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辛亥英雄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最强终极兵王 重生之征战岁月 开局穿越寡妇村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金牌帝婿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超时空史记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百三十七章 有恭顺之心的中书舍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高启愚提出的条件更加苛刻了,一次比一次苛刻。

最开始高启愚逼迫织田信长投降的时候,只要求矿场驻军,没有其他的东西;在织田信长死后,大明军开始以织田家在大明为由,要求尾张国的归属;在长门城被攻破的时候,大明要求迁徙倭王天皇到大明;

现在这九条,就是高启愚的所有主张,无论哪一条,在之前看,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但现在,丰臣秀吉只能答应,并且签字。

以前就有人对丰臣秀吉说过,大明第一次提出的条件,往往是最丰厚的,第二次提出的条件,是可以接受的,没有第三次,第三次就要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

这不是传言,大明皇帝是再一再二不再三的性格,大明现在也是如此。

至少,大明没有再要求丰臣秀吉前往大明了。

高启愚要留着丰臣秀吉镇压倭国内部的反抗力量,彻底断送倭国最后一条路,通过揭竿而起涅盘重生。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死寂,而倭国在签署了这本《京都条约》,就永远没有了黎明。

倭国轰轰烈烈的一揆运动,无论是百姓、士、国、一向一揆,压迫和不公催逼出暴动的时候,要面对半封建半殖民的幕府、倭国经纪买办、大明帝国驻军的联合绞杀。

高启愚很难想象,什么样的内核精神,才能支撑起国民,在这种联合绞杀、如此重负和大山之下,把断掉的脊梁再接起来。

至少倭国没有这种精神内核。

高启愚甚至认为,大明也没有。

这是不正义的,朱翊钧从来没有想过将这种行为,通过礼部洒水洗地成为正义行为,朱翊钧从长崎总督府建立的时候,就非常明确的对所有人说过,他就是复仇。

长门城、京都的倭人在烈火之中哀嚎,嘉靖二十年到万历二年的倭患,大明从山东到广东的烽火狼烟,万民也在哀嚎。

陈天德,全家、全村、全族被倭国所杀,所有的家宅被付诸一炬,陈天德本人成为了阉人,他活着就是为了复仇;

叶向高,官宦世家,他在娘胎里就遭遇了倭患,他在旱厕里出生,他在三个月的时候,就学会了不再哭闹,他给戚继光率领的大军磕过头,感谢戚家军们,让流离失所的他们,回到了家乡;

孙克毅,松江府的千年世家,倭患的战火烧到了松江府,全家死在了倭患之中,只留下了他和一个残疾的哥哥,若非月港海防同知罗拱辰搭救,松江府所有豪奢户,都无法幸免于难;

上到势要豪右、下到穷民苦力,绵延了二十多年的倭患,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含冤而死,千里耕田居然无一男丁,战乱之中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等等等等,无数的惨剧在东南沿海,反反复复的发生。

那些惨烈,那些悲剧,那些冤魂,朱翊钧作为一个皇帝,大明皇帝,他不能无视这些冤魂的哀嚎,尤其是在大明有能力复仇的时候。

一份份苛刻的条约、邪恶的出程、中程、归程三角贸易、倭奴南洋姐的悲鸣,这些都是朱翊钧的复仇,他会一直做下去,直到自己死去。

丰臣秀吉输不起了,而迎恩馆的大明军,根本不怕死。

丰臣秀吉当然可以吃掉剩下的大明军。

放火烧掉京都的大明军死掉了五百余人,而剩下的九百余人,不需要太大的伤亡就可以拿下了,因为大明军的补给不是无限的,尤其是弓箭、火器等物,丰臣秀吉狠下心来,当然可以把烧掉京都的大明军彻底消灭。

可是,大明军来了怎么办呢

一千五百人就能烧一次京都,那十万京营来了,丰臣秀吉要死,所有的大名也都要死。

所以,无论怎么样苛刻的协议,丰臣秀吉都只能签约,并且把天皇满门,都交给了高启愚。

高启愚没有打算食言,他要把天皇一家沉海,他当年做了一些错事,需要让陛下掌握一些可以一杆子就把他彻底打倒的把柄,高启愚才能继续升转。

倭国天皇的死活不重要,管他传了多少年,管他什么万世一表,管他什么精神图腾,这些都不如高启愚自己的仕途重要。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门师兄弟们,个个飞黄腾达,自己还深陷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万历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倭国天皇移居堺市,大明的海防巡检,带着高启愚的奏疏,向着大明飞驰而去,正式的议和条约,不会随着快速帆船回京,而是高启愚乘坐快速帆船回京时候,一并带回。

水翼帆船到对马岛、济州岛,再到山东蓬莱、天津州塘沽,最后快马加鞭送到了通和宫御前。

“额,快下旨堺市,把天皇一家侨居到大明来,跟足利义昭住一起,告诉高启愚,不必沉海,拉到大明对大明更加有利。”朱翊钧看完了奏疏,立刻下了一份圣旨,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求。

沉海,这个选择固然解气,但不沉海,获利更大。

只要这一家还在大明,倭国的正统,就在大明,而不是在倭国,哪怕是倭国搞什么尊皇讨奸、大政奉还,名分都在大明,而不在倭国。

正统在大明,倭国就不能再立一个天皇出来。

其实当初小明王被沉江,长期去看,对大明弊大于利,本来,朱元璋是韩宋册封的吴王,如果小明王,没有死在了廖永忠的手中,大明完全可以让小明王搞个禅让,法理就会非常清晰,唐宋明,韩宋也是宋。

中间的元就可以忽略或者省去,不用认胡元为正朔,也不用承认忽必烈是草原真人了。

国朝建极之初,就没有那么的被动了,一些旧元的残党,清算的时候,也可以更加名正言顺。

朱翊钧一边写圣旨,一边说道:“朕为什么留下了足利义昭,织田信长的妹妹、儿子留下这些倭国的肉食者,就是给丰臣秀吉吃一颗定心丸,这是一条后路,哪怕倭国的局势败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他也可以逃到大明来,继续做富家翁。”

“这个退路,可以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倾尽全力的镇压倭国内部一揆,防止他们打扰大明开矿。”

“陛下,这,倭王僭越称皇,罪该万死。”冯保面色犹豫的说道:“这要是拿到京师来,一定会有人要斩首示众。”

朱翊钧吹干了圣旨上的墨迹,摇头说道:“糊涂,这个退路,对织田信长适用、对丰臣秀吉适用、对德川家康适用,对倭国的幕府将军们都适用,这样,他们才会毫无顾忌,这样,倭国才会被锁死在眼下这种境遇,在这种炼狱之中,世世代代的沉沦。”

“臣…遵旨。”冯保这才明白了皇帝的意图,杀死天皇一家,只有情绪价值,没有实际的利益。

大明完全占据了长崎所在的九州岛,占据了对马岛,从地缘上锁死了倭国;

现在通过战争和议和得到了矿产,这是军事上的锁魂钉;

扶持幕府将军在倭国统治,这是政治上的封锁;而倭国通行宝钞就是大明的经济封锁;

这一道道的枷锁,彻底锁死了倭国的一切可能。

“高启愚总是多心,当年的事儿,朕还小,夫子也说了,既往不咎嘛,主少国疑,出什么幺蛾子事儿都不奇怪,他有这份心就够了,功劳足够大了,下章吏部、吏部,廷推任命高启愚为礼部左侍郎。”朱翊钧对这份条约越看越满意,给高启愚升了官。

看起来平调,而且还是管鸿胪寺的事儿,但他现在是文华殿的廷臣了,正式进入了大明帝国的决策层。

同样,张居正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再阻止高启愚升转了。

“大明军在京都城外迎恩馆战死五百余众,下章礼部,写一篇祭文,这篇祭文要刻在通和宫门前的忠烈祠碑文上,千万不得马虎。”朱翊钧又下了一个明旨。

通和宫不大,但立一个忠烈祠还是有地方的,朱翊钧打算在龙池旁,专门立一片碑,纪念这些为大明建功立业者,每年祭祀。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陛下对这些为大明负重前行的军兵,极致恩荣,这一次专门为牺牲的五百军兵立碑,亲自祭奠了。

“陛下,琼州海氏送入京一个孩子来,薛云龙带着这孩子去了清勤园,把海中适赶回琼州去了。”冯保回禀了陛下海瑞之事的进展。

薛云龙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和海瑞都是琼州人,是同乡,而且薛云龙还是海瑞的侄女婿,算是家里人,可以做主,薛云龙是进士,身份在这里摆着,哪怕是他不顾及清名,他也不可能顶着皇帝的压力,把海瑞家里的财产给霸占了。

脑袋就该长在脖子上!

“好,大医官看过后,海总宪的身体如何”朱翊钧问起了自己关心的事儿。

冯保低声说道:“陛下,礼部已经拟好了谥号。”

按照大医官们的诊治,海瑞可能挺不过今年了,年纪大了,还劳心劳力了这么多年,身体已经完全亏空,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现在是卧床不起,好在还能认的清楚人,精神状态也还不错。

“朕知道了。”朱翊钧略有些感伤的说道,他才26岁,这样的场面只会越来越多,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真的碰到了,还是让人感伤不已。

王国光的身体就比海瑞要好许多,就是精力不济,才离开了权力的漩涡。

朱翊钧继续处理着各种奏疏,他拦着张居正不让张居正清汰,但是清汰的风,还是从山西吹到了京师。

吏部开始了对京师各个官署的审计,账目简直是触目惊心。

大明京师各个官署,坐班的官员吏员,居然不足六成,这些官吏,因为各种原因,长达三年以上不曾点卯,甚至有超过177名官吏,超过十年,未曾到过衙门,而这里面重灾区就是国子监和翰林院。

177名官吏里面,国子监就占了122名,学正、助教、学录、典簿等,考成法考成不到的地方,全都是重灾区。

“朕不让先生查,就是不能什么都查,这不,真的查出点什么来了,朝廷一定要处置。”

“可是这学正们,个个都很难缠,一个学正就有数名弟子,这些个弟子,有的是举人,在各个衙门里做事务官,甚至还有进士,有些更是前程似锦。”朱翊钧看了看张居正列出的一大长排的名单。

“得罪人诶。”

张居正得罪的人太多了,大明到了两百多岁的年纪,但凡是想做点事,都要得罪人,而且是很多人。

徐成楚新官上任,干的第一个活儿,就是天雄书院的教谕宋善用,是没事儿惹了一身的骚。

这老话说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些个学正既然敢十年不到国子监点卯,那是有底气的,更明确的说,就是朝中有人。

处理一个就已经够麻烦了,处理122个,就是朝堂大地震,而且能节省的国帑十分有限。

张居正的意思是:全部清汰!既然没有他们,也能正常运转,那朝廷就没必要发这个俸禄了,朝廷的银子,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个活儿真的非常的得罪人。

“那就依先生所言,全部清汰吧。”朱翊钧想了想,选择了照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他这里没有什么法不责众,如果这些学正的弟子们,真的为了愿意自己在国子监的学正,赌上自己的前途。

那朱翊钧佩服他们是条汉子,再把他们扔到金池总督府去建设大小金池,以儆效尤。

即便是在儒家里,天地君亲师,他这个皇帝,也排在了老师的前面。

“咦”朱翊钧打开了一本奏疏,看了半天,颇为惊讶的说道:“冯大伴,你亲自去一趟,看皇叔忙不忙,如果不忙的话过来一趟,如果忙的话,朕忙完了去格物院寻他。”

奏疏是格物院送上来的一本图纸,利用滑轮来达到省力的目的,省力不省功,原来一百二十斤的弓可以用九十斤的力拉开,但付出的代价是行程变得更长。

这个新的弓的动力,有别于传统弓箭的弹力和木质反曲,多了钢质的弓臂弯曲来增加动力。

大明的反曲弓很多,反曲弓的主要动力是弓臂弯曲,而格物院将弓臂换成了钢。

朱载堉确实很忙,但再忙,陛下召见,德王还是抽出了时间,来到了陛下面前,讲解了下这种新式弓的巧妙地方,行程大用力小,人人都能开虎力弓。

朱载堉有些无奈的说道:“陛下,这个弓看起来很厉害,让普通军兵,能拉得动虎力弓,甚至说,在瞄准的时候,会更加稳定,因为滑轮的设计,维持满弓状态,只需要很小的力就足够了。”

“没有那么多的抖动,会更加精准。”

“但是它有些缺点,臣问过军兵,他们都当这是个玩具,这弓,是不适合上战场的,第一个就是射速慢,陛下能开虎力弓,想来非常清楚,射速慢,就是致命的。”

朱翊钧能开虎力弓,一天最多射十次箭,之后要休息两天,像李如松、熊廷弼这类的天生神力的主儿,一天开十五次,第二天能接着开,天赋就是天赋,朱翊钧这种经过了十几年训练,才能开得起虎力弓,上限在那摆着。

射速非常重要,战场上的弓箭都是吊射,在敌人接近的过程中,放两轮还是放一轮,差别就太大了。

“其次,它生不逢时了,现在火器大行其道,火器的威力更强,而且线列密集三段击的情况下,火器的杀伤速度,远超弓箭。”朱载堉说起了第二个缺点,生不逢时。

它要是早点出现,或许能够在冷兵器落幕的最后时光一展雄姿,但更依靠层压物提供动力的复合弓,在火器之前出现又不太可能。

因为这种层压物提供动力的复合弓,需要材料的突破,尤其是弓臂,大明在福建流行的灌钢法中,找到了新的思路,才有了大批优质的钢材使用。

“最后,就是不能蓄势,不能整装待发。”

“它的射速慢,装填慢,遇到了斥候需要的快速反应的场景,比如狭路相逢,装填慢就会更加致命了,所以斥候都是精锐,能够最快的搭弓射箭,先敌人一步,射杀敌人。”朱载堉说出了它第三个缺点。

这种齿轮组的复合弓,有省力、精准的优点,但战场已经向着火器时代发展了。

“皇叔这这么一说,好像确实在战场上,没有什么作用。”朱翊钧沉默了下,有些感慨,如此精妙的武器被发明了出来,却没有了用武之地,成为了玩具。

在朱翊钧看来,复合弓的训练成本更低,毕竟能拉得动虎力弓的少之又少,而且更准,在维持满弓状态下,更加省力,就不会抖动,射的更准,可以更快的训练弓兵。

朱翊钧也不指望这东西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朕原来觉得,这东西,如果发给巡检司的弓兵们,猎杀豺狼虎豹熊等动物,是极为好用的,虎患不仅仅在朝鲜有,大明也很严重。但皇叔这么一说,好像不太行,毕竟猎人捕猎,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快速反应。”朱翊钧十分遗憾的说道。

捕猎,尤其是这些大型肉食性动物的捕猎,很多时候,拼的是反应,复合弓这种玩具,去捕猎,还是不如传统反曲弓好用。

朱载堉笑着说道:“所以,格物院博士,又弄了几台复合弩,解决上面三个缺点。”

“皇叔厉害。”朱翊钧立刻满脸笑容的说道:“快快呈上来。”

其实朱载堉耍了点小心机,把皇帝当鱼钓了,复合弓的图纸,就是鱼饵,真正要呈送陛下是复合弩。

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朱载堉会,人情世故他不是不懂,当初万士和曾经负责过格物院的行政,也教过朱载堉这些人情世故。

只是多数时候,不值得朱载堉去费那个神儿,现在,他抽空敷衍了一下皇帝陛下。

这种先扬后抑,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很好了。

朱翊钧当然看得出来这种小心思,但他颇为无所谓,他很看重结果,很多时候,不是特别看重过程。

程序正义当然重要,但在朱翊钧眼里,结果正义,更重要一些。

一共五台复合弩呈送到了皇帝的面前,所有的复合弩都带着保险,经过朱载堉的讲解,好钢用在体型更小的复合弩上,差一点的钢,用在体型更大的复合弩上,朱翊钧面前的复合弩都是一百二十斤为标准。

格物院也在设计弓力更大的弩,比如将弩臂反过来,增加弓弦的行程等等方式改良。

只有弩,没有弩箭,这是恭顺之心。

“好好好,取几只渡渡鸟来,再取弩匣来。”朱翊钧准备试一试复合弩。

复合弩设计的非常精巧,尾部带有拉杆,可以快速拉动弓弦,复合弩带有一个弩匣,可以在拉杆拉动的时候,弹出一根无尾羽的弩箭到导轨上。

两个小型号的复合弩有弩匣,弩匣的设计,就是为了较近距离使用,而三个稍大尺寸的复合弩,没有弩匣设计。

若是给大明的巡检司弓兵配上了这样的弩,只需要严格管控弩箭,就可以解决很多虎患狼祸了。

“陛下,渡渡鸟数量还少,这要是射死了,大司农怕是又要喋喋不休了。”冯保犹豫了下说道:“要不换成鸡”

“那就换成鸡。”朱翊钧摆动着复合弩,从善如流的说道。

冯保很清楚陛下射的很准,这取来的动物,晚上都得上餐桌。

很快,通和宫武功房就多了几只神情有些迷茫的鸡,而后倒在了一声声的箭啸的鸣镝声中,朱翊钧把五把复合弩挨个试了个遍,精准度高、填装快、可以蓄势,价格便宜,弩箭可以回收,而且不依靠火药。

保存得当,一弩传三代,人走弩还在。

“啧啧这东西,先给九边卫军列装,然后给巡检司巡检一人,配一把。”朱翊钧没有直接安排给所有巡检司的弓兵,而是先列装给了边军,再给巡检。

复合弩的威力足够了,但这东西泛滥的话,这复合弩恐怕会成为势要豪右手里欺负百姓的利器,民间禁弩禁甲,防的其实不是百姓,而是势要豪右、乡贤缙绅。

百姓其实见不到高官大员,也见不到皇帝,也很难有余钱购置这等昂贵之物,但势要豪右有这个闲钱。

“陛下圣明。”朱载堉打算告退了,祥瑞已经献出去了,如何使用那是陛下的事儿,他专门走这一趟,就是告诉陛下,大明格物院没有浪费国帑不干活!

朱翊钧犹豫了下,说道:“皇叔,神火飞鸦,烧了长门城,又烧了倭国的京都,死了很多很多人,无法计数,这东西很厉害。”

木头房子烧起来,风一吹,整个城都能烧的一干二净。

“嚯!连京都都烧了吗”朱载堉惊讶的说道:“好好好,那长门在哪儿,臣都不知道,但京都还是知道的,前线军兵把优缺点送回来,就想办法再改良下,总归是要实践出真章。”

“死了很多人。”朱翊钧面色古怪的说道。

朱载堉不明所以的问道:“死的不是倭人吗”

“是倭人。”

“啊,臣明白了,倭人又不是人。”朱载堉终于反应过来陛下在说什么。

格物博士们发明了神火飞鸦这种可怕的武器,制造了无穷无尽的杀孽,但在朱载堉心里,倭人根本不是人,大明华夷之辩本身就是共识之一,再加上死的是倭寇,那就更没关系了。

朱载堉也就是身份尊贵,格物院院长的身份又非常的重要,否则他非要渡海去,亲自放一次!

大明朝廷穷的时候,真的会克扣宗俸,朱载堉也是倭患的受害者,当年倭患闹起来,朝廷财政紧张,他家郑王府,也是好多年没修过了。

这朝廷有了钱,立刻就修了十王城,理由正大光明,表达了皇帝陛下的亲亲之谊,当然主要是为了河南、山西、山东的清丈,可十王城就是十王城,豪奢、足俸,日子比在地方好太多了。

“陛下,格物院还在设计复合床弩、车弩,用来放飞神火飞鸦,神火飞鸦需要一个初速度升空,这个初速度如果全靠火药驱动,有点太浪费火药了,如果日后火药威力大了,神火飞鸦可以自己放飞,就更好用了。”朱载堉在走的时候,告诉陛下,神火飞鸦的改良,才刚刚开始。

朱翊钧看着朱载堉的背影,满脸笑容,皇帝倒是想多了,朱载堉本人,压根没什么道德负担。

大明的士大夫好像也不太关心皇帝在倭国制造了怎么样的杀孽,毕竟没有倭人出身的明公。

“陛下,起居注。”冯保专门把起居注拿来给陛下看了下,中书舍人是有恭顺之心的。

“朕看看。”朱翊钧看完之后,递了过去没有任何修改意见。

中书舍人记录:上遣使入倭议和,倭奴狂悖围杀,军兵千五百,以寡击众大胜,倭内讧,京都焚之。

按照中书舍人的记录,京都不是大明军放火烧的,杀孽都是倭人自作孽,内讧把京都给点了,这读书人简单调换了下事情发生的顺序,就让大明变成了受害者。

这么一曲笔,日后春秋论断,恐怕连道德审判都没有,再加上朱翊钧涂黑了原始奏疏,信史也绝不会记载这些。

说不定日后,残暴的大明皇帝朱翊钧,还能混个仁君的名头出来。

所以,大明要赢,胜利者不会被审判,甚至不会被道德谴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剑道第一魔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洛公子 魔艳武林后宫传 绝色神雕 修仙狂徒 【斩天剑】 美女的兵王保镖 和竹马睡了以后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狂撩无嗣男主后,娇媚宿主顶不住 赤心巡天 都市偷心龙爪手 猎天争锋 苍海皓云 贵族 流年流不去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大汉兵王 董卓之子 大明锤王 家父唐高祖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大隋主沉浮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红楼大国师 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 大唐钓鱼人 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 稗宋反骨仔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 大周第一纨绔 回到古代积功德 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 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幼帝传奇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寒光剑气 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 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 大晋俏公子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