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码十三

首页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大明第一搅屎棍 军工科技 大唐:开局迎娶长乐公主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满唐华彩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码十三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全文阅读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txt下载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09章 刑部的倾轧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俗话说得好,无事一身轻。

可如果是长时间让你无所事事的话,大多数正常人都是闲不住的,更何况是刑部的二把手陈如海,作为刑部的2号人物,3月份没了权柄对他来说简直是非常致命的。

短短三两天的时间,衙门里没有一个人向他禀告事务,这种失落感和无聊让他闲得发慌,左思右想的煎熬之中,终于他还是鼓起了勇气来到了张丹青的面前,不管自己信不信,也不管对方信不信,就像是老朋友诉苦一样的,开始发起了牢骚:

“我说尚书大人,下官的病情真的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虽说尚书大人对我等多有关照,怕累坏了我等身体,一直没有让我负责具体事务,这份体恤之心下官一直铭感五内!

只不过下官一直是个劳碌命,一直想着要为陛下分忧解难,也给尚书大人做个好帮手,可手上一直没有具体的事务,偏偏下官是个闲不住的性子,要是再这么闲下去,这岂不是浪费人力吗?”

静静的看着他,慢慢表演起来,张丹青内心不觉得一阵好笑,不就是想要回原有的权柄吗?偏偏还搬出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接口,真是煞费苦心了,作为刑部的最高长官,张丹青也不好直接明言拒绝,故作姿态的叹了口气:

“陈大人一副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张某听了也是不由的为之肃然,只不过想着陈大人病体刚刚有所痊愈和恢复,就直接派遣事务的话,未免太不珍惜你的身体了,不好不好,这样总是不好的!要是传扬了出去,外面的人还以为我一点都不体恤同僚呢!

陈大人的一腔热血,本官怕是要婉言谢绝了!再说了,原本陈大人负责的事务,周慎周大人一直负责的好好的,甚至很多事情都快有了个漂亮的结局,贸然换人终是有所不妥!本官手上倒是有一些比较加急的事,可处理起来太过棘手,要是贸然的让陈大人负责,我可不想把你再累的病倒,到时候还真不好向太孙殿下交代!”

陈如海心中本想说,你张丹青能负责的事情,我陈如海如何不能负责?未必我一个官场老手,还不如你一个年轻后生了吗?切,真是笑死个人……

可心中的这些话万万不敢说出口,恰恰相反,在尚书大人面前还必须装作一副心悦诚服的模样,便腆着脸笑的说道:“尚书大人维护下属之意,下官佩服的紧!只不过尚书大人初来乍到,本就诸事繁忙,我身为您的左右侍郎,本就该为尚书大人分忧,如若尚书大人不嫌弃的话,不如将他交给我来处置,下官保证一定能够将它完成的漂漂亮亮,绝不辜负尚书大人的托付!”

闻言微微一愣,张丹青故作姿态的连连摆手,一副生怕把陈如海再次累得生病的样子!

可眼下的陈如海,哪里肯答应?手上没一点点详细负责的事务,自己怕是要成了个光杆司令了,要长此以往的话,自己这个刑部二把手,在这个刑部衙门,怕是再也不会有太多的存在感!好不容易有一个负责差事的机会,哪里有肯轻言放过?班级明确的再度坚持,希望尚书大人能够给予适当的信任和栽培!

张丹青心中虽说有些想发笑,但脸上却装作一副很惋惜的样子,一副万般不舍的样,语重心长的对陈如海说道:“这个事情本来张某打算亲自负责的,既然陈大人有此雄心壮志,张某又怎么好拂了你的心意呢?这样吧,这件事务我已经向太孙殿下汇报过了,今日当着周侍郎的面,我就郑重的将他托付给你了,你怎么说也是刑部衙门的老人,也是个老刑狱了,区区此事想来交代你手里简直是再放心不过了,希望陈大人能够发挥多年的心部衙门治理经验,务必把此事干好,干的漂亮,到时候咱们在太孙殿下的面前,也能够说得上话!”

一边说着,便把一份沉重的卷宗,搁在了陈如海的手掌心中。把卷宗交接过后,张丹青头也不回的,大跨步离开了自己的公桉。一副我很忙的样子,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手上接着这一份沉甸甸的卷宗,陈如海微微一愣,有些一脸茫然的看了看身边的周慎,忍不住的好奇发问:“这是什么卷宗?如此的沉甸甸!”

周慎脸上充分展现了影帝般的复杂神色,强行的憋住心中的笑容,一脸高深莫测的在一旁解释说道:“谁知道呢?既然是张尚书的托付,我等做下属的也不好随意打听,不过既然是张尚书原本负责的事务,又是当今太孙殿下首肯点头过的,自然非同小可,陈大人还须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对待才是。尚书大人事务繁忙,若没有出什么大的漏子,万万不可叨扰他才是!”

眼见对方说的如此神神叨叨,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陈如海在一脸懵逼之中,终于翻开了那一卷沉甸甸的卷宗,只是打开一看,几乎差点让他顿时狂吐一阵老血!

只见这份卷中,赫然是整顿刑部衙门小吏收受陋规的一些不正之风!

别说是刑部,六部乃至大理寺应天府,各个衙门的小吏都有这种收取陋规的现象!

这已经不是什么个例,纯粹就是普遍现象。

他陈如海是刑部的老人不错,可要知道高高在上的刑部二把手,很多事物都不是自己亲自执行的,相当多的具体事物,往往都是基层官员乃至小吏来执行和实施。

可若是真的要整顿这种不正之风。,势必会得罪整个衙门的所有小吏和基层官员。

那些个刑部的郎中员外郎以及主事,还有各司各科的办事书吏,这一个最大的群体将会被自己得罪一个精光!

真要把这些人给得罪了,自己在刑部,这个侍郎怕是也是做到头了。到时候所有的基层官员和办事小吏都不甩自己的话,自己有再多的雄心壮志和新规政策,只怕都难以推行!

一想到这,陈如海便心中一阵苦涩,偏偏自己先前在张丹青面前还夸下海口的,说是自己保证完成任务,并且低三下四的哀求尚书大人能够给予他负责一点详细事务。这下好了,具体负责的事物自己倒是获得了些许安排,但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吃力不说,还不讨好。甚至一个不小心还会弄成整个刑部衙门的公敌。

一想到这,心底不由的一股寒气直冒,忍不住的开始骂娘起来,好他个张丹青,真是心思歹毒啊,原来一直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显示大张旗鼓的剥夺自己负责事务和职权,然后又用架空和鼓励的方式,让自己一直无所事事,甚至算到了自己出于对权柄的迫切需要,又给自己安排了一些得罪人的活!

想不到这么一个年轻后生,心中的算计竟然如此深!这简直不是一个年轻人所拥有的智谋和策略,说一句智多近妖也不奇怪!

这让他对张丹清顿时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和了解,果然是能够做上刑部一把手的人物,这手段,这谋略,简直和自己不是一个层次的。

还没到小半天功夫,整个刑部衙门都传遍了陈如海负责整顿衙门风气的小道消息,说是,衙门里有基层官员和小吏,经常性收取陋规!作为刑部的二把手,陈如海陈大人将会大力进行整顿!顿时整个行不衙门一片哀嚎遍野!议论纷纷声音不绝于耳……

作为张丹青的贴身书吏,廖忠自然也感受到了这一股反腐倡廉的风气所致,赶忙便跑到了自己靠山张丹青面前,把所听到的所看到的事情,全部一股脑汇报给了张丹青!说完变恭恭敬敬的侍立一旁,眼角的余光,偷偷的打量者张丹青……

作为自己发起并倡导的行动,张丹青对此门儿清,不以为然的继续喝着自己的茶,十分草莽的一饮而尽,放下茶杯后,玩味的看着廖忠:“衙门里,普通的基层办事官员和书吏收取陋规的事情,想来你也应该有所耳闻吧?!老实给我说说,你收过没有?”

顶头上司兼昔日好友突然如此凌厉发问,吓得廖忠顿时两腿一软,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顿时就像是竹筒倒豆子一般苦苦哀求:“大人还请恕罪,收取陋规,本来我也是不知道的,不过自从跟随大人来到大理寺以及刑部上任之后,便耳濡目染的也接触了些许,不管是六部哪个衙门,包括大理寺和应天府等衙门,所有的小吏都是这么收的……

小人初来乍到,也不敢公然坏了规矩,但小的一直非常有分寸,那种可有可无的都象征性的收了,只要不违背原则和良心的,也都是随大流的收取一些,枉法的事情,那是从来都不敢碰啊,从大理寺到现在的刑部衙门,小的也总共只收取了3000多钱!”

3000多文钱,倒是也不算多!张丹青不由的心中开始飞快盘算起来,笑呵呵的说道:“衙门里的陋规,是你们这些书吏存活的本钱,各级小吏是没有俸禄的,品级低微的基层官员更是俸禄低微,本官也知道,很多人也都靠着这些陋规来生活,包括在铅山做知县的时候,这种事情就听过了不少,原本倒也没什么好稀奇的,毕竟你们都要穿衣吃饭,甚至养活一家子。此次整顿行动,陈如海大人全权负责,只要你没做过什么枉法的事情,收一些不痛不痒的钱,也不会有什么!”

原来是官场倾轧,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位新上来的尚书大人要玩真格的,就算是身边人廖忠也不由得瞪了瞪眼,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尚书大人如此说,莫非这次整顿行动终究会不了了之?”

微微一叹,张丹青心中也多少有些许苦涩之意,官场的陋规,就连贤明的康熙皇帝和道光皇帝,这样的一国之君都拿他没办法!张丹青区区一个穿越的,自然也不敢,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毕竟官场向来有“规礼”之说,何谓规礼呢?以清朝为例,说白了就是京师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各省督抚、藩臬、道员、知府,各产盐区和各关监督的官员,通过非正常渠道所得的收入。总而言之,就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中级官员,常要属下送礼献银,其名目繁多,数量很大。

规礼也称“陋规”其名目包括生日、端午、中秋、年节四节之礼,上任、升迁、进京等的贺礼及盘缠。这些钱都来源于百姓,或是官员贪污纳贿所得。这种情况滋生了官员的腐败,致使吏治不清。康熙中年以后,规礼更是呈恶性膨胀。那么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帝是如何对待这种情况的呢?或许他的办法会让人吃惊不小。

对于规礼弊政的祸国殃民,康熙帝并非不知晓,他也曾予以谴责和惩治。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大地震,康熙召集文武百官,训斥“大小臣工所行不法,造成六大弊端,致上天示警,责令各官洗涤肺肠,痛改前非。”

康熙所说的六弊之首就是:“民生困苦已极,大臣长吏之家日益富饶。地方官吏,谄媚上官,苛派百姓,总督、巡抚、司道,又转而馈送在京大臣,以天生有限之物力,民间易尽之脂膏,尽归贪吏私囊。”

随后,康熙帝令九卿等议准:“在京大臣各官,与督抚司道等,彼此馈送,及差人远赴任所,将大臣各官并不行举首之督抚司道俱革职。若有因事营求,苛派馈送大臣官员者,将馈送、收受之人,俱革职拿问。”

八月二十六日,山东巡抚施维翰陛见时,康熙说:“惟是杂派加征,不一而足,所以小民重困,不克聊生。”康熙二十九年十月,刑部等衙门议覆,福建巡抚张仲举,“侵蚀库帑,拟斩监侯”,布政使张用茂“加派火耗,拟绞监候”,按察使田庆曾等,收受属员节礼,拟杖徙,并革职永不叙用。康熙帝逐条照准。

可以看出康熙前期在对待规礼一事上还是十分严厉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康熙对待规礼弊政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退缩、容忍、默许,直到实际上的公开承认。这些转变在他的“五允一不管”的政策上,体现得十分明确。

一允,是允许规礼银作为养赡之费。四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四川巡抚年羹尧奏称,极力革私派积弊,但四川布政司、按察司衙门每年各送巡抚羡余银4000两,“伏起圣恩准臣取用,是臣之阖家百口饱暖有资,抚标两营操赏不乏。”康熙朱笔批示:“是,知道了”。实际上就是准年羹尧之情。

二允,是允许规礼银用于公务。云南巡抚吴存礼上奏,说云南私派以及属员节礼,已被前任云贵总督革除,但他却还是收了布政使及各属员的规礼银2.1万两用于公务。显然这是知禁犯禁,理应训斥。可是康熙帝的朱批只有例行的三个字“知道了”,也是持默许的态度。

三允,是允许规礼银用于弥补亏空。广东于康熙五十二年收捐纳银50万两,两广总督杨琳奏请,将21万两公费银用于弥补“历史年因公动用而积欠之库银”,又用银三万余两修筑南海、三水、高要、四会、高明王县围基及雷州东洋塘,又动用四万余两修造炮台城座,制造炮位火药,请“皇上宽大弘恩,概与宽免”。康熙帝批复:“事情该当如此。”

四允,是允许盐政、税关送地方总督规银、税规银。江西巡抚白潢于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奏述巡抚衙门的五项“旧规”说:每年盐商有盐规银一万两,是否收受。康熙朱批:此项该收,准!

五允,是允规礼银解交户部或军前。两广总督杨琳奏,捐纳的公费银50万两,除弥补亏空和修筑围基、炮台等费用外,还剩下三万两,加上盐内羡余银七万两,共银10万两,具折奏明后,已解交甘肃军前。朱批:“知道了。”

一不管,是康熙帝朱批“管不得”。所谓朱批,是皇上在官员奏述事情的奏折上,用红笔批示旨意,并非无缘无故地随便写写。可奇怪的是,在已知的康熙朝7000余件满汉文朱批奏折中,却发现了一件与官员奏述的事情,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朱批。

五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汉军旗人、直隶总督赵弘燮在《奏谢天恩疏》中,讲述感谢皇上派御医为他治病的事。康熙却在这道只说治病未牵涉任何朝政以及规礼、火耗等任何事情的奏折上,朱批批示:“外官有一定规礼,朕管不得。”

号称英武天纵、洞察秋毫、精细过人、经常挑出臣僚奏折上错字的康熙皇帝,怎么会犯下这样文不对题的错误?略加思考便会发现,这不是康熙帝失误,而是他在反复思考规礼之事,是他对规礼的政策之公开宣示:有规礼,管不得,不能管,实际上承认了规礼的合法地位。

其实,允许规礼存在并合法化,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部分实施了。康熙帝的亲信江宁织造曹寅,奉旨兼理两淮盐政时,曾想革除两淮弊政,特上了“禁革两淮运司浮费”折,奏请将“省费,系江苏督抚司道各衙门规礼共三万四千五百两有零”革除。

康熙在此条边朱批:“此一款去不得,必深得罪于督抚。银数无多,何苦积害。”所以,康熙中期以后,康熙帝经常以应得之银、应用之银来称呼规礼银。五十五年十二月,福建巡抚陈瑸奏请将巡抚公费解充军饷,康熙不同意,并批复说:此项银两,系尹等应用之银。

康熙帝之所以会有“五允一不管”,是他认为,在大裁存留、广兴捐输的方针的沉重压力下,地方财政极其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极端棘手但又必须解决的地方财源难题。总督、巡抚虽然位尊权大,但区区155两至180两的年俸,怎能养赡百口之家。

巧妇尚难无米之炊,何况督抚司道中还有相当多的是全凭祖先功劳、坐袭爵职,这些娇生惯养、腹中空空的草包官员,唯一的办法就是收受规礼了。

康熙还想通过规礼让文武大臣家道富裕。他在陈瑸陛见之时,特别面谕说:“尔为巡抚,与为司道官不同,若贪财好利,厚载而归,诚为非道。但应得之物,亦宜取为赏兵之需。身为封疆大吏,而室中萧然,无一物可以与人,亦非大臣所宜。”

可见,康熙帝对督抚司官是希望他们能有规礼而致富,而富裕。当然,他也反对官员们贪财好利,厚载而归,要他们有所克制。他也对阁臣、九卿、科道等官面谕:“作地方官自有余银以养家口,但要知足耳。”

可以看出,康熙对待规礼的政策是,允许存在,宣称规礼银是督抚等官“应得之银”、“应用之银”。规礼银可用于养赡之费、致富之资,可用于地方公务、捐输军需和弥补亏空。地方官员可以适度收取规礼银。这样一来,长期困扰朝廷的官俸微薄、地方财政困窘,无法支付公共费用的问题总算是迎刃而解了,可谓一举三得。

然而,客观事实却是无情的、不可抗拒的粉碎了康熙帝的幻想。既然皇上允许规礼存在,又未明确规定规礼的名目、数量,贪婪的官员就大有乘机凶狠勒索重收礼银的机会了。正如滔滔巨浪,勐冲堤坝,口决一尺,瞬开九丈。随即堤坝崩溃,势不可挡,规礼遍及全国,赃银数一万两十万两计,其面涉及之广,名目之繁,前所未有。

规礼的危害不仅在于礼银太多。康熙朝全国共有总督6位,两江总督规礼20万两,两广总督仅一年四次所获礼物“均足十万两银”,还不算盐规、税规、平头银。全国18位巡抚,山东巡抚规礼银每年11万两,广东巡抚只是一年四节就有10万两。全国还有19位布政使、18位按察使,和数百位道员、知府、知州,这又该收多少规礼银,会对州县百姓造成多重的负担。

更重要也是更致命的,收受规礼银败坏了吏治。各省、司道、各府,皆有规礼,无职无规礼,不收规礼就无银送上司、支付地方公务费用,其后果便是官位不保,如此岂能两袖清风,爱民如子?完全可以断定,规礼是败坏吏治、产生贪官的重要根源。

历朝皆有规礼,历朝也皆有贪官勒令属员送金献银,历朝皇帝也并非不知道规礼情弊。但是自秦始皇始,至康熙六十一年的1900余年历史里,共210余位帝王。其中,亲自朱批“官员有一定规礼,朕管不得”的,只有康熙皇帝了。

后来道光皇帝上任之后,大张旗鼓的摆明了架势要整顿一下陋规,可阻力之大,前所未有,最后这次整顿行动成了道光皇帝的一阵哑炮!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张丹青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只不过是一个手段罢了,让陈如海掉进坑的手段。

要根治这种官场的歪风陋习,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毕竟很多小吏没有俸禄和收入来源,只能靠着收取陋规来维持生活,甚至养活一家老小!

这种情形下陈如海要整顿陋规,强大的阻力将会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才是张丹青的最终目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都市极乐后后宫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剑道第一魔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wtw1974 新现代逍遥录 绝品桃花命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和竹马睡了以后 我在异世封神 王爷的心尖宠妃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1617 唐人的餐桌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最近更新大梁逍遥王爷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仙秦:祖龙觉醒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明风再起 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 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 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 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 军统财神爷 李淳风 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 三国之杨家天下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码十三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txt下载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