这次仍然是顺天府京畿大兴县奏闻,大兴县青云店有一人名叫郑木匠,和张屠户这类的名字一样,人们总是把姓和职业凑到一起,时间一久,郑木匠的本名就没人叫了。

郑木匠是个乡野村夫,身体从小就很健壮,几乎就没生过病,黝黑的皮肤和健壮的身板,一看就是个农活的一把好手,他一直是家里的壮劳力顶梁柱,娶妻生子以后更是家庭的主心骨。

学艺的时候,也是肯吃苦,肯钻研,做木工活儿也是真材实料,十里八乡都到他这里打家具。

去年冬天,郑木匠突然小腿开始疼痛,三个月的时间越来越疼,甚至无法下床,疼痛难忍的郑木匠,去了惠民药局,抓了几副汤药,但是不管用,气性很大的郑木匠觉得自己没了一条腿还能干活。

万历十六年春三月,郑木匠咬着一块毛巾,用锯锯掉了自己那条坏腿,烧红了烙铁,打算锯掉之后就烙一下结痂。

牙咬掉了四颗后,腿锯了下来,妻子哭着将烙铁烙在了腿上。

郑木匠觉得,少了一条腿的,自己还能干体力活儿,因为儿子已经慢慢长大了,可以帮他做体力活,他负责技术活就行了。

可是这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郑木匠还是在四月份死了,死于了伤口的疮疡溃烂。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又把奏疏传阅给了大臣们,才开口说道:“郑木匠很想活,他自己把腿锯了,烙铁烙住了伤口,朕不知道那有多疼,但朕看到了,他想要活着,好好的活着。”

“其实,他哪怕去买一瓶碘酒,或者买瓶酒每天喷一下,也不至于死,他连锯腿烙铁的疼痛都能受得了,酒精的灼烧罢了。”

“这不是愚昧,而是从古到今,没人教他们该怎么做,更明确的说,是朝廷的失职。”

朱翊钧又重复了一遍之前的话,这两个案子,实在是太典型了,哪怕是有人教教他们,告诉他们这么做是错的,他们也能活下来。

“臣和大医官们沟通了一番,想出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沈鲤拿出了第三本奏疏,这本奏疏,就是要花钱的地方,而且要花大钱。

大医官们准备在《卫生易简方》的基础上,编写一本《卫生预防简易方》的医书来,普及卫生观念、预防疾病和简单治疗,复杂的病,还是交给惠民药局,但卫生观念和预防,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

原本的《卫生易简方》,是建文到景泰年间六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濙写的医书,胡濙的确是礼部尚书,但他也是个医生世家,里面普及了部分的卫生观念。

大医官李时珍、陈实功、庞宪、吴涟等,打算在之前的基础上,写一本卫生预防简易方,务求通俗易通,简明扼要,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如何防治疾病等等,预防大于治疗是新版简易方的主要目的。

但普及卫生观念、预防疾病,需要人手。

“遴选、培训、管理、考核、待遇,都要钱。”沈鲤说明了这个制度真正花钱的地方。

大臣们看完了奏疏,都沉默了下来,沈鲤算是给大明朝廷找了个大活儿,丁亥学制已经把大明国帑内帑掏空了,现在又要建立一套惠及万民的医疗体系,想想就知道,要花多少钱,时间长、见效慢、批评多。

古今中外,医疗都是一种极其昂贵的社会资源。

“诚然啊,赶鸭子上架、不太专业的医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水平差、治死人、不规范、甚至是道德低,借着行医强买强卖招摇撞骗,医术在宋时,还是方术。”朱翊钧对着大臣们说起了这种制度的缺点。

这都是一眼看到的缺点,不用朝中那些个士大夫摇唇鼓舌,大臣们都不是傻子。

这些个赶鸭子上架的医生们,不卖大力丸、万用符水已经是高道德了。

朱翊钧继续说道:“庄子云:涸辙之鲋。”

“庄子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小坑洼,里面有条鱼,向庄子求救,庄子说:好呀,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这鱼气急败坏的骂道: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鱼对着庄子骂骂咧咧说,眼下斗升水可活,你居然说这样的话,等你做完了,到干鱼店里找我吧!”

“就依大宗伯议吧。”

朱翊钧打算做了,涸辙之鲋,鱼都快干死了,培养专业的医倌来不及,但培养一些能普及卫生观念和预防体系的赤脚医生,能解燃眉之急。

“钱从何来”张学颜两手一摊说道:“这老库银,要不动一动老库银”

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不用,那是大明的老本,朕有一百二十万两黄金,可以发六百万贯的钞,发钞就是,户部写给借据,定好利息,朕就发钞。”

“还钱能还钞吗”张学颜试探性的说道。

朱翊钧笑着回答道:“当然,宝钞朕要是不认,天下谁还会认”

“朕知道朕知道,大臣们觉得,这国帑内帑,不就是朕的左右手吗左手倒右手的事儿,发的还不是真金白银,而是宝钞,还要写借据、定利息,至于如此麻烦”

“就是要这么麻烦,哪怕是左手倒右手,哪怕是朕可以给朝廷低息、无息、甚至无限期的展期,但一定要有来有往,这帐才对得上,要是这本账都对不上,天下什么账,都对不上了。”

“行。”张学颜看着张居正说道:“今年大帆船到港,白银只有200万两,黄金只有25万两,白银流入的速度在放缓,无论这种放缓是费利佩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必须要慎重对待。”

“陛下以一百五十万金,放六百万的宝钞,是非常合理的。”

张学颜这番话是对着张居正说的,当年王国光是特立独行,他从晋党出走后,从没有攀附过楚党、张党,户部也有自己的路,哪怕是张居正也不能阻拦大明朝廷为大明经济注入流动性。

白银流入是减少的,黄金在大明,是不适合做货币的。

缺少流动性的大明,如果不及时做出干涉,一定会陷入流动性的危机。

万历通宝,还是穷民苦力日常使用,赤铜的流入,对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影响很大,但从经验来看,白银仍然是投资用的主要货币。

“缺白银,其实可以抄家。”张居正犹豫了下,选择了一个传统的解法,发钞目前看,时机还是不太成熟,不如直接抄家好了。

王崇古立刻说道:“这不好吧,无缘无故就抄家哪有这般道理”

张居正摇头说道:“当然不是无缘无故,当年秦始皇收天下刀兵铸十二金人的时候,也不是无缘无故,在我看来,下诏收天下金银入库,让他们把黄金和白银交出来好了,兑换成金银本票。”

“不交出来,再抄家不迟。”

这保守派一下子保守到了秦始皇,张居正的意思是,当年秦始皇收天下刀兵铸十二金人,就是忠诚度测试,谁不交,谁就有反意,筛选出来之后杀掉。

张居正的法子,其实就是典型的法家思维,理由非常的充分,洪武年间的祖宗成法,有金银之禁,就是民间不得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使用。

祖宗做的事儿多了,后代就会很轻松,贱儒整天张口闭口,祖宗成法,谁不会一样。

朱翊钧连忙伸手,“先生,还是发钞,发钞,这金银之禁,都沉睡好多年了,不至于,真不至于,没到那个地步。”

真到了山穷水尽,朱翊钧是不介意这么干的,但大明现在没有山穷水尽,只是想做的事情太多,手里的钱太少了而已。

其实势要豪右、乡贤缙绅,怕的就是这个,皇帝一旦掌控武力,缺钱的时候,很容易这么干。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剑道第一魔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玄鉴仙族 修神外传仙界篇 美女的兵王保镖 和竹马睡了以后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赤心巡天 猎天争锋 踏天境 最强狂兵 军少大人,体力好 逆世谋妃 贵族 流年流不去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 烛影迷局 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 稗宋反骨仔 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 大周第一纨绔 回到古代积功德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幼帝传奇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 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大奸臣当道 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 天生韩信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