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叫天

首页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最强兵王 军工科技 衣冠不南渡 逍遥小贵婿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大国军舰 佣兵禁地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叫天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全文阅读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txt下载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0章 懒政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很快,这份厚厚的奏章,便又到了朱元璋手里。

他打开一看,顿时也是愣了下。

就见奏章里面,有标题,简介,甚至还有页码等等,真得和一本书差不多。

字体一看就知道,还是镜静写得。但是,内容,也就是表述方式,完全就是张一凡的风格。

大白话,通俗易懂,遇到一些生僻的词,竟然还有注释。至少初步看起来,似乎没有阅读难度,和那个茹太素比,虽然都是字数多,但完全是两种写法。

第一段的小标题,就写着“钱的本质”。主要论述钱是商品的等价物,可以是纸币,也可以是贵金属,比如金银铜等等。

对于这个,朱元璋之前就已经听张一凡讲过,大概能理解。

随后,第二段讲述了纸币的优势以及历史。主要从纸币出现的必然性讲起,从宋到元的历史,都有叙述。

第三段是讲述发行纸币的两种方式,就是贵金属本位的发行制度以及朝廷信誉制度两种。其中宋和元都是贵金属本位制,但是后期,还是因为滥发纸币等等问题,破坏了贵金属本位的发行制度,导致纸币崩溃。

第四段,张一凡着重讲解了朝廷信誉背书的发行方式,如何运转,占了奏章的大部分边幅。

这其中,张一凡,准确地说,是朱镜静还有画图,把文字讲述的逻辑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朱元璋一口气看完了所有的内容,然后,满脸疑惑地抬起头来,问朱标道:“这个真得是一凡写出来的?”

从他全神贯注看奏章,一页一页地看完,朱标便知道,一凡的这份奏章绝对非常有价值,要不然,像茹太素那样一万多字还说不到重点的,父皇早就要打人板子了。

此时,听到朱元璋问他话,他便连忙回答道:“应该是的,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来的。当时他答应的时候,就说过内容会比较多。”

听到这话,朱元璋点点头。他也有他的渠道,知道平日里张一凡在忙什么。

只是看到这份奏章,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就忍不住还是问了下儿子。

此时,听到朱标的回答之后,他便把奏章让太监交给朱标,同时吩咐道:“你也看看。”

随后,他看到朱标开始看那份奏章,他自己就闭目养神起来。很显然,他脑海中也在回忆思索奏章中的内容。

过了好长一会时间之后,朱元璋听到动静,睁开眼睛一看,却是朱标看完了。

于是,他便问道:“你怎么看?”

朱标听了,有些犹豫,好一会之后才回答道:“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是,牵扯太大,涉及朝廷多个衙门,还有之前就已经颁布的国策,还是要慎重才好!”

朱元璋听了,微微点头,然后用手示意下道:“详细说说!”

“是,父皇!”朱标听了,答应一声,稍微想了下之后,便开始点评了起来。

“大明宝钞要精益求精,而不是只靠律法来禁止仿造,这是没问题,钱财动人心,就是杀全家也确实有人会铤而走险。”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示意继续。

“大明宝钞就是钱,可以换任何东西的话,那反过来,任何东西也能换大明宝钞。就比如用大明宝钞向朝廷换回金银,朝廷允许,也是可以,容易做到的。包括赋税之类,皆要允许大明宝钞,不管新旧都可以收。儿臣以为,一凡所说这是增加大明宝钞的信誉,也是没问题的。”

朱元璋听着这个,并没有点头,只是扬扬手,示意继续。

“还有旧大明宝钞的回收,除非是破损超过一半以上,有利用修剪拼接多份这种,否则普通的折旧和破损影响使用的,朝廷要无条件给予换新。一凡说就这点工本费来为大明宝钞背书,不至于旧的大明宝钞折价,儿臣也是认可的,做这个,也是一句话的事。”

朱元璋听了,这次又是微微点头,然后示意继续。

“大明宝钞的发行,根据全国每年生产出多少有价值的量来决定发行多少。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感觉太难。一凡说,可以发行大明宝钞,根据监控各地物价来调节大明宝钞的发行量。或许可以,但儿臣想得不是很明白。”

“一凡说,最好设立一个专门的衙门,就管这个事情。可以通过这个衙门借钱给民间,或者提高利息,让百姓把钱借给衙门,调节民间的大明宝钞存有量,控制大明宝钞的价值,对于这个,儿臣就有点想不明白了。朝廷为啥要借百姓的钱?这更像是替百姓保管这个钱,不至于被偷或者其他什么,朝廷不收保管费都算好了吧?”

听到这话,朱元璋也是眉头一皱,显然他对此也有一些疑惑,至少没想明白。

朱标看到了,没见他叫停,便继续说道:“一凡还说,限制百姓只能做什么,对朝廷来说,其实是个大坑。农民除了种田之外,农闲时候,去做点小买卖,补贴下家用,也该是合情合理的。又说有的农民,就不擅长种田,可能更擅长做木匠活,那也可以允许做木匠,反之亦然。人为规定,是历史的倒退……”

说到这里,他不但声音低了不少,还偷偷瞄了眼朱元璋的脸色,发现好像没什么变化,就又去看了下奏章目录,然后继续往下说了。

“农户,军户,匠户等等,都是一个道理,并不是一定会子承父业。虽然这样做,朝廷管理确实会简单,但是这是一种懒政,只会阻碍大明的强大。而外国不这么做,将来有一天,外国强过大明的时候,就是大明灾难的开始。儿臣以为,此乃危言耸听,但是……但是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听到这话,朱元璋终于开口说道:“他怎么就那么确定,这是懒政呢!他以为管着整个天下,有那么容易么?复杂就容易出错,他压根不懂这个道理!”

“父皇言之有理。”朱标听了,连忙给张一凡说好话道,“他毕竟刚从柳家村出来,都没什么阅历,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知道其中的难处,也是情有可原!”

朱元璋听了,没再说话,只是挥挥手,示意他继续。

朱标见到,便继续说道:“一凡说钱和商品,甚至其他都有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简单的,就是人都喜欢钱,相同物品喜欢价格低的,质量好的。朝廷要发现这种规律,利用这种规律,而不是不管这其中的规律,甚至破坏规律,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发行大明宝钞,也要尊重这种规律。儿臣看到这一段,怎么就感觉一凡好像还没说完,还有一些话没说呢!”

“那小子是皮痒了,他是在指责我。”朱元璋听了,没好气地回了一句。看书溂

朱标一听这语气,就知道父皇没有真正生气,便继续往下说道:“他说定额这种做法,就是不对。社会在发展,今日的定额适合,明日可能就不适合了。说他柳家村在九年前咋样,如今又咋样来说这个事情,以此来说明,大明宝钞的发行,必须因地制宜,根据监控物价来调整。”

“呵呵!”朱元璋听了,一声冷笑道,“这小子只是借着大明宝钞这个事情,在说我给各地商税定额是有问题的。”

朱标听了,陪笑说道:“一凡这个小滑头,根本逃不过父皇的法眼!儿臣看他下面所说也是猜出来了,他就是在说收税的事情。”

看到朱元璋没表示,他便继续说道:“不要做什么定死,百姓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只要不犯法皆可,有利于百姓提高收入,生活更好。大明王朝丰衣足食,也就能长长久久。儿臣觉得,要是百姓不挨饿受冻,也确实会少一些闹事的。”

对此,朱元璋其实太有感受了。如果当初他能吃饱穿暖的话,就不会提着脑袋造反了。

因此,他听到这里时,便点评一句道:“这小子这点是没说错的。或许之前的一些考虑,沿用前朝的做法,有些简单了。”

大明王朝稳定与否,长长久久与否,这是朱元璋最为关心的。张一凡提及这个,他觉得有道理,就会重视起来。要是只如同前面所说什么规律之类的,他压根就没重视。

给百姓规定职业,只能从事什么,并不是大明朝所创。事实上,从官制到朝廷各项律法,很多都是沿用前朝,就一代代传下来的。

如果张一凡给朱元璋以前的皇帝说这种话,估计没几个人想听,愿意听。但是,朱元璋却是不同的。他是真正从底层老百姓出来的,相对其他皇帝来说,最能知道老百姓过得好坏所产生的影响。

此时,朱标听到他父皇虽然没有说赞同,但是也算是表扬了下这种说法,这让他精神一振,便又开始说后面的事情了。

“一凡也提醒了,说这么一来,很大可能会出现有钱的更有钱。因此限制大明朝贫富差距过大,也是有必要的。最好是收什么个人所得税。说是以个人,家庭为单位,以礼制来制约,衣食住行方面,以功名、交税多少等等来区分。功名不说,每年交税多少才能住什么样的房子,越好收得越多税,似乎是一种可行的做法!”

朱标说到这里,自己都笑了下说道:“儿臣也不信,会有人有了很多钱,却只住茅草屋,穿粗布麻衫?如果这样,赚钱还有意思么?”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说话。朱标知道,父皇这是在思考。于是,他便不说了,等着朱元璋先考虑完毕。

朱元璋想了会,忽然发现没声音,便看向朱标说道:“说完了?”

“还有一些!”朱标听了,连忙表示道。

“那就继续说吧!”朱元璋听了,吩咐一句。

其实,后面是什么内容,他已经看过,自然是知道的。只是要朱标再说,也是在培养朱标而已。

朱标这边,却不知道这一层意思,只知道父皇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于是,他就继续说道:“一凡还举了水泥的例子,说水泥是基础物资,可以允许所有百姓都能使用。但是在修建房子的规格上,却是可以区分。如此一来,百姓也能享受水泥的好,却又能让朝廷收到足够的钱。包括其他物资,涉及民生的,比如盐铁,都该如此操作。儿臣以为,这一点,一凡是说得有理,但是也说简单了。”

“没错,这些事情说起来就是上嘴皮一碰下嘴唇的事,但是真做起来,谈何容易?”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个小子啊,缺少历练,不知道真正做事的麻烦!”

说到这里,他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朱标见了,稍微等了下,不见朱元璋再说话,他就接着说道:“一凡还说了大明疆域广阔,地方民情千差万别,所以就算是在大明宝钞使用一事上,也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就算如果专门设立衙门用于发放和收回大明宝钞,对应的利息也要区别对待。儿臣认为,这一点还是合理的。虽然一凡是用了柳家村和周边村子做说明,但是这个由点及面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拍了下手中这份厚厚的奏章说道:“父皇,一凡所说,一共就这么多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伸手示意了下,要过去了这份奏章,自己打开又翻了一会之后,便抬头看向朱标,问道:“你觉得,这小子说了这么多,哪些是有用的?”

朱标听了,有点为难,没法立刻回答,想了好长一会之后,才回答朱元璋道:“父皇,如果只是看这份奏章的话,儿臣觉得……其实……好像都有些道理。但要说能确保容易做,且不大容易出错的话,就是改下倒钞法。儿臣觉得,朝廷承担下新钞成本,确实是应该的。至于金银的兑换,或许是原来就有用金银换了大明宝钞的,就允许他们可以用大明宝钞换回金银,至于没有的,就不能换。”

说到这里,看朱元璋并没有说话,他想了下就又继续说道:“至于其他,牵扯太广,儿臣觉得,如果只是凭着一凡的这么一番话就去做,怕是有点儿戏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露出满意的笑容,点点头说道:“没错,你身为太子,慎重是应该的。不像那小子,想到什么说什么,可以不计后果!”

朱标的表现,很显然让他很满意,这让朱标心中,也是一阵欢喜,受到父皇肯定了。

朱元璋接着对他说道:“就比如说金银,真要按照一凡所说,朝廷发出去那么多大明宝钞,全都来换金银,朝廷哪有那么多金银给他们换?那小子,还真是敢说。”

张一凡是不在这里,要是在的话,就有可能会怼说你纸币发多了。

不过说真的,大明宝钞才发了一年而已,真要说多,那其实也不多的。只是大明帝国刚建国,是从一穷二白起来的,元朝的钱财都被元朝皇帝卷跑了,所以大明朝的国库里并没有多少金银。

此时,朱元璋举了这个例子之后,便对朱标要求道:“我就先不找这个小子了,你去和他聊聊,把你的看法和他说说,看他怎么狡辩?”

朱标有点不明白,父皇要是直接找一凡的话,不是更直接?有话要问的话,也能直接就问的。中间倒一手,有点麻烦。

这么想着,他便回答道:“父皇,要不,直接传一凡过来便是,反正他现在就在驸马府,还没事做呢!”

朱元璋听了,却是摇摇头道:“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先和他聊,有用的,可以做的,你告诉我,我可没那么多时间和他扯!”

朱标听到这话,便只有答应一声,然后走了。

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目送他消失在殿门处。

这个儿子,并不知道他这么做的苦心。

事实上,朱元璋对于张一凡的这份奏章,有不少是赞同的,但是也同样有顾虑。不过这些事情都不是当下的急事,因此他有意培养朱标,让朱标去和张一凡沟通,所思所想,然后再给他禀告,看朱标处理得怎么样!

这个时候,文有朱标,武有朱棣,可以省心不少了。就是其他几个儿子,还让他不省心!

想着这些,朱元璋便开始摆驾武英殿,前去和朝臣处理政务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下午时候,朱标竟然就回来了。

朱元璋刚好处理完了一堆奏章,都转回给宰相那边去处理了。

于是,他便问朱标道:“那小子怎么说?这些麻烦的事情,可能会影响很大,他是答上来了呢,还是答不出来,承认阅历有限,嘴皮子乱说?”

顿了顿,他看着朱标又问道:“你又是如何想的,别是被他一顿子乱说,被他说懵了吧?”

朱标听了,摇摇头,脸色有点古怪道:“他没有乱说,就只回了儿臣一句话而已!”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背剑之人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碧蓝航线界限 吞天塔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我在大唐做战神 洛公子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铁血特战队 洪荒夺美记 狂神进化 修仙狂徒 重生之鬼眼神算 猎天争锋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穿越陪都之谍战重生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人的餐桌 唐奇谭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被追杀的我,被敌人推上了皇位 
最近更新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大梁辽王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红楼之皇权枯骨 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 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 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 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 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 苏定方演义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叫天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txt下载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最新章节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