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流氓帝师 最强终极兵王 军工科技 大秦痴呆太子开局斩赵高 开局穿越寡妇村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 佣兵禁地 摊牌了我是假太监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百二十章 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呀,爹不小心用太大力气了。”朱翊钧笑着说道:“冯伴伴,再寻一些来。”

“爹爹不生气吗”朱常治小心翼翼的问道。

朱翊钧一愣,疑惑的问道:“啊你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朱常治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他们都说伴君如伴虎,做事一定要小心,走路的间距都要分毫不错,陛下常用的东西,都要放在伸手都能碰到的地方。”

“我偷偷听到,那些宫婢们、讲筵学士们说爹是个大老虎!”

“胡说八道。”朱翊钧嗤笑了一声,坐直了身子说道:“爹哪有那么可怕,别听他们瞎说,只要不是故意的,做错事而已,爹不会苛责下人的。”

“要为难也是为难朝中的士大夫,而不是这些下人,为难下人,算什么本事。”

朱常治攥紧了拳头说道:“就是,为难下人算什么本事,那些个士大夫才是大老虎!”

在朱常治的世界里,那些整日里板着脸,念书跟念经一样的讲筵学士,才可怕,他亲爹一点都不可怕。

朱翊钧在等冯保拿来新榫卯的时候,笑着说道:“张先生曾经跟咱讲过个故事,今天咱讲给你听。”

“说是北宋年间,某日深夜,宋仁宗处理政务后感到口渴,本想命宫人取水,但见侍从已在外殿睡着,便忍渴未唤人。”

“次日,皇后问及为何不命人取水,仁宗就告诉皇后:朕若唤人,必有人因失职受罚,为一杯水而责人,于心不忍。”

这样的故事一共有五个,忍渴不索水、饭菜夹生默然不究、游园口渴而不发、尚食局煮二十八新蟹和此曹之禄,皆出民力(尚节俭不修宫室不铺张浪费)。

这些小故事都是《帝鉴图说》里的故事,宋仁宗是真的仁,而且很有手段,但奈何,宋仁宗他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就没有国本,他的一切政令都没有继承者,没人跟着他干到底。

“那仁宗皇帝是个好皇帝吗”朱常治好奇的问道。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宋仁宗是当之无愧的好人,但好人,当不了好皇帝。”

“为什么呢”朱常治不解的问道。

“因为朝臣都是大老虎啊,好人只会被老虎吃掉,所以只能当个坏人,而且是强而有力的坏人,要不这些老虎,怎么肯听话呢”

朱翊钧揉了揉朱常治的总角,笑着说道:“先生当年教朕:左手庆赏,右手威罚,少一样,都治不了国,无法御下。”

信赏罚,是张居正讲筵的时候,反反复复提及的治国核心理念。

“孩儿知道了。”朱常治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他觉得就像是那些个格物博士,在上课的时候,做对了会夸奖他,做错了会训诫他一样。

但其实朱常治不知道的是,这不是常态,那些个讲筵学士并不敢威罚,训诫也是规劝为主,这可是太子,谁敢往死里得罪日后登基了,怀恨在心,可不是说着玩儿。

朱翊钧其实不打算把朱常治逼成自己这个样子。

他本人是没办法,王景龙都跑到乾清宫,一长一短两把刀要杀人了,国朝各个方面,都已经败坏到只能搏命的地步了,朱翊钧来了就当皇帝,赶鸭子上架,不上也得上。

他不止一次把命抵给了张居正和戚继光,来换取国朝的基本稳定。

朱常治是个天生贵人,真的逼迫过甚,怕是要和李承乾坐一桌去了。

但好在,朱常治的成长过程不算是完美,但大方向上,不会比朱翊镠差劲儿,王夭灼不是个慈母,甚至比朱翊钧的要求还要严厉,朱常治长大,最起码不会跟明英宗朱祁镇一样,糊里糊涂的做个瓦剌留学生。

大明皇帝的圣旨送到了内阁,文渊阁在皇宫中轴线鼎建的时候,重新修缮了一遍。

重新修缮后的文渊阁墙壁变得厚重,保温更好的同时,还变成了暖阁,铜水管里的热水,让整个文渊阁变得非常的暖和。

木质结构的房屋有很多的缺点,保温效果差,冬天冷夏天热,再多的火炉子,冬天处理公文,都打哆嗦,夏天又热的要命;容易失火,作为储存文书之地,一旦失火,各种真相就会淹没在火海之中;容易受潮和虫蛀,而且还容易招老鼠,数年前的文书被啃食的不成样子,也很常见。

新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夹层砖石墙,解决了这些困扰。

“元辅啊,高启愚这次再去倭国,你可不能再不拿正眼看人了,人嘛,总会犯错的,那周良寅以前还是贱儒呢。”王崇古写好了浮票,认可了陛下的圣旨。

高启愚是个不错的人选,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是张居正压制,高启愚能跟沈鲤争一争礼部尚书。

“国朝大事,不容私情,他若是办得好,自然加官,我不会再刻意为难他了。”张居正也贴了浮票,认可了这一人选。

王崇古颇为感慨的说道:“这就对了嘛,过去的事儿就让他过去了,人心里的成见,有的时候,确实是一座大山。”

王崇古愿意为高启愚美言几句,完全是感同身受,若是论闯祸,他都快把天捅个窟窿出来了,现在不还是次辅吗陛下在任人唯贤这件事上,做的比张居正要求的还要好的多。

礼部尚书沈鲤眉头稍皱说道:“大鸿胪是正四品京官,派个正四品的京官出使倭国,是不是太给倭国面子了按《藩国仪注》,倭国派个七品的监察御史或者给事中就够了。”

沈鲤的意思是:弹丸小国、蕞尔小邦,大明正四品官员出使,倭国它也配

“兹事体大,倭国的金银铜铁矿,大明都要。”王国光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认可陛下的人选选择,高启愚官儿大,可以全权代表大明前往谈判,派这么大的官儿去,那就是只能多要,不能少拿。

沈鲤思索再三,觉得王国光说的有理,点头说道:“我没什么问题了。”

阁臣们一致认可,这本圣旨,六科廊不认也得认,六科廊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的确有封驳事的权力,但没有内阁辅臣的配合,根本做不到封驳圣旨。

“陛下是不是过于宽仁了,赵南星之流摇唇鼓舌,陛下也忍得了”王崇古说起了最近京师的热点,这种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的贱儒腐儒,居然还能活着。

张居正略显无奈的说道:“我不止一次建议下收紧一下风力舆论的管控,陛下不同意,我能有什么办法陛下说:大明那么大,容得下几个贱儒狺狺狂吠,不是这条狗叫,也是那条。”

“陛下说他们是…”

张居正说到这里,觉得稍微有些有辱斯文,影响陛下伟岸形象,没有把话说全。

沈鲤好奇的问道:“是什么”

“古墓派。”张居正想了想,还是讲了出来,陛下对这些人的批评,是一针见血的。

“哈哈哈!”文渊阁内充斥着欢乐的空气,古墓派是一种精神状态,不是说的年纪,而是说的思想。

有很多翰林院的翰林,明明非常年轻,但其思想之腐朽,不愿意接受任何新的观点,对世界的认知,有点井底之蛙,仅仅局限在井中看到的天空。

还不如他们这些老头子,更能接受新的文化冲击。

古墓派,身子可能正年轻,但灵魂已经彻底埋进了土里,活的就像像老儒的破襕衫,将腐气裹作长幡,魂儿已经死了,偏要和人间争那几分生动和艳丽,连新裁的锦绣袍子,也裹不住浑身上下弥漫的腐烂腥臭。

他们活在卑微,却要替天地立心;自己稀里糊涂,偏要为万世开太平。见了新语新理,便抖得像撞见天狗食月般惶恐;瞧着白话文书,便要揭世风日下的檄文;遇着新兴产物,偏喊礼崩乐坏的哀辞;

自诩那长歌当哭的狂士,自谓世人皆醉我独醒,却全然看不到世势已然变了。

他们唯一的下场,就是在万历维新的大浪之中,成为时代的殉葬品,一文不值;他们自鸣得意的看法,将在历史长河里经历大浪淘沙,最终成为河床底粘鞋底的秽泥。

若批评不被允许,则赞美便没有意义,皇帝允许他们活着,大明这么大、人这么多,赵南星他们这些古墓派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醒皇帝,大明很好,但还没那么好。

大明阁臣都没有讨论另外一个人选,织田信长的妹妹织田市,有的时候,整人这方面,宦官确实更擅长一点。

织田市这个人选,既是威胁,也是劝织田信长投降的最佳人选。

“侯于赵明年要履任浙江了,他留给辽东最后的馈赠,农垦局。”王国光拿出了一本奏疏,传阅给其他阁臣,侯于赵规划的农垦局,是馈赠,是礼物,是辽东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王崇古看完,由衷的说道:“农垦局,不是简单的种地,而是给大明钉钉子,修马掌,只有钉好了这颗钉子,修好了这块马掌,大明腹地,才能和辽东心连心,真正成为大明的腹心之地。”

“善莫大焉,仅此一策,侯于赵当回朝做明公,可惜,为人过于耿直,不太适合朝中这种勾心斗角。”

王崇古之所以说是钉钉子、修马掌,就是因为辽东不宁,大明开海都无法全力,还要时常防备着辽东军阀化,对大明腹心之地的威胁。

辽东不宁,天下难安。

只有把辽东彻底安稳好,大明陆上真正能威胁到权力核心的力量消失,大明才能放心大胆的出海,和泰西进行竞争。

这日不落帝国,泰西的番夷小国做的,大明自然做的。

“有陛下护着,我看没问题,他就是忤逆陛下,陛下也不舍得收拾他。”张居正看完了奏疏,十分肯定的说道:“这不是给辽东的馈赠,是给大明的馈赠,是社稷之福。”

侯于赵,一个在万历初年,时常与人逆行、格格不入的士大夫,既不是张党也不是晋党,到北平行都司大宁卫垦荒,到辽东垦荒种地,做辽东巡抚,十四年的辛苦,是他来时的路,而农垦局的最终确立,是他辛苦的结果。

王国光想了想说道:“我也觉得行,户部事儿可以交给他,户部最重要的就是种地,吃饱饭比白银更重要。”

张学颜是户部尚书,王国光年纪越来越大,这户部的事儿,大部分都交给了张学颜打理,张学颜入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户部堂上官,给侯于赵是个不错的选择。

沈鲤看奏疏最是认真,他还抄录了一些重点的内容说道:“那就让侯于赵过年前回京来,明年要赴任浙江,等到浙江还田事毕,就举荐其领户部事儿吧。”

王国光已经准备老退了,年纪大了,精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继续为陛下尽忠,为国朝尽力了,再占着坑不走,他和张学颜就要从至交亲朋变成仇敌了。

万士和选了沈鲤,王国光选了张学颜,王崇古选了王家屏,张居正选了申时行,万历维新的四位阁臣,正在从维新大潮的风口浪尖慢慢离开,时光催人老,万历维新已经走完了十五个年头,而他们也在慢慢走向终点和彼岸。

江山自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从北衙到辽东的公文,限到时间为五天,实际上,侯于赵调令发到辽东的时间,只有三天,剩下两天是冗余,铁马只要有煤就可以一直跑,但人马俱疲的驿站,跑到辽东得半个月。

“不行!绝对不行,朝廷光说了朝廷的事儿,老赵,你不能走,你走了,我自己在辽东算怎么个事儿!朝廷再派辽东巡抚,我跟他不对付,那朝中那些个贱儒,可不得把我吃喽要走就一起走。”

“对,我跟你一起走!”李成梁一看朝廷的调令,决定回京过年。

辽东这蛮荒之地,谁爱待谁待!这西北风,谁爱喝谁喝,他要走了!

他要带着全家老小,六房小妾、八个儿子、三个女儿,回京享福去了。

“那个老四啊,你负责留守,等王如龙从朝鲜回来,你就交给他,咱们回京,这破地方,一到冬天西北风号丧一样,白毛风的天气里,别说东西南北,连上下左右都分不清!就这,京师那帮士大夫,还觉得老子在辽东当土皇帝,山大王!”

“就该让他们遭这份儿罪!”李成梁的性格风风火火,他回辽东本来就是为策应朝鲜战事,一旦大明军征伐不顺利,辽东军也能顶住倭寇入寇大明,不让战火烧到大明境内。

朝鲜战场进展顺利,倭寇被赶下了海,他李成梁的任务也算完成,去江南花天酒地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

万历十三年,他跟着陛下去了趟江南,他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死在江南的温柔乡里。

只有去了江南,才知道辽东这地方有多苦。

李成梁口中的老四是四儿子李如樟,也算是骁勇善战,当然和李如松那种天赋一比,就非常普通了,李成梁生了八个儿子,就这两个儿子稍微成才点,其他也都是普通人。

“你这怎么说风就是雨的,你没朝廷调令,这么离开是擅离职守!”侯于赵都服了这个活阎王了,这辽东总兵兹事体大,他李成梁能这么挂印而去这不是胡闹吗闯祸都奔着把天捅破去!

“爹,你这擅离职守,不是给了那些喜欢嚼舌头根的贱儒,弹劾你的理由吗授人以柄啊爹。”李如樟也有点急,他爹不在,他也能镇得住场面,外喀尔喀七部、野人女真、海西女真诸部,都要给他面子。

李如樟的本事的确不大,但他爹是李成梁,他哥是李如松,就这身份,皇帝都要给他几分薄面,别说这些奴酋了。

只要李如樟不冲动,跑到城外面一个人单挑人家一群,这些化外夷人的奴酋,没人敢对他蹬鼻子上脸。

李成梁语重心长的说道:“老赵啊,日后你入了朝堂,记住了,紧抱陛下大腿,抱紧咯!片刻不要松开,陛下说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有什么事儿,先问问陛下,知道了吗”

“你这实心眼,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帮人数钱呢。”

“啥意思”侯于赵眉头一皱,有些疑惑的问道。

“咱们赌一赌吧,我这么挂印而去,擅离职守,陛下非但不怪罪,还会格外恩赏一番,朝中那些长舌御史,一个屁都不会放,说不定一人上一道奏疏夸夸我老李,识大体。”李成梁笑了笑,让几个儿子收拾行囊,回京享福!

侯于赵稍微琢磨了下,逐渐明白了,朝鲜战事已经完全结束,现在是灭倭战争,朝廷只调动了他侯于赵,不是把李成梁忘了,而是试探。

李成梁又不是大雪地里的傻狍子,精的跟老狐狸一样,他什么性子,满朝文武人人皆知。

李成梁主动选择离开,所有人都体面,辽东设省就可以继续推进了;

李成梁懂装不懂,侯于赵这个唯一和李成梁和睦的巡抚搭档都走了,李成梁若不肯主动上奏要求调离,那八成就有了不一样的异心,不一定是要割据,但一定是拥兵自重,要做山大王了。

朝廷就要早做准备了,趁着戚继光还在,要把危险因素彻底消灭掉。

李如松是京营副总兵、李成梁是辽东总兵,戚继光在还好,戚继光不在,父子同时领京营、边军精锐,实在是太危险了。

“人心为何如此复杂还不如让我在辽东继续种地呢。”侯于赵叹了口气,要是都跟种地一样简单就好了。

李成梁拍了拍侯于赵的肩膀说道:“老赵啊,也就是你觉得人心复杂,别人还觉得种地难呢,陛下把朝中那些措大,发配到了辽东垦荒,好嘛,一点地都垦不了,最后我安排他们做了辽东书院的先生。”

“我姓侯!”侯于赵有气无力的纠正了一下,纠正也是白纠正,李成梁也不会改。

李成梁之所以坚持叫他老赵,其实就是那句‘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正好侯于赵的名字里有个赵,就这么叫了。

侯于赵就是那种典型的慷慨悲歌之士,也就是生活在万历维新的大潮之中,若是世道昏暗,他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出头的。

心里装着天下、手里也有本事、做事坚持不放弃的弘毅士人、循吏,的确是国之栋梁,但这世道,总是如此,国之栋梁,不见得能得到重用。

“对了,走的时候,给陛下带点贺年礼,把我从查干湖打的胖头鱼给陛下带几条。”李成梁没忘记每年给陛下的贺岁礼。

查干湖叫查干泡,意思是白色的大水泡,一到冬天就会结冰,凿冰取鱼就成了附近部族的补充食物的唯一来源。

在查干泡还属于辽国的时候,辽国的皇帝每年都会到查干泡巡幸和渔猎,到了金国的时候,有了头鱼宴和头鹅宴。

这里非常适合养殖水产,鱼苗养到一扎长之后,就投入大水塘之中,四年长成,个头极大,一亩鱼塘能养五十尾,胖头鱼更是本地的特产,味道极其鲜美。

李成梁打算把胖头鱼变成贡品,打造出本地的胖头鱼产业。

冬捕之后,直接扔进木箱里,再加些冰块,北方上冻的地方,都能卖。

既然都叫他辽东王,他也要给辽东做一点贡献,查干湖的自然禀赋极好,如果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对辽东垦殖事业意义重大,也算是为辽东农垦局的成立,留下一份遗泽。

只要戚继光不在前线吃败仗,他李成梁这辈子应该不会再回辽东了。

“走了。”李成梁上车的时候,站在辽阳站,对着广袤的雪地,摆了摆手,离开了他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这一次离开家乡,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来。

京师的士大夫们对李成梁有成见,总觉得这就是个土匪,总觉得李成梁会变成辽东一霸,会成为大明的安禄山,总有一天会造反,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当李成梁从辽东启程回京,还把所有家人都带回了京师的时候,在京的言官们,都非常的惊讶。

李成梁还没回京,一大堆的奏疏,就如同十二月的雪花一样,飘进了通和宫中。

这些御史,有的说李成梁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有的说李成梁是慑于圣明和京营大胜才主动回京、有的说李成梁是忠臣良将,应该大肆恩赏以全君圣臣贤的美名,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说李成梁擅离职守。

在辽东军阀化和李成梁擅离职守之间,御史们更希望看到李成梁主动离开辽东,只要他在辽东一天,大明就无法将辽东彻底王化,设立省府州县直接管理。

李成梁就是辽东的威权人物,他就是点头,辽东也是辽东都司,朝廷的衙门也是形同虚设。

“把宁远侯府里里外外收拾好,宁远侯不是喜欢温柔乡吗赏赐他十二个万国美人,每年番夷使者送那么多美人,都给了潞王,太后又不高兴,索性给宁远侯一些,记得送两个波斯美人。”朱翊钧决定大肆恩赏一番。

“哦,对了,侯爱卿也从辽东回来了,就留在京师过年吧,他要是要的话,也赏赐给他几个万国美人。”朱翊钧额外叮嘱了一番,万国美人如果当年没有赏赐到潞王府,一般都是安排京营军兵、工匠们相亲,不会留在宫中过年。

发媳妇这件事,自万历九年倭女大规模入明之后,朱翊钧一直在做(541章)。

李成梁这次入京,再也不是在蓟州下车,然后报闻朝廷,等待朝廷派京营军兵前往蓟州接管他的防务,护送入京了,这一次李成梁直接坐车到了朝阳门站才下车。

他坐了一整天的车,腿都有点麻了,站起来的时候,看着窗外,有些迷茫,万历十三年的时候,朝阳门正在拆城墙,万历十五年末,朝阳门站已经完全建成,十二条驰道蜿蜒的伸向了远方,而站台上,则是接他的人群。

李成梁认识冯保,这是陛下身边的大珰,时人都叫他中贵人。

“老赵,你说,中贵人来此,是抓我进诏狱,还是赏赐我的诏书”李成梁笑着问着身边的侯于赵。

侯于赵都被气笑了,他摇头说道:“抓人的话,还用中贵人来还拿着那飞鱼纹的大氅吗只有元辅和戚帅才有,你赶紧下车吧,别嘚瑟了,得罪了中贵人,有你好果子吃。”

李成梁长笑了一声,整理了下仪表,走出了车厢。

冯保上前一步,两个小黄门拉开了圣旨,冯保才一甩拂尘说道:“宁远侯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绍天明命,统御万方,赖祖宗遗泽,贤臣戮力共佐,四海晏然,而未逮大同,天下虽安,而厥功未竟。”

“长城巍巍非砖石,而在同心;社稷荡荡非干城,而在同德;为君莫大于奉天,守成莫重于法祖,为臣之道,莫切于忠君而爱人,此君臣同心同德尔。”

“昔霍骠骑开边而未竟,郭汾阳戡乱而终全;卿兼二美,独镇危疆十五载,以孤军摧强虏,持忠义安黎庶;武威朔漠,剑扫胡尘,气贯辽东,拓土千里;九边烽燧尽偃熄,辽东童叟得其耕;功成弗居,挂冠请卸戎旃;志洁弥彰,归朝敢辞麟阁。”

“兹特赐国窖五十瓮,酬卿横槊豪情;飞鱼云锦大氅一袭,彰卿麒麟伟烈;更选万国淑媛十二人,以慰卿鞍马劳顿。”

“累朝成宪,布德施惠,诏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圣旨翻译。)

“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成梁恭恭敬敬的行礼,接过了圣旨。

他肯回京,要的就是殊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养只小人鱼 绝色神雕 玄鉴仙族 新现代逍遥录 曼陀罗妖精 男欢女爱 余生为你着迷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东汉末年枭雄志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贵族 狂神进化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风流纨绔 美食之末世求生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新京喋血 抗日之中国战神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死不了我也很绝望啊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回大秦,请叫我龙哥 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 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 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开局获得冉闵武魂无敌三国 亮剑:我李云龙发财,敢打东京!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 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 在澳洲建国1796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 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 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 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 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 他是废物世子?女帝直呼离谱 嚣张小侯爷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