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玄幻:杀猪百万头,我无敌世间 混沌不灭珠 背剑之人 谁让这小子当大师兄的? 反派:从傀儡皇子到风流帝王! 女富婆的第一神医 快穿之锦绣人生 哥布林从剑之圣女开始 剑道诛天 诸天从天龙八部开始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二十四集 吐蕃崛起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天子发怒,众臣皆惧。惟魏徵不屈,且振振有词。

太宗改颜相对,并谓众卿道:理到之语,不得不服。朕以私爱而忘公义,适者之忿,自谓不疑,及闻徵言,方知理屈。人主发言,何得容易乎!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徙郐王李元裕为邓王,谯王李元名为舒王。以吴王李恪为安州都督,晋王李治为并州都督,纪王李慎为秦州都督。

将赴任之前,太宗赐亲书戒敕诸王:吾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不如得此一言耳。

及诸子赴任而去,便下诏旨,命建飞山宫。

特进魏徵上疏谏道: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困穷,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反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太宗再次纳谏,于是收回成命,罢建飞山宫殿。又依汉世之制,豫作山陵,免子孙苍猝劳费;又志在俭葬,自为终制,因山为陵,容棺而已。

甲子日,唐太宗行幸洛阳,至显仁宫。官吏有以缺储偫为罪,而被罢谴者。

魏徽谏道:陛下以储偫为罪罢谴官吏,臣恐承风相扇,异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此所陛下亲见,奈何效之!

太宗览奏,霍然而惊道:若非魏公,我不闻此言。

因谓长孙无忌:朕昔过此,买饭而食,僦舍而宿;今供顿如此,岂得犹嫌不足!炀帝作此宫苑,结怨于民,今悉为我有,正由宇文述、虞世基、裴蕴之徒,内为谄谀、外蔽聪明故也。公等临此,可不戒哉!

太宗以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师,并对魏王李泰嘱道:汝事王珪,当如事我。

李泰领命,此后每见王珪,辄先参拜,王珪亦以师道自居。

王珪子王敬直尚南平公主为妻,为驸马都尉。此前帝女公主下嫁,皆不以儿妇之礼奉事舅姑,独王珪为公主先立家法:主上动循礼法,吾受公主谒见,以成国家之美耳。

乃与其妻就席而坐,令南平公主执笲侍立,行盥馈之礼。

时当盛世,八方来朝,四海平定。群臣复请封禅泰山,太宗此番不再推辞,使秘书监颜师古等人议其礼仪,终由房玄龄裁定之。

六月,右仆射虞恭公温彦博薨逝。

太宗闻说悲悼不已,谓其侍臣:彦博以忧国之故,精神耗竭,我见其不逮,已二年矣。恨不纵其安逸,竟夭天年!

其后未几,诏命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咸令子孙世袭。又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世袭刺史,非有大故,无得黜免。

秋七月,天降大雨,谷、洛二水溢入洛阳宫,冲毁官寺民居无数,溺死六千余人。

太宗亲至洛阳视察,下达诏命:洛阳宫为水所毁者少加修缮,才令可居。自外众材,给城中坏庐舍者。命废明德宫及飞山宫玄圃院,分给遭水灾者以居。

洛阳灾民大悦,皆谓今上与隋炀帝天壤之别。

侍御史马周上疏:三代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陛下当隆禹、汤、文、武之业,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得但持当年而已!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向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夫昧爽丕显,后世犹怠,陛下少居民间,知民疾苦,尚复如此,况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臣观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贼,其国未有不亡者,人主虽欲追改,不能复全。故当修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既失之后也。盖幽、厉尝笑桀、纣,炀帝亦笑周、齐,不可使后人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夫俭以息人,陛下不必远求上古,但如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

太宗览其疏奏,称善良久,谓侍臣道:马周真宰相才具,实乃公忠体国之士。

忽一日,太宗大会众臣,猎于洛阳苑中。时有群豕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四射,则箭无虚发,连殪四头野豕。有一豕兽性大发,突至太宗之前,将要扑及马镫。

民部尚书唐俭大惊,纵马挺矛来搏。太宗早已挂起宝弓,拔剑斩其野豕,唐俭方至。

李世民笑道:天策长史征战半生,不曾见上将于万马军中击贼邪?今何恐惧之甚!

唐俭正色道:万里江山社稷之重,汉高祖以马上得之,却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方,天下皆知,今岂复逞雄心于一野兽!

太宗闻言大悦,为之罢猎,寻加封唐俭光禄大夫,以奖其敢于犯颜直谏之功。又下诏命,将女豫章公主下嫁唐俭之子唐善识为妻。

太宗之子吴王李恪时任安州都督,屡次出城畋猎,颇损民居庄稼,被侍御史柳范上疏弹劾。太宗遂命将李恪坐罪免官,削户三百;然后迁怒权万纪,对有司说道:安州长史权万纪事奉吾儿李恪,不能匡正其失,罪当论死。

众官为权万纪求情,天子不允。

柳范遂当面顶撞:房玄龄事奉陛下,犹不能劝止陛下畋猎,岂得独罪权万纪哉!

太宗闻言大怒,面红过耳,拂衣而入。此后良久,独召柳范入内,私下问道:卿因何面折于我,不留分毫情面?

柳范答道:只因陛下圣明,臣不敢不尽愚直。

太宗闻言大悦,于是诏赦权万纪无罪。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天子巡幸怀州,丙日还归洛阳宫。

并州都督李世积遣使至洛阳参驾,太宗忽忆起故荆州都督武士彟,便问其家人情状。

原来早在贞观九年五月,太上皇李渊驾崩之后,武士彟在荆州都督任上得知消息,便即悲痛成疾。李世民屡遣名医前往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武士彟去世后,太宗因其原籍在于并州,故命并州都督李世积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朝廷公库支给,将武士彟灵枢运回并州老家安葬,家人随返原籍。

因其太原首义之功,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定”。

并州来史见问,便说武定公死后,其妻杨氏寡居,自与二子三女过活,生活清苦。三女皆都美貌,惟次女今年十四岁,姿色绝伦,异乎寻常。

太宗闻之,即命召入后宫,封为才人,赐名武媚。

武媚奉诏,母亲杨氏不舍,哭泣不已。武媚劝道:儿此去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

由此辞别母亲,入宫陪王伴驾,开始其长达十余年深宫幽居生活。

历史真相:后世关于武则天野史轶闻极多,简直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正史对于武媚为才人时在宫中生活绝少记述,仅见武则天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

有人自西域进献良马一匹,唤作狮子骢。太宗爱之,但其马性烈,无人能驯。

武媚奏道:陛下赐妾三物,我便能降服此马。

太宗奇道:卿讨哪三物,做何用处?

武媚答道:妾所讨者,乃是铁鞭、铁棍、匕首。此马性烈,先用铁鞭抽打;若是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其首;又不服,则用匕首断其喉咙。

李世民听后,颇赞其志。但亦因武媚性烈,便不得太宗宠爱,十二年未得升迁。

贞观十二年,申国公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人编修《氏族志》成书,呈献御览。因博陵崔氏既属关陇集团,又为山东名族,故将崔氏第二房黄门侍郎崔民干家族定为第一等。

太宗非常不满,说道:汉高祖与萧、曹、樊、灌,皆起自闾阎布衣,卿辈至今推仰,以为英贤,岂在世禄乎!高氏偏据山东,梁、陈僻在江南,虽有人物,盖何足言?况其子孙才行衰薄,官爵陵替,而犹卬然以门地自负,贩鬻松槚,依托富贵,弃廉忘耻,不知世人何为贵之!今三品以上,或以德行,或以勋劳,或以文学,致位贵显。衰世旧门,诚何足慕!而求与为婚,虽多输金帛,犹为彼所偃蹇,我不知其解何也!今欲厘正讹谬,舍名取实,而卿曹犹以崔民干为第一,是轻我官爵,而徇流俗之情也。

乃命刊定,专以本朝品秩为高下。于是便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崔民干为第三。凡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颁于天下。

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日,皇孙降生。太宗大喜,宴请五品以上诸臣于太子东宫。

天子诏命百官畅饮,点名赞道: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房玄龄之功为最;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徵之功为首。并赐二公佩刀,以为褒奖。

房、魏二人上前领赐,叩拜谢恩。

酒过三巡,太宗便问魏徽:朕治理政事,何如往年?

魏徵依如往日秉直,答道: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远矣;远人悦服,则不逮也。

太宗不悦:我闻远方畏威慕德,故来归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

魏徵答道:陛下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其不逮。

太宗又问:朕今所为,犹往年也,何以有异?

魏徵答道:陛下贞观之初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力谏,陛下非但悦从,且赐以兰陵公主园,此导之使言也。又司户柳雄妄诉隋资,陛下欲诛之,纳戴胄之谏而止,是悦而从之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是勉从之也。

太宗叹道: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便在此时,侍御官入报:今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通好,并求和亲。

镜头转换,西南边陲,高原雪山之地。

便在贞观盛世之时,西南吐蕃部族兴起,是为藏族政权起源。

画外音:“藏”为汉语对吐蕃族人称谓,其自称则为“番”,藏语音为“博巴”。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族人,皆有不同称谓:居住西藏阿里者自称“堆巴”,后藏地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自称为“卫巴”,西藏东境、青海西南部及四川西部自称为“康巴”,藏北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等地,则自称“安多哇”。“巴”、“哇”者,藏语皆意为“人”之谓也。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乃是农业部落。

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亦即夏朝初期,便有藏族祖先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两汉时期,是属西羌人中一个分支。

藏族先民先经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饲养及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藏族先民,后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

中国南北朝末期,雅隆部落首领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

吐蕃王室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落首领,从最初几代首领母子连名中,还可看到曾经历母系氏族阶段痕迹。

至公元6世纪,山南号称“悉补野”部首领,与邻部结成联盟,并尊其为盟主。当时西藏境内另有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十余族部,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唐朝初建之时,藏族首领松赞干布兼并十余部落,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一作逻些,今拉萨)。

依照藏史记载或故老相传,说松赞干布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却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藏族政权开国之主,民族英雄。

镜头闪回,由是便依藏史及其民族传说,叙说松赞干布由来。

隋朝义宁元年,松赞干布诞生于亚隆札对园降巴木决岭,今拉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

父亲名叫朗日松赞,率兵灭掉苏毗部落,统一西藏高原,成为吐蕃各部君主;母名萨颓格姆,从小聪慧沉毅,多才多艺。

松赞干布为人慷慨才雄,骁武绝人,通达工艺、历算、武技,聪明而有才干。能背诵赞普世系,熟悉历史英雄传说,喜吐蕃民歌,长于诗歌,常在宴会上即兴赋诗。

朗日松赞十分关心对儿子培养,为其选择道德品行端正、诚实谨慎者为友,吐蕃大相尚囊就是其中之一。松赞干布对待朋友推心置腹,性格豪爽而无骄贵习气,因而深得人心。

琼巴时为吐蕃政治中心,经济十分繁荣,商贾云集,食盐、布帛、松耳石、珠翠等珍奇物品聚集于此,松赞干布童年即生活于此。

朗日松赞依靠原苏毗贵族力量,兼并吉曲河流域,触犯旧贵族利益,引起吐蕃旧臣不满,因之心怀怨恨,阴谋叛乱。

唐贞观三年,旧贵族举兵叛乱,达波、工布、娘波等地都被叛乱者所据,吐蕃西部羊同、敌国苏毗也与旧贵族内外呼应。苏毗王子回到藏博,与苏毗贵族结合,起兵驱逐琼波·邦色,发兵攻打吐蕃王国,朗日松赞被害。

松赞干布年仅十二岁,在叔父论科耳及大相尚囊等大臣拥戴下登上赞普宝座。

遂坚守山南琼结、泽当,一面追查毒害父亲内奸,得为首数人灭之,并消灭宫廷内部敌对势力,迅速稳定局势,粉碎羊同部族进攻。

松赞干布亲自渡过雅鲁藏布江,到吉曲河谷巡视,受到逻些贵族欢迎拥戴。彭域部族进献贡品,表示对松赞干布效忠。

有些贵族见松赞干布年幼,自负不服,松赞干布与其曲意周旋。

藏语“松赞”是谓端庄尊严,“干布”是说深邃沉宏,松赞干布确称此号。由此结托中小贵族,深入民间,问民疾苦,厚赏士卒,经过三年,军队精锐。

贞观六年,人心归服,将士用命。松赞干布出兵平叛,旧贵族兵败投降。由是将土地、民众、军队完全收归赞普统辖之下,吐蕃恢复统一。

松赞干布平定叛乱,遂迁都彭域布达拉山逻些。

与雅隆河谷相比,吉曲河谷地域更为广阔,逻些又是彭域中心,曾是苏毗根据地。北有念青唐古拉山,东连娘波、工布,西邻羊同,南依雅隆河谷,位置适中,更有利于防御北面苏毗,以及西方羊同。由于以上各种考虑,松赞干布故此迁都逻些。

都城既定,许多依山而居部落纷纷迁到平原,游牧也改为定居放牧,以促进生产发展。迁都逻些以后,平原出现大片农田,牛羊遍野,马匹肥壮。

吐蕃国力日益强盛,松赞干布开始统一西藏高原。

当时吐蕃北面最大威胁是苏毗,松赞干布派大相尚囊出征讨伐,一战而胜。其后采取招抚之策,对苏毗庶民与吐蕃本部民户一样对待,使之安居乐业;又允许苏毗贵族保留自己领地,但须按规定缴纳贡赋。于是苏毗各部诚悦归附,吐蕃国土扩展到青海南部。

吐蕃西南羊同又称象雄,朗日论赞时曾与吐蕃联姻。松赞干布亲自征讨,羊同因而再次臣服吐蕃。松赞干布将妹赛玛噶嫁给羊同王为妃,进行笼络。

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攻打吐谷浑,进兵唐境,羊同出兵随征,曾与吐蕃使臣朝见唐太宗。但羊同王不甘心役属吐蕃,对征调财物深为怨恨,屡次进行反吐蕃活动。

赛玛噶因被羊同王疏远,便联系兄长松赞干布,决意消灭羊同王。松赞干布遂发兵攻杀羊同王,羊同部众归附吐蕃,逐渐融合成统一藏族,共同开发西边。

松赞干布在迁都逻些以后,喜马拉雅山南麓泥波罗(尼泊尔)国开始与吐蕃通聘。

泥波罗当时已进入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国王鸯输伐摩于贞观四年开始摄政,极力开展对外贸易。

泥波罗工艺品极为精巧,雕刻、绘画、建筑等都达到很高水平,为与吐蕃进行贸易,鸯输伐摩便主动派使者到吐蕃通聘。

当时松赞干布为建设逻些都城,亦正需要泥波罗人帮助,便立即答聘,并在修建布达拉山顶红宫之时,招聘大量泥波罗工匠。

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向泥波罗求婚,鸯输伐摩国王将女儿尺尊公主嫁之,并陪送大量释迦佛像、琉璃宝钵、珍宝绫罗、男女仆从。

尺尊公主入藏,使吐蕃与泥波罗关系密切,印度佛教亦由此传入西藏。

平定内乱、征服诸羌、统一西藏并与泥婆罗通婚之后,松赞干布复遣使前往长安,与中土大唐王朝取得联系。

唐太宗见吐蕃来朝,遂派使臣冯德遐前往致意。

松赞干布见到冯德遐大喜,倾其所有以待。酒席宴间,松赞干布听说突厥与吐谷浑都娶唐朝公主,于是遣使跟随冯德遐入朝长安,送上金宝,奉表求婚。

闪回结束,书归正文。

唐太宗亲自接待吐蕃使节,览毕松赞干布求婚国书,便欲同意,议于群臣。

吐谷浑王当时入贡大唐,正在朝班之中,见状大急,便暗施离间之计,游说于众卿诸臣之间,极力阻之。太宗见众论不一,只得暂时作罢,厚遣来使以归。

吐蕃使者返报松赞干布:臣刚到长安之时,唐朝天可汗对我很好,且许下嫁公主。恰好吐谷浑王入朝,在中间挑拨离间,因此大唐天可汗对我礼薄,不许下嫁公主于赞普。

松赞干布闻言大怒,遂与羊同联合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抵挡不住,逃到青海。松赞干布不肯罢休,复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松州。

唐太宗闻报大怒,乃遣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迎击。

唐军主力侯君集部还没出手,先锋牛进达部已经先行出击,率少量唐军袭击吐蕃军营,斩获一千余级。

松赞干布大惧,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地,派遣其宰相禄东赞致礼唐朝,进献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唐太宗准降,并宣布可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就亲。

松赞干布时年二十五岁,亲率禁卫军劲旅从吐蕃远道出迎。

文成公主一行由长安往西,由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达黄河河源附近柏海(扎陵海),与松赞干布迎亲队伍相会。

松赞干布对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与文成公主返回吐蕃,对近臣说道: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城,以夸示后代。

遂登临欢庆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并为公主修筑城邑、建立宫殿。

文成公主不喜吐蕃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便令停止赭面,自己换毡裘更着丝绸,还派吐蕃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儒学经典,又请唐人管理吐蕃表疏。

画外音:《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诸妃,仅文成公主拥有“赞蒙”待遇。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之后,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奠定吐蕃与唐朝二百余年甥舅亲谊。

便在吐番与大唐联姻之际,东突厥薛延陀真珠可汗在颉利故地建立牙帐,拥有强兵二十余万,势力日渐强大。

唐太宗鉴于薛延陀势力日益强大,加封真珠可汗二子为小可汗,并皆赐给鼓纛,以分散薛延陀力量。

是时西突厥至利失可汗将其国分为十部,每部设酋长一人,各赐箭一把,称为十箭。又分为左右厢,左厢号称五咄陆,设置五大“啜”,居住碎叶以东;右厢号称五弩失毕,设置五大“俟斤”,居住碎叶以西,合称十姓。

至利失可汗亦由此逐渐失去民心,被臣下统吐屯袭击大败,欲逃往焉耆。

统吐屯遂欲立欲谷设为大可汗,但自己复被族人杀死,欲谷设也随即兵败。至利失统率部众复回,再次保有故地。

贞观十二年末,西突厥诸部立欲谷设为乙毗咄陆可汗,与至利失大战,争夺不休。

结果西突厥自此东西分治,伊犁河以西属乙毗咄陆可汗,以东属至利失可汗。

由于西突厥又分东西两部,故原居金山以东之“东突厥”,又被史家称为“北突厥”,或称“突厥”。北突厥既为李靖所灭,西突厥又告分裂,大唐北边就此安宁。

贞观十二年十一月,唐太宗在玄武门设置左、右屯营飞骑,以各将军分别统帅。

又简选骑术精湛、勇猛健壮且擅长骑射精卒建立“百骑”,穿五色袍,骑骏马,用虎皮做鞯,以为皇帝出巡时高级卫士。

十一月己巳,明州獠人造反,唐太宗遣交州都督李道彦讨平。

十二月,左武候将军上官怀仁击反獠于壁州,大破之,虏男女万余口。

画外音:獠人来源复杂,是当今南方各族先民。生活于云贵川桂地区,汉初在夜郎地区设置牂牁郡,十七个县都有僚人分布。后因汉朝镇压,迫使其迁回岭南。“獠”人称谓最初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至唐朝初期,西南僚人分化聚合,出现西原蛮、黄峒蛮;贵州境内出现葛僚、仡僚等。四川东部有南平僚,住干栏,女多男少,妇人任役,男子左衽露发赤脚。广东部份僚人发展演变成黎人,部份僚人渐与瑶人相混结合,称为瑶僚、蛮僚、瑶僮。

历史真相:瑶僮及俚僚人椎髻跣足,或着木屐,衣清花斑衣。赤足及冬季穿着木屐之俗,在广西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60年代。又有拔牙之俗,或称“凿齿”,女子既嫁,便缺去前齿,画面人身。《桂海虞衡志》记载:“南州法度疏略,婚姻多不正,村落强暴,窃人妻女以逃,转移他所,安居自若,谓之卷伴,言卷以为伴侣也。”此便是原始抢婚习俗残存。《文献通考》记壮族婚俗:“婿来就亲,女家于五里外结草屋百余间与居,谓之入僚。半年而后归夫家。”不落夫家习俗,至今在粤西仍有残存。

贞观十二年末,唐太宗诏命以给事中马周为中书舍人。

此前唐朝官员不论品级,官服只有黄紫色。经马周建议,方始规定:三品以上穿紫,四品五品穿红,六品七品穿绿,八品九品穿青色;故说“紫袍金带”,是乃尊贵象征。

太宗又据马周建议规定:无论公卿吏民,于进出城门之时,皆由左进右出,以防人畜逆行冲撞;快马传达警报急务,须走专用驿道;允许房屋主人收纳借居人地租;宿卫不论大小都要轮流值班;截短驿马尾巴以利疾驰;城门、卫舍、守捉士,每月分散安置到各县,各取其中之一,以防止其有过失。

先前京城每到晨昏,皆派人于各街传呼,以警戒众人。马周奏请在各街置鼓,改为每天击鼓警戒,命令停止传呼。

民间便唤此为“冬冬鼓”,京城吏民皆感方便,而且节省人力。

太宗由此更加赏识马周,厚予慰劳。时见左仆射房玄龄年老,加封为太子少师。

房玄龄自谓高居端揆十五年之久,子房遗爱又尚天子爱女高阳公主,女为韩王妃,深畏满盈必亏,乃上表请解机务要职。

太宗下诏不许其奏,房玄龄固请不允,只得就职,愈加谦逊,不敢自傲于公卿。

太子李承乾欲以师礼参拜房玄龄,在东宫设仪卫待之。房玄龄行至宫门见此情状,不敢谒见而归,时人皆赞美其有谦让之德。

二月庚辰初七日,太宗任命尉迟敬德出为廊州都督。

领职拜辞之日,太宗忽然当面问道:人言卿谋反,何也?

尉迟恭怒答: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锋镝之余,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

因解衣投地,出示满身瘢痍创痕。

太宗流涕道:朕因不疑卿,故当面直问,何更恨邪!我欲将爱女嫁你为妻,何如?

尉迟敬德更不领情,直言道:臣妻虽然鄙陋微贱,但与我同甘共苦多年。臣才疏学浅,但闻古人富不易妻,贵不易友,臣愿效之。

太宗闻言赞叹,也就作罢。

历史真相:自古皇帝女儿自求下嫁,而被人臣当面拒绝者,恐只有尉迟敬德一人而已。其实此位打铁匠也并非全因不弃糟糠之妻,亦是因有自知之明。试想今日既被皇帝当面质问为何谋反,依着自己火爆性子,来日与公主朝夕相处,岂有不生嫌隙之理?若被她隔三差五向皇帝老子告上一状,则自己必然齐人之福未享,恐怕这条老命并全家性命,并皆不保矣。其虽打铁匠出身,但却粗中有细,大智若愚,列公不可不察。

此事未久,尚书省奏称:近来掖庭女官选拔,有出身微贱,不知道礼仪训教者;有受刑遭戮之家,因获罪而没入宫者,心中郁积忧怨。天长日久,未免不是祸根患源。请求自今日起,后宫及东官女宫若有空缺,都应选择有才行良家女子充任,以礼聘纳。

太宗览表,当即准奏。

天子既诏宗室诸王袭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宁上疏争之。司空长孙无忌不愿就职赵国,亦上表固辞。侍御史马周亦上疏奏: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有孩童嗣职者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正欲绝之也,则子文之治犹在;正欲留之也,而栾之恶已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

太宗见此,于是诏命停止世封刺史。(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 穿成假千金,真千金对我嘎嘎狂宠 港综:开局死靓仔南,邻居马小玲 混沌不灭珠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凡人策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重生何雨柱离开四合院 关东山,黑刀客 从小卖铺发家,仇人坟头草三丈高 绝色寡嫂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洪荒:开局夺舍殷洪得造化乾坤图 追你时你不在意,我订婚你哭什么 都市流氓少爷 系统:抽卡进行中 读心:惹她干嘛?她是箭修会开挂 御兽:从被御开始 我在大唐做战神 为了养老婆,在末世嚣张点怎么了 
经典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代号修罗最新章节 伏天鼎 开创观想法的我,凭武道横推诸天 邪鼎 是谁让仙女们怀孕的! 从矿奴开始修仙 灵气复苏:开局无限合成 巫师:从骑士呼吸法开始肝经验 长生:从乞丐开始 半截入土:却给我曹贼系统? 全球高武之声望成就 洪荒之镇压一切 诡秘复苏 一墨难弃 九州修行录 我,世界树主,开发游戏幕后成神 超神向导 签到在主神空间 灵书斋二 
最近更新穷学渣的逆天修仙路 山贼之神级召唤崛起路 南疆炼蛊三十载,世人敬我如敬神 炼器入道,开局捡到战锤文明废星 穿越西游,嫦娥很嚣张 当咸鱼的我,背后有逆天佬罩着 混沌之豪猪道人 猪情圣与白白子 我在红楼做曹贼 蛊王阿杰 本座确实不是人 打造万古家族,开局奖励极道帝兵 开局,救只小白狐 剑祖李无敌 鸿蒙时空镜之万界传奇 仙子不仁,那就堕落为奴吧 本是剑术庸才,那想我的剑会说话 开局抢了天命之子的美女师尊 他一介武夫,竟能横压万古 杀生合成能变强?先屠百万练练手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