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码十三

首页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我在大唐做战神 流氓帝师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王妃你是魔鬼吗 重生之征战岁月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非洲创业实录 大秦:先生别担心,朕不是皇帝!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码十三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全文阅读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txt下载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55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朱棣的靖难之役,是领着几十万大军大摇大摆的进入南京城,却见有人胆敢拦住去路,一时间,所有的人都以为燕王朱棣要大开杀戒了,可谁知道朱棣却是笑眯眯的说:“拦路为何?!”

朱棣靖难成功直奔皇宫,一小官将其拦住,最终成四朝重臣

史小晋

原创

2022-4-25 11:48·来自山东·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率军抵达南京城城下;

而此时城内的守军已经无力抵抗,谷王朱惠是个名副其实的墙头草,靖难刚开始的时候,率领3000人来南京为朱允炆护驾;

而当看到朱允炆大势已去,直接倒向朱棣,打开城门,迎接北军。

朱允炆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直接放火烧掉皇宫。

然后冒充僧人逃出皇宫,在这以后再也没有了朱允炆的消息;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允炆已经葬身火海。

但无论如何,经历了4年的靖难之役,

最终还是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朱棣进入南京城以后,直接带人直奔皇宫。

那时候的朱棣心里估计会想:应该不会有人再敢出来阻拦她了吧?

但是就是朱棣马上要进入皇宫的时候,

还真有一个不怕死地站了出来,直接拦住朱棣的去路。

朱棣当时非常生气,但是并没有直接发脾气。

很淡定地问对方:你是何人?

不过声音中已经有了杀意。

询问一番得知,这个敢拦住朱棣去路的人叫杨容。

是建文帝(朱允炆)二年的榜眼,只有31岁。

杨容并没有直接回答为什么要拦住朱棣的去路,

而是反问朱棣:此次入京,是先拜谒朱元璋寝陵,还是先登基称帝?

杨容的话刚说完,朱棣才恍然大悟:

按照礼制:藩王登基之前,要先拜谒先帝的陵寝。

就是想要向天下人说明:朱棣是继承朱元璋得来的地位,而不是从自己的侄子中抢走的皇位

朱棣为了不背负骂名,只能是对外说:我朱棣才是朱元璋的接班人。

所以,朱棣更应该在继位之前,先去拜谒朱元璋的陵寝。

正是因为这个提醒,让朱棣对杨容非常的赏识,直接让他进入文渊阁参知政务。

成为明朝第四位内阁首辅,杨容的出现,也让明朝进入了非常着名的“三杨时期”。

这个杨容究竟是什么人呢?

杨容原名并不是叫杨容,而是杨子荣、杨道应,是福建人。

他在明代是非常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所开创的“三杨时期”极大地完善了明朝的内阁制度。

杨容从小就非常的聪明,过目不忘,参加福建的乡试,得了第一名;

礼部的会试,得了第三名;

建文帝的殿试,得了第二名;

然后进入翰林院当编修,

不了解翰林院的可能不理解编修究竟是个什么职务?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翰林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翰林院编修就是让你从实习生开始,能不能转正?能不能升职加薪都是能力说了算。毕竟会考试的不一定能力强,还得先培养看看。

不过翰林院也是论资排辈的地方,自然是需要熬资历的。

不过他倒“挺幸运的”,靖难之役开始以后,之前论资排辈的顺序被打乱。

杨容这个人,其实后人对他的评价有好有坏,有的人认为他是墙头草,看到朱棣靖难成功就直接临阵倒戈;

其实我倒觉得这个人一点都不迂腐,而且会识人:

他认为朱棣要比建文帝更加适合做皇帝。

所以很多腐朽的老臣坚决地抵制朱棣的时候,他会审时度势,朱棣继位难道不更加有利于稳定吗?

1402年,朱棣率领军队进入南京城,并且直奔皇宫的时候,

杨容直接拦住朱棣,问他:

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殿下,你要是先去拜谒先帝的陵寝,还是先登基称帝呢?

其实杨容的这句话就是在提醒朱棣:你想要合法登基称帝,有些事情是需要先做的,而不是直接以胜利者的姿态登基称帝,坐实了自己篡权夺位。

朱棣也是一个聪明人,自然明白杨容的意思,先拜谒黄陵,再登基。

明朝历来有一个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杨容原本在建文帝时期就在翰林院,也有进入内阁的基础。

聪明人自然喜欢聪明人,朱棣直接让杨容进入文渊阁,杨容也因此成为文渊阁最年轻的一位,而他的开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但凡是受到皇帝重用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察言观色,机智灵敏。

杨容就是这样的人,而且杨容还非常善于谋划边防军务、整顿军备,而这恰恰是朱棣所需要的,杨容也因此被称为“唐代明相姚崇一般的人物”。

所以,朱棣五次御驾亲征都会带着杨容,可见朱棣对杨容的信任跟认可。

1410年,朱棣称帝以后第一次御驾亲征,对于朱棣来说自然意义特殊,容不得有丝毫的闪失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粮草,不管是再英勇的将士都无用。

但是因为补给线太长,粮草不能及时地供应,朱棣这边面临着要断粮的困境。

这时候杨容想出了两招,确实厉害:

第一:就近粮仓调粮;

第二:民间借调,并且加倍地偿还。

确实效果不错,缓解了明军缺粮草的局面。

1414年,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不过这次朱棣带着自己的皇太孙朱瞻基(朱棣长子朱高炽的长子,后来的明宣宗)一起,杨容还是一起跟随出军。

这次杨容的任务就是给朱瞻基当老师,除了经史子集以外,对于未来的皇帝战略筹谋、军事补给等等也是很重要的。

一个是皇太孙,未来的皇帝;

一个是朱棣非常重用信任的重臣;

可见在当时来说,朱棣的考虑是非常长远的。

朱棣第三次御驾亲征,以及第四次御驾亲征都是无功而返;

1年以后朱棣再次御驾亲征,杨容谏言:对蒙古人可否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为的就是防止蒙古人齐心协力一起对抗明军。

朱棣采纳了杨容的建议,即刻下旨。

但是在这次御驾亲征班师回朝的途中,朱棣去世。

杨容非常清楚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朱高炽很难平安登基称帝,毕竟朱高煦(朱高炽的二弟)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

所以杨容与金幼孜秘商,暂且秘不发丧,先由杨容带着少监海寿秘密回京,向朱高炽报丧,并且筹谋登基的事情。

在朱高炽顺利登基的事情上杨容可以说是大功臣,同样可见他确实有明确的是非观,知道朱高炽、朱瞻基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

我们都知道明代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毕竟明代兴起于江南,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集中在南方,但是朱棣在位的时候决定迁都北京。

其实明朝建立以后,元朝的政权是依然存在的,只不过是北迁了而已,所以称为“北元”。

对于明朝来说,北元虽然偏安于蒙古,但是对明朝的威胁是很大的;

朱元璋在的时候,就多次派兵北征,但毕竟补给线太长,始终没有消除这个隐患。

朱棣登基以后,为了彻底地解决蒙古各部的威胁,决定迁都北京。

但是迁都不是儿戏,阻力是非常大,一是明代兴起于江南,二是朝中大臣南方人居多,让这些人背井离乡去北京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

但是杨容非常有政治眼光,很理解朱棣迁都北京的意图,所以联合户部尚书以及礼部尚书等人一起支持朱棣迁都的决定。

正是因为杨容的极力支持,才让朱棣得以顺利迁都北京;

毫无疑问,这一次迁都,杨容毫无条件地支持朱棣,让两人之间的距离再一次拉近,成为朱棣名副其实的心腹大臣。

04

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成年的儿子就三个,而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朱高炽跟朱高煦;朱高炽是嫡子,朱棣亲封的皇太子,按理说毫无疑问是未来的皇帝。

但是朱高炽因为身体不太好,体型也比较胖,不善于骑射,相对来说,朱棣更加喜欢二儿子朱高煦,能征善武。

也正因为朱棣对朱高煦的偏爱,才让他有了觊觎皇位的想法。

在朱棣第五次御驾亲征回来的路上突然去世,杨容为朱高炽能顺利登基称帝立了大功。

杨容本身就是太子右庶子,朱高炽登基以后直接晋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学士、工部尚书等职位,“食三禄”,可以说是拥立朱高炽登基的股肱之臣。

就这样杨容从朱棣的股肱之臣成功成为朱高炽的股肱之臣,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是定律,而杨容就成了这个例外。

不过朱高炽在位仅仅10个月去世,朱瞻基,朱高炽的长子继位。

朱高炽之所以被称为“明仁宗”,就是因为他确实仁慈。

即便是知道朱高煦觊觎皇位的心思,但并没有对他怎么样。

而朱高煦仍然不知感恩,而是想要效法自己的父皇,夺取亲侄子的皇位。

朱高炽去世得太过仓促,将朱高煦这个隐患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果然,朱瞻基登基不久,朱高煦起兵造反;

杨容力荐朱瞻基御驾亲征,平定内乱。

不过朱高煦从靖难之役的时候就凸显出了军事才能,朱瞻基对自己的这个叔叔还是了解的,担心即便是自己御驾亲征都不一定能平叛。

杨容说: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确实,杨容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朱瞻基御驾亲征,朱高煦不战而降。

至此,杨容辅佐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位帝王,经历了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说到最后

不过朱瞻基也是英年早逝,在位仅十年去世。

所以太子朱祁镇还是很年幼的,朝中事务继续由“三杨”负责,他们做的还是很不错的,继续了之前的繁荣。

但是随着朱祁镇长大成人,杨容也已经力不从心,毕竟已经年迈;

再加上朱祁镇重新太监王振,让宦官的权益日盛。

杨容竭尽自己最后的能力布局:极力推荐朱祁镇启用曹鼐、陈循等新人,为大明王朝尽了自己最后的一份力。

杨容回乡祭祖的路上去世,朱祁镇特地下旨停朝一日,追赠杨荣为太师和左柱国。

杨容的一生,辅佐四朝天子,得以重用;在中国古代五千年历史中能得此成就的确实屈指可数,而杨容就是其一。

不过杨容去世10年以后,因为朱祁镇过分的重新宦官,而遭遇“土木堡之变”,明朝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由盛转衰。

和如常一起最先向朱棣道贺迎接的张丹青,眯起眼睛看着他,心里却知道,这家伙怕是不会死,而且接下来还会辉煌腾达……

因为拦路的,正是三杨之一!

“三杨”者,杨士奇、杨荣、杨溥也。这三人两个是朱高炽的亲信,一个是朱高炽拥立功臣。

杨士奇原本就是朱高炽的老师;杨荣有谋划防边之才,正常跟着朱棣,朱棣驾崩时,正是杨荣和金幼孜等人秘不发丧,偷偷回来报信,让朱高炽提前准备,才顺利即位的;杨溥原来也是朱高炽的属官(太子洗马),因为朱高炽朱高煦兄弟内斗牵连,结果被打入诏狱,杨溥在牢里坚持每天看书,使朱棣深为奇之。

明朝文官集团成型始于“三杨”,历史上“三杨”历经四朝,死后哀荣备至。

但同时明朝开始正式走向了全面的战略收缩,形成了闭关自守的格局。朱棣一生“五出漠北,三犁虏庭”,还倾尽国力“七下西洋宣国威”。于此同时明朝的确出现了疲弊之况,深受后世文人儒生诟病。

明仁宗朱高炽上位后,积极改革,重用“三杨”,改组内阁权力分配,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品级,还让他们兼任各部尚书,这样一来,使得文官们正式参与大明决策,形成了实质性的文官政府。

文官集团彻底改变了此前秘书幕僚角色,第一次掌握了实权,并彻底影响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和权力格局。

在“三杨”的积极参与下,明朝废止一切朱棣耗费钱粮的重大工程,停止了北伐和下南洋。开始了“休养生息”。在“三杨”主政期间,百姓得到了休息,农业和工商业生产开始逐步恢复与发展。这段时期被称为“仁宣之治”。

而到了正统年间,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统5年,杨荣在回乡的路上去世;正统9年,杨士奇去世;正统11年,杨溥去世。

而朱祁镇同学没有了一帮老头子教诲,也不再愿意受内阁的左右。他更信任自己的老师王振这个太监。

同时他爷更愿意学自己祖爷爷朱棣,干一番大事。于是在朱棣死后的20余年,大明的精锐尚在的情况下,正统14年开始了北伐。结果土木堡之变,差点酿成了另一个“靖康之变”。大明50万精锐尽失。明朝一直等到朱厚照的出现,才有勇气开始尚武。但很快朱厚照就被描绘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凡人策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剑道第一魔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养只小人鱼 魔艳武林后宫传 极品后妈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霸道总裁毒宠美妻 奇术色医 苟王,我的师兄太低调了 狂撩无嗣男主后,娇媚宿主顶不住 不是吧君子也防 曼陀罗妖精 快穿之男配上位记 阴阳捉鬼师 王爷的心尖宠妃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生死主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晚明纵横 
最近更新红楼之阅尽十二钗 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 奋斗在嘉靖年间 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 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 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 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大唐:请陛下称太子!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完颜阿骨打传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李淳风 反攻从野人山开始!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码十三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txt下载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