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在大唐做战神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辛亥英雄 嫡女惊华:倾世小魔妃 回到大唐当军阀 大国军舰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金牌帝婿 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百三十五章 无中生有,凭空造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海中适和海瑞完全不同,海中适认可清廉是美德,但是清廉有什么用呢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什么都无法给后人留下,甚至也没有给大明留下什么,只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座丰碑。

在海中适的眼里,海瑞的道德崇高,一点点用都没有!

海瑞和海中适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家庭的矛盾,更是折射了历史转身时候,公与私的结构性矛盾。

海瑞坚持的‘公’是理想化的道德律令,是道德崇高;

而海中适追求的‘私’则是经济理性驱使的现实选择,是利益驱使。

谁对谁错似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答案。

朱翊钧不喜欢海中适,不想把海瑞的遗泽留给这个不孝子,父亲久病卧床,海中适利用海瑞的清名、声望,四处跑买卖,而一些个衙门因为海瑞的莫大影响力,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根据徐爵让番子的走访,海中适最近和泉州府李旦走的很近。

而这个泉州府李旦,是大明有名的商贾,主要经营的是槟榔、暹罗稻米、棉花、棉布等物,这些都是白货。

以前李旦要走私白货,是大明报关过于缓慢,而且中饱私囊,导致实际税率远高于名义税率,甚至高于私市,又贵又麻烦,所以很多商人都选择了私市。

现在李旦做的的确都是合法生意,但有了海中适这一层的关系,谁知道李旦会不会做些非法的买卖呢比如朝廷严旨杜绝的阿片、死藤水、生丝等物。

朱翊钧选择了让琼州海氏重新选一个品德兼有的孩子入京来,这样一来,海中适和新继承的海瑞遗泽的孩子,都无法败坏海瑞的名声了。

海中适因为败坏海瑞名声,而被皇帝剥夺了家产的继承权,各个衙门也知道皇帝不允许别人败坏海瑞名声,利用海瑞的清名换钱,就不会行这个方便了。

海瑞的清名,他的道德,是大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汉室江山代有忠良的具象化,是中原这片古老土地历久弥新的最大奥秘。

王谦升转都察院总宪的事儿,最终还是落空了,内阁两票对两票,张居正、沈鲤反对,王崇古、张学颜赞同。

张居正反对王谦身兼数职,燕兴楼交易行和都察院,王谦只能领一个,如果王谦舍得燕兴楼,那领都察院未尝不可;张学颜认可王谦的能力,觉得完全可以兼领都察院;

沈鲤认为王谦德行有亏,无法服众,毕竟举人的身份,的确是作弊弄来的;

王崇古这个赞同是非常意外的,本来王谦升官是要避嫌的,但王崇古打着举贤不避亲的旗子,还是贴了浮票。

内阁意见不一致,就到了部议,吏部、礼部都不认同王谦升转,最终,王谦升任都察院总宪一事落空。

当然,王谦没有让阁臣、廷臣、京官们闹得那么难看,也没让陛下为难,他坚持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放弃了升转的奢望,主动上奏推辞,让大家都有了下台的台阶,不至于为这件事争论不休。

王谦上奏的奏疏,总结而言就一句话,他没有那么重要。

都察院总宪之事,进入了廷推的流程。

内阁很快拟定了三个人选,送给了皇帝朱批。

“朕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阁臣眼里的臣子,和朕眼里的臣子,以及锦衣卫、东厂番子眼里的臣子,完全是三个人。”朱翊钧查看着三个人的履历,得出了一个结论来。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不同。

比如推荐的第一人选保定巡抚辛自修,在大臣眼里,辛自修绝对是最佳人选,辛自修和海瑞是好友,双方书信往来频繁,能被海瑞认可的人,自然不是什么佞臣贼子;

可是在厂卫眼里,这个辛自修就非常的不合适,看起来有点不干净,因为他和各方的关系都很好,和清流保持了密切的关系,也和豪门来往频繁,家中多与豪门姻亲,番子说辛自修附势灭法,这已经是一种很严重的指责了;

而在皇帝眼里,辛自修不行,不行的原因是辛自修能力不行,他就是老好人一个,做都察院的总宪台长,这种得罪人的活儿,辛自修干不成,礼部尚书反倒是合适些。

朱翊钧看了半天,选了陆光祖做左都御史,让辛自修做了右都御史。

陆光祖,一个非常想进步的人。

陆光祖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和张居正同榜,陆光祖的根基十分深厚,和晋党、张党瓜葛都很深。

张居正父亲病逝的时候,陆光祖也在丁忧,皇帝让陆光祖回朝任事,替张居正分担一些反对夺情的火力。

陆光祖二话不说,在南衙骂了一通不让他起复的贱儒,兴高采烈的回京任事,做了大理寺卿。

十一年来,陆光祖从来不给皇帝添堵,皇帝要杀人要砍头,他能撺掇着王崇古给陛下空白的驾贴,让陛下合理合法符合流程的杀人,而不是制造黄纸冤案。

陆光祖的理由非常充分,陛下是非常英明的,他相信陛下的自控能力。

要反对空白驾贴,首先要反对陛下的圣明,这就陷入了皇帝不能有错的逻辑怪圈,搞得一群士大夫都骂陆光祖是应声虫。

总体而言,在大臣们眼里,陆光祖能力足够,但是过于谄媚了,不适合在都察院这个清贵衙门,做总宪台长,但大明眼下,的确没什么合适的人选,如果有,海瑞也不会破格推荐王谦了。

大明必须跳过一批人,从嘉靖二十六年到嘉靖四十一年这段时间的进士,这些人不够忠诚,不忠诚于皇帝、朝廷、国朝和万民,让这帮人上位的风险与潜在的威胁是极大的。

大明皇帝的任命,倒是让内阁颇为意外,但内阁很快就全票通过了新的任命,吏部、礼部部议之后,也没多少反对的意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礼部不反对,也没法反对,礼部堂上官、阁老沈鲤,从骨鲠到谄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哥不笑话二弟,以陆光祖谄媚为由反对,那沈鲤是不是也要弹劾一番

就这样,陆光祖成为了新的都察院总宪。

万历十六年五月的最后一天,要举行大明的开沽点检,也就是美酒节,还没进入五月,在四月下旬,整个京师就热闹起来了,连空气中,都飘荡着酒香。

与此同时,四月初从松江府出发的商船,也抵达了长崎总督府,一大批货物流向了倭国,也代表着无数的倭奴、倭女流向了大明和南洋。

四月份,信风变,百舸争流,千帆竟过,大明繁忙的海贸再次开始了,这种忙碌,连狂躁且频繁的西太平洋飓风,都无法阻拦。

大明遣倭国特使高启愚,这段时间从来没出过迎恩馆,一直在和京都的丰臣秀吉做议和的谈判。

任何议和谈判都是旷日持久的,而且一定会伴随着彼此试探、交锋,确定彼此实力,一般而言,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完全基于利益,而非仁义礼智信,如果不搞清楚这一点,在大明是进不了鸿胪寺做汉使的。

军事上的胜利,才能有效控制,比如丰臣秀吉在谈判中,不会索求短暂控制而又被大明赶下海的朝鲜;丰臣秀吉也不会在谈判中索求对马岛的归属,因为大明军实际占领了对马岛。

这就是一般谈判的基本原则,有效控制原则,谁占了就是谁家的,古往今来,概莫例外。

当然也有意外,比如背叛,如果大明直接把朝鲜给卖了,卖给倭国,朝鲜人哭爹喊娘,倭国怕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毕竟赵南星之流,觉得大明入朝作战,是穷兵黩武,是妄兴刀兵、置天下危亡之际。

比如司马光主张以土地换和平,用余生最后的时光,将王安石在熙河开边的土地全都交还给了西夏,西夏本来岌岌可危的局势,立刻就稳定了下来。

开疆拓土要军事胜利,这看起来是一句类似于消防栓里要有水这种正确的废话。

但西夏人就在军事失败下,获得了极其重要的四个要地,米脂寨,控制无定河流域;葭芦寨,黄河西岸重要渡口,拱卫河东防线;浮图寨,控扼大理河通道;安疆寨,环庆路防区核心营堡;

西夏从垂死边缘,直接还魂了。

所以朱翊钧对赵南星之流,十分的警惕,甚至连进士的功名,都要专门划掉他们的名字,防止他们获得权力,这帮贱儒没什么做事的本事,坏事是轻而易举。

对于贱儒的态度,朱翊钧向来是能杀就杀,实在是没有借口去杀,发现一个也要流放一个,最好永不回朝。

“大鸿胪,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李诚立看完了谈判的条件,觉得高启愚这已经不是狮子大开口了,而是在空手套白狼了。

高启愚无中生有,凭空造牌,要求丰臣秀吉前往大明京师朝见陛下,而后才能获得来自大明的册封。

理由非常充分,大明被织田信长给骗了,册封了他为倭国国王,等他站稳脚跟后,立刻谋大逆入寇朝鲜。

如果丰臣秀吉想要获得大明朝廷的册封,就亲自前往大明京师朝见,否则大明册封了丰臣秀吉,这丰臣秀吉再次入寇朝鲜,大明如何应对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丰臣秀吉去了大明京师,只会死无葬身之地,陛下从来不爱惜自己的名声,更不在意倭人的死活。

丰臣秀吉不能去,就得付出代价。

高启愚发动了无中生有,摸出了一张虚空牌,让丰臣秀吉疲于应对。

“过分吗”高启愚摇头说道:“我没把他们家的倭王迁到大明,在路上让倭王沉海,已经是非常含蓄了,过分哪里过分。”

高启愚的话让李诚立有些惊讶,随后就释然了,这高启愚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如此狠毒,理所当然。

高启愚说的倭王,其实是倭国的天皇,也叫山城君。

大明在建立长崎总督府之前,对倭国的体制和天皇的作用,认知为零,以为倭国的天皇,是山城国的国君,大明册封的室町幕府将军就是倭国最高统治者。

但长崎总督府建立,经过了极为深入的了解后,才理清楚了山城君、倭王、天皇,居然是一个人,这天皇才是倭国最高统治者。

在侧卧之榻,居然有个僭越称皇的家伙!

自从知道倭王、山城君在倭国以天皇自居之后,大明士大夫们人人如鲠在喉。

礼部查典,才发现最少从隋朝时候,倭王就已经开始自称为皇了,比如隋炀帝时,就有倭国使者小野妹子(男,汉名苏因高),在国书里偷偷写了一句‘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把倭王天皇迁到大明去,然后让倭王天皇一家沉海,这是高启愚之前的谋划,但考虑到执行的困难程度,他打算看情况再说。

高启愚看着窗外的京都,眉头紧蹙的说道:“倭国现在的局面很差,朝鲜丧师八万众,国内人口流失、土地抛荒、贫富差距变得愈加极端、极乐教肆虐。”

“倭国一方面处于纸醉金迷的繁华之中,这些港口城池,似乎从未被这些战乱所影响到;一方面则是极端的贫穷,本该随着人口流失缓解的人多地狭矛盾,并没有缓解。”

“分歧、撕裂、反对和消灭,倭国正在消灭倭国。”

“陛下问臣,织田信长可是自绝我不清楚,但大概是的。”

李诚立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大鸿胪为倭国国相,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高启愚点头说道:“有,一,再次入寇朝鲜、大明,并且战而胜之,这样一来,倭国一切内部矛盾,都会随着战争的胜利而得到极大的缓解,毕竟对外扩张获得足够多的人口、土地、财货;”

“二,闭关锁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这是高启愚给倭国开出的两样药方,入寇这个难如登天,大明的武器和训练形成了巨大的代差;这个闭关锁国,看起来反倒是良策。

这两个办法,只要成功一个,倭国就可以彻底摆脱这些困难局面,浴火重生。

但执行不下去,大明不允许倭国闭关锁国,大明除了开采倭国银矿,还要开采人矿,闭关锁国,大明还如何开采人矿

大明廉价劣质的火器、纺织品、瓷器、茶叶、笔墨纸砚等等商品涌入倭国,这是出程;

倭国大名们提供足够的白银,如果白银不足的时候,就提供倭奴和倭女来换取这些商品,而这些倭奴、倭女会被运到南洋的种植园,这是中程;

种植园生产蔗糖、橡胶、烟草、棕榈油等等农产品和金银铜铁等矿产原料回到大明,这是归程。

出程、中程、归程的三角贸易循环,已经彻底建立。

即便是大明皇帝良心发现关闭了长崎总督府,允许倭国闭关锁国,倭国也无法闭关锁国了,已经形成了循环的贸易路线,连陛下都很难破坏它,这是利润这个权柄驱动的。

即便律法不允许,也有人会偷偷来做。

而倭国普遍存在的经纪买办们,加速了这个三角贸易的循环。

这些经纪买办和他们身后的大名们,是大明商人出程的最大消费者,是中程倭奴、倭女产生的原因之一,倭国真的是太苦了,苦到宁愿做奴仆、做南洋姐,也要脱离这个地狱。

倭奴产生就四个原因,战争、惩罚、迷信、饥荒,而倭国的经纪买办们,扩大了这四方面原因的影响。

丰臣秀吉根本无法拒绝大明的要求,他既不能军事胜利,大明也没有内鬼配合他,在军事失败的情况下收复对马岛的失地,更无法做到闭关锁国,而他现在需要大明的册封,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如何不前往大明,就获得大明的册封,就成了丰臣秀吉的头等难题。

高启愚对着李诚立说道:“饥荒的时候,穷途末路的时候,就会通过抵押自己的方式换取食物,尤其是倭国传统家庭观念,还没有被极乐教完全瓦解的当下,让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了起来。”

“在家庭面临危难时,家中的一员,会站出来,将自己卖给出价最高的人,甘愿去任何地方或接受任何身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父母或其他亲属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而这些秉承着牺牲信念诞生的倭奴,认为自己的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因为父母、妻儿获得了食物。”

“但倭国全面崩坏的情况下,出卖自己换来的粮食,通常会以各种方式,再次回到肉食者的口袋里,这种牺牲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无疑,又加速了极乐教在倭国的泛滥。”

“倭国的幕府、公卿、大名、买办经济这些肉食者们,看得一清二楚,他们站的比穷民苦力要高很多,非常清楚的问题的所在,但却不阻止,反而纵容这种事情发生,因为他们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同时获得利益。”

“所以,除了再次入寇朝鲜、闭关锁国外,其实倭国还有一个出路,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

高启愚开出了第三个药方,揭竿而起,这是倭国能够涅盘的唯一可行的办法,鸡蛋从内部打破,迎来新生。

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这就是大明从数千年历史中得到的教训。

“嘶,大鸿胪,如果倭人真的揭竿而起的话,如何是好”李诚立立刻警惕起来,他同情倭人的遭遇,可他不打算干涉倭奴的买卖,李诚立更加警惕一个团结的、新生的、拥有更多共识的倭国诞生!

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这不就是丰臣秀吉之流存在的意义吗”高启愚嘴角牵出了一个晦暗不明的笑容。

李诚立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立刻站了起来说道:“我去巡查迎恩馆防务!”

“走什么啊,再回来聊一聊呗!”高启愚看李诚立要走,赶忙说道。

“陛下说了:不要让我们这些武夫跟你们这些读书人学坏了!”李诚立急匆匆的走了,头也不回,并且打定了主意,能不跟高启愚说话,就不说话。

他之前看不太懂为何高启愚认可丰臣秀吉的统治,高启愚甚至还打算给丰臣秀吉讨个国王的册封。

当李诚立明白了高启愚的打算,连骨头都在打颤,陛下说得对,这些个读书人读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维持丰臣秀吉在倭国的统治,就是彻底锁死了倭国通过揭竿而起涅盘重生的路,让倭国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炼狱之中。

最让李诚立头皮发麻的是,在整个议和的过程中,高启愚始终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他没有做一件坏事。

“哎,多聊几句呗。”高启愚笑了笑,继续处理着各种塘报,他要从塘报中,寻找蛛丝马迹,把握议和的整体方向。

高启愚看着面前的塘报,面露惊讶,而后露出了笑容,以目前的局势而言,丰臣秀吉能做的就只有割肉了,答应大明皇帝在矿场驻军的条件。

四月季风一变,大明的水师立刻变得极其活跃了起来,大明军的进攻开始了。

而且大明军四处出击,没有任何的隐患,因为对马岛上的倭寇,已经完全变成了倭奴送往了长崎。

朝鲜人对倭寇恨之入骨,现在朝鲜人的手艺很好,摘一对儿铃铛,只用三分钟,连抓人,都不需要大明军动手,李舜臣率领的朝鲜军,漫山遍野的抓人。

抓刀的只管抓刀,其他人将倭人抬到固定架上,固定好。

抓刀人一拉裤子、刀一划、一挤、将铃铛拧几圈,一剜铃铛应声而落,打个结、涂点碘酒、三下五除二随意一缝,轻轻一推,就是下一个,禁止三天水食,一个没有了世俗欲望的崭新倭奴就出厂了。

一个抓刀人,一天能敲五百个,流水线作业,存活率超过了98%,也是有失手的时候,不过无人在意。

这种高效,让大明最快的完成了对对马岛的清理,而后从山东和朝鲜分别迁徙了丁口,领着倭奴对对马岛进行了垦荒、修路、营造港口。

大明礼部尚书沈鲤主张:汉民不蕃,纵得广漠千疆,犹藩篱之野,对马岛的王化速度,甚至比绥远更快。

每次倭奴通过归化城前往卧马岗,到鲜卑利亚大草原种土豆的时候,三娘子都会组织边民、胡人、以前的万户们,去看倭奴的迁徙。

三娘子反复告诉这些万户们:无论如何不要做反贼,不要触怒陛下,看看这些倭奴吧!大明有的是手段王化绥远,之所以没做,是陛下他善!

万历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倭国大名毛利辉元控制的长门城被大明军进攻,次日就陷落。

根据前线的战报,长门城当天,数万只神火飞鸦冲天而起,落入了长门城中,轰然炸裂。

倭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大喊着天火,逃离了长门。

毛利辉元已经是入寇朝鲜之后,保存实力最为完好的大名了,在大明军手里,没有挺过一天时间。

戚继光也十分惊讶神火飞鸦的威力,他其实对这种射程远但威力相对较小的火器,不是特别感兴趣,这一批神火飞鸦,也是格物院送到前线,做验证试验用的,主要是验证稳定性。

这东西的威力,一如戚继光所预料的那样,其实非常普通,爆炸后洒下的是磷,将长门城的木质建筑全部点燃了,才显得声势过于浩大。

这玩意儿,对士气的打击,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包括倭人。

长门城的陷落,将倭人殊死抵抗的决心,彻底打掉了,整个倭国上下,完全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倭人在抵抗之前,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大明到底有多少神火飞鸦

“大鸿胪,丰臣秀吉遣使者,递来了降书。”提督内臣黄斌满脸笑容的走进了高启愚的房间,将一本降书,放在了高启愚的面前,对于大明最关切的矿权,丰臣秀吉同意了大明的驻军。

高启愚拿起了降书,看了半天,笑着说道:“有意思的很,现在光交出矿权,恐怕不行,丰臣秀吉得把倭王全部交出来。”

高启愚狮子大开口,继续创造筹码,极限施压,能换来多少好处就换取多少好处,丰臣秀吉出身极为卑微,是贫困农户,为了建立权威,并且获得太阁关白的身份,丰臣秀吉对天皇极为的尊崇,礼遇有加,以换取丰臣的赐姓。

丰臣秀吉是不可能把天皇交给大明的,所以这又是一次极限施压。

“这次大鸿胪要什么”黄斌好奇的问道。

高启愚十分肯定的说道:“当然是助军旅之费了,大明驻军帮他们保卫矿场,他们支付军饷,不是理所当然”

大明要这个天皇没用,还浪费粮食,搞落水,有后患,不如要点实打实的好处,即便是丰臣秀吉对倭王天皇尊崇有加,那也是出于需要,没把倭王当回事儿,一点点的极限施压,争取拿到更多的好处,才是高启愚此行的目的。

他才不愿意待在这种未开化的地方,做什么皇上皇,他要回去做明公,要进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剑道第一魔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养只小人鱼 魔艳武林后宫传 肥水不流外人田 修仙狂徒 【斩天剑】 美女的兵王保镖 和竹马睡了以后 仙灵图谱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都市偷心龙爪手 猎天争锋 踏天境 苍海皓云 最强狂兵 军少大人,体力好 贵族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生死暗战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红色脊梁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大明锤王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最近更新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烛影迷局 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 稗宋反骨仔 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 大周第一纨绔 回到古代积功德 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幼帝传奇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 天生韩信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