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玄幻:杀猪百万头,我无敌世间 云飞扬林雨初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蛤蟆修仙,从妖修开始 星武大帝 嫡女重生:谋君谋天下 无限脑洞:我的系统量产金手指! 快穿之锦绣人生 末世纪元 签到百万年,打造万古第一家族 最强桃运系统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二十集 玄武之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乌云压城,大变在即。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有变,立即掉转马头,准备返回东宫。

李世民纵马跟上,在后呼唤:皇兄御弟,父皇升朝,已在殿中久候,你等欲往何处?

李元吉心虚,先在马上暗地张弓搭箭,忽然来个犀牛望月,便发一矢。李世民见其回身,早有防备,当即将身俯鞍,利箭自头顶呼啸而过。

秦王暗道:尉迟恭等人所言不差,我便有意言和,其二人也自不肯。

元吉见一箭不中,又连发三矢,由于心急,箭至中途便即偏斜,更无力道。

李世民接连躲过四箭,怒气勃发,于是将身坐直,摘弓搭箭,扯个满月,直射齐王。元吉也是有名上将,并非庸手,见来势凌厉,将身向左猛倾,早已躲过。

未料只听前面大叫一声,那利矢掠过齐王身侧向前直飞,却正中前面太子建成背心,立时翻身落马而死。这一下大出秦王及齐王意外,二人一起惊呼。

便在此时,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余人赶到,皆引弓搭箭,一起对准齐王攒射。

李元吉不愧长年精于射猎,马术果然非同寻常!听得背后弓弦乱响,遂单足甩镫,躲入马腹之下。乱箭纷飞,有支利矢正中齐王马臀,那马仆倒在地,李元吉跳开丈余。

便在此时,李世民纵马赶至,胯下坐骑受到惊吓,竟连跳带跑,驮着李世民奔过玄武门,直入旁边树林。秦王人慌失智,乱舞乱抓,却被林中树枝挂住战袍,便从马上摔下。

李元吉迅速赶到,一把夺过世民手中宝弓,将弓弦往其颈中一套,便欲勒死二哥。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忽听一声大喝,声如炸雷:“狗贼,休伤吾主!”

齐王手一哆嗦,回身看时,来者皂袍长矛,身背双鞭,正是大将尉迟恭。李元吉知道自己远非其敌,急撒双手,撒腿便跑,欲抢入武德殿中,寻求父皇庇护。

尉迟恭此时焉肯纵其逃命?当真是容情不出手,出手不容情,纵马追上,抬手一箭,便将李元吉钉在地上。

太子李建成部从急逃出玄武门外,口中叫道:太子已被秦王杀死,众将快逃!

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正候在门外,闻说太子被杀,高叫道:我等蒙受太子恩养多年,岂因其一死,便各自逃避祸难!

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闻此,齐声应道:冯将军所言不差!

三将遂率东宫及齐王府精锐兵马两千,急驰入玄武门内,欲寻秦王拼命,以为太子报仇。当时秦王府部将张公谨奉命守卫玄武门,见此急呼:众军关门!

手下军士俱都惊呆,应之不及。

张公谨自恃臂力过人,乃独自关闭大门,挺枪挡在门后,冯立等人皆不能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宫中宿卫,闻变急驰玄武门。

亲兵谏道:事情未见分晓,将军不可上前,且等兵力汇集,结阵出战不迟。

敬君弘不听,与中郎将吕世衡呼喝入阵,结果死于乱军。

张公谨见已成混战之局,乃率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不肯后退半步。

字幕:薛万彻,京兆咸阳人,原籍敦煌,隋朝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第四子。

大业十三年,薛世雄客居幽州,随涿郡罗艺大战窦建德,不幸战败,惭愤去世。薛万彻与兄长薛万均武艺出众,受到罗艺赏识,后随罗艺归附唐高祖李渊,授车骑将军。

秦王此番发动玄武门兵变,袭杀太子与齐王,薛万彻忠于太子,拼力死战。因见张公谨便如门神,攻之不入,遂转而进攻秦王府。

因府中精锐皆入玄武门,更无大将把守,因此被薛万彻一冲,便即倾危。

忽听马蹄声响,尉迟恭手提建成及元吉首级驰至,向东宫将士大声喝道:太子及齐王谋逆,今已伏诛,从者缴械免罪。叛贼既死,尔等尚为何人拼命耶!

说毕,将两颗首级挑于长矛,遍示众军。

东宫及齐王府兵看见,果是主人首级,于是顿失斗志,迅速溃散。薛万彻见大势已去,便率数十余骑,冲出都城长安,逃入终南山中。

冯立在玄武门激战良久,杀死敬君弘,便对部下说道:可略报太子殿下矣。

于是弃兵回马,落荒而逃。

李世民大获全胜,下令打扫战场,自引诸将来问宫门守卫道:天子何在?

宫卫答说:在宫内海池船中。

李世民不敢入见,命尉迟恭以保卫天子为名,带兵入宫。尉迟恭披甲持矛,径入宫中,直至高祖所在座船。

高祖大惊问道:作乱者谁?爱卿因何到此?

尉迟恭答道:太子与齐王作乱,秦王起兵诛之。因恐惊动陛下,故派臣入内警卫。

高祖闻言流泪,对裴寂等近臣说道:不料今竟出现此事!卿等以为如何?

裴寂未答,萧瑀及陈叔达奏道:建成与元吉本未参与举兵反隋大谋,又无甚战功,却嫉秦王功高,共同策划奸谋。今秦王讨诛,天下归心。陛下不如便立秦王为太子,并将国事委之,则天下太平。

高祖叹道:卿言甚善,此固我素来心愿。

于是便书敕令,交付尉迟敬德,命各军皆受秦王处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尉迟恭手中接过天子敕令,自东面登阁门以出,向玄武门众军宣布敕令,由是宫内安定。

高祖又遣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劝谕原李建成麾下将士,众军亦都弃职而散。

于是高祖命召秦王以入,抚慰道:朕近日昏愦,几生曾母投杼之惑,我儿休怪。

李世民跪倒在地,伏在高祖胸前,号啕大哭良久,不能止息。

画外音:玄武门之变中,东宫太子及齐王诸子大损。太子李建成诸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齐王李元吉诸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都被残忍杀害,并在宗室名册上除名。传说自此之后,李世民恐惧兄弟及其诸子鬼魂前来索命,即派尉迟恭与秦叔宝担任门前守卫。其后更命绘制两人画像挂在门口,成为后世门神由来。

当天下午申时,高祖颁下诏书,宣布大赦天下,叛逆罪名只加给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对其余部党羽,一概不加追究。朝中各项事务,任凭秦王处置。

次日,冯立与谢叔方自动入宫,叩阙负罪。薛万彻躲藏起来,李世民命其兄薛万钧寻而招之,薛万彻终出,自来投首。

李世民叹道:诸公都能忠于所奉之主,乃义士也。皆都赦免,官复原职。

唐高祖乃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颁诏书:即日起,军国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决定,然后报朕可也。任命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与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恭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秦叔宝为左武卫大将军,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太子洗马。

镜头转换,按下京城,复说北边。

玄武门兵变之前,高祖李渊诏命胞弟庐江王李瑗担任幽州都督,接替罗艺职务,以右领军将军王君廓为副佐之,拥重兵十万于北边,以拒突厥。

太子李建成图谋铲除秦王,曾暗中与叔父李瑗交结,书信来往密切。建成死后,唐高祖颁诏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礼为使,前往幽州,征召李瑗入京。

李瑗闻讯心中恐慌,担心事有不测,便与王君廓商议。

王君廓佯作全为庐江王着想,因劝李瑗:京师事变未知结果,大王乃是国家宗亲,受命守边,拥兵十万,怎能接受使者单身传召?况赵郡王李孝恭前已交付狱吏,今太子与齐王皆遭祸难,大王自忖能自我保全乎?

李瑗闻言愈慌,流涕道:我将性命交托将军,起事可也。

于是当即劫持囚禁崔敦礼,调集兵力,传召燕州刺史王诜赶赴蓟州,计议起事。

兵曹参军王利涉闻而大惊,入见李瑗谏道:大王今无诏而擅自发兵,是造反也!若诸州刺史召之不来,大王将如何自求保全?

李瑗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王利涉答:山东豪杰曾受窦建德所用,如今沦为编户平民,惟恐天下不乱,如大旱之盼时雨。大王如能复其旧职,随其所在招募兵马,则河北之地可唾手而得。后遣王诜联络突厥,经太原南下蒲、绛,大王整顿车驾西入关中,不出旬月,天下可定。

李瑗采纳其议,将兵马全都交付王君廓指挥。

王利涉劝道:王君廓盗贼出身,为人反复无常,大王绝不可将兵权付之。若依臣愚见,且应及早除之,命王诜代其将兵,方保无患。

李瑗闻言,迟疑不决。

王君廓得知庐江王欲调王诜前来,大觉不妙,遂亲引部兵前往燕州,来见王诜,声称有要事商议。王诜当时正在洗头,闻说王君廓来至,遂手握湿发,出府迎接。

刚至门首,未及寒暄,王君廓早拔出肋下宝剑,只一剑便将王铣斩杀,就而割下首级,急驰出城。在半路之上,因问部下:李瑗与王诜共同谋反,囚禁天使,擅自调兵。今王诜已经伏诛,李瑗一人已是无能为力。公等愿从李瑗举族受戮耶?或欲从我获取富贵耶?

众人皆道:愿随将军讨贼。

王君廓便率部众驰越西门,进入城内,先将崔敦礼放出,然后来攻庐江王府。

李瑗闻说王君廓生变,忙率数百亲信披甲而出。王君廓使崔敦礼以唐高祖名义,对李瑗部下说道:庐江王李瑗叛逆朝廷,你等皆是大唐将士,何必随其赴汤蹈火耶!

众军见天使如此说话,便都丢下兵器,溃散而去。

李瑗大骂王君廓:反复小人,设计卖我,必自取祸殃!

王君廓不理,亲自上前捉住李瑗,下令用弓弦勒死,然后斩首,传送京师。朝廷下令,命将李瑗废为庶人,绝其宗室属籍。

镜头转换,按下幽州,复说泾州。

前燕王罗艺自从协助唐军击败刘黑闼,为避唐天子忌惮自请入朝,被唐高祖拜为左翊卫大将军。罗艺自谓功高位重,便与太子李建成相识,甘愿为其党羽。

当时突厥屡次侵扰北边为患,因一向畏惧罗艺威名,唐高祖故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

李世民玄武门政变成功后大封功臣,不计前嫌,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罗艺身为李建成一党,却内心恐惧不安,便据泾州招兵买马,图谋反叛。

其后未久,罗艺假称奉高祖密敕,麾兵入朝灭除秦王以清君侧,途中趁势占据豳州。

李世民命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出京,讨伐罗艺。朝廷大军未达,豳州守将赵慈皓便与统军杨岌谋议诛罗艺,事情泄露,赵慈皓被擒。

杨岌当时在城外扎营,发觉城中有变,便带兵攻打豳州,欲为主将报仇。泾州军未曾设防,支吾不住,旋即城破,于是败散。

罗艺止喝不住,只得抛弃妻子儿女,领数百骑兵逃奔突厥。

到至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跟随骑兵逐渐逃散。左右从人见大势已去,乃于睡梦中斩杀罗艺,将其首级送到京师。

李世民命在市集悬首示众,复其本姓罗氏。罗艺之弟罗寿时任利州都督,也被诛杀。

画外音:罗艺虽终叛唐而死,但其部下有两武两文,俱是同胞兄弟,却为唐朝重用,终得善果。双武乃是大将薛万均、薛万彻兄弟,随罗艺降唐,分别被封为上柱国及车骑将军。双文乃是幽州总管府长史温彦博及兄温大雅,后皆供职唐廷,官位显赫。

玄武门之变即息,东宫及齐王宫幕僚遭到清洗,太子洗马魏徵便陷入窘迫境地。

李世民传召魏徵,问道:你为何挑拨我兄弟关系?

魏徵却举止如常,从容答道:若太子早听我言,定不会有今天祸事。

李世民素来器重魏徵才能,听闻此言却不动怒,反以礼相待,荐其担任詹事主薄。又将王圭、韦挺从巂州流放之处召回,命与魏徵一起担任谏议大夫。

复下敕令:命政变功臣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镇守洛阳;以秦王府护军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

至此,秦琼位置复在尉迟恭之上,人皆谓是其谦让结果。

武德九年八月三日,唐高祖重新调整朝中重臣。以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右仆射,前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为御史大夫,前任中书舍人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左武候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

至此,东宫成员全部控制国家要害部门,太子李世民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武德九年八月,朝廷派遣谏议大夫魏徵安抚崤山以东,许其便宜行事之权。魏徵来到磁州,遇州县枷送前任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前往京城。

魏徵说道:我奉命出京之时,太子对东宫与齐王府属官已经一概赦免,不予追究。今又押送李思行等,则太子赦令威信何在!传我命令,将李志安等人一律释放。

太子李世民得知此事,甚为高兴。

八月九日,高祖颁布制书,将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仍居大内太极殿。太子坚辞,高祖不许。

次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是为唐太宗。宣布大赦天下,自次年正月改元贞观。

太宗即位,遂下达诏书,追封已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皆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

太宗在宜秋门大哭一场,极尽哀痛,并应谏议大夫魏徵、王圭之请,并许原东宫和齐王府幕僚属官都去送葬。

为二王下葬已毕,太宗设朝升殿,命承旨官宣诏:有事早奏,无本退朝。

兵部尚书杜如晦出班启奏:突厥颉利可汗又发大兵二十余万,南下进攻泾州;如今前军已挺进到武功,攻击高陵。臣请宜派将发兵,讨伐逆贼,以儆效尤。

太宗闻奏大怒:即派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率军速抵泾阳,讨伐突厥。

尉迟敬德奉旨辞帝出京,引十万大军抵达泾阳,人不卸甲,马不离鞍,立即组织反攻,与突厥军在泾阳城外一场恶战。尉迟敬德勇不可挡,身先士卒亲自冲阵,生擒敌将阿史德乌没啜,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首战告捷。

突厥颉利可汗闻报大惊,亲引主力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连绵数十里阔,百余里纵深,声势浩大。

当时唐朝京城兵力空虚,于是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

李世民闻报,设好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前至渭水。由是隔岸与颉利可汗对话,责其屡次负约,不仁不义,更无信用。

颉利可汗耳听斥责之言,又观对岸旌旗百里,城头军容大盛,由是大惧,遣使求和。李世民许之,与颉利可汗相会于长安城西郊渭水便桥,命其归还此前所夺中原人口牲畜,立誓不再侵犯。复又斩杀白马立盟,史称“渭水之盟”。

画外音:盟约已毕,颉利可汗率突厥骑兵返回,一场大战偃旗息鼓,消于无形。此次约盟,非但使唐朝避免在朝局动荡不利条件下背城作战,从而稳固唐太宗初立根基,且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宝贵时间,是为唐与突厥强弱大转折处。

渭水之盟后,唐太宗与文武众臣对内励精图治,对外施计挑拨颉利、突利二可汗不和,离间突厥与铁勒诸部关系。

其后不久,东突厥内部开始出现分裂,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群起反对颉利可汗,对其变革国俗及所推行政令不满,并且另立薛延陀为可汗。

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朝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人祸未已,又逢天灾,东突厥连遇大雪,牲畜多被冻饿而死,部族势力由此渐渐衰弱。

而此时唐朝政局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唐太宗对东突厥积极备战,允许军士在显德殿内习武,因而培养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精锐部队。

与此同时,唐朝陆续攻取恒安、朔方,以为进攻东突厥基地。

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下制纳谏,令今后凡中书、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若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所议国事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又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与学士、法官等重新议定律令,放宽绞刑五十条,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

因隋末战乱以来,各种势力并起割据,纷纷投降唐朝,皆得授地方官职,因此唐初州县数量比隋朝增加一倍。太宗因此并省州县,以道辖州,将全国分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太宗有日散朝,与侍臣谈论周、秦修短迥异原因。

左仆射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故曰周、秦得天下虽同,人心得失则异。

太宗说道: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悬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

萧瑀顿首称谢,深愧不及天子明达。

镜头转换,按下长安,复说幽州。

王君廓自从施计冤害庐江王李瑗,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行军总管,便在幽州骄横不法,欺压群僚百姓。长史李玄道多以朝廷法度规劝约束,王君廓由此常不自安。

贞观元年九月,唐太宗征召王君廓入朝。

王君廓怀疑是被长史李玄道密告,便策谋叛逃突厥。行至半途,因遇盘查,杀死驿吏,因此被朝廷发觉。当王君廓将要逃到突厥时,途中却被乡民杀死。

唐太宗李世民念及王君廓以往功劳,下令将其收葬,并欲令其子孙袭爵。

御史大夫温彦博奏道:王君廓乃是叛臣,不应使其后人继续享受封邑。

唐太宗听从其谏,遂将王君廓贬为庶人。王君廓年轻时便无行状,曾以竹笱倒扣丝绸商人脑袋,趁机将丝绸抢走。至此身死之后失爵,知者皆谓是不积阴德果报。

贞观元年九月,唐太宗命宇文士及为检校凉州都督,巡抚陇西之地。宇文士及威惠并施,盛陈兵卫,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复征为殿中监,不久因病外放为蒲州刺史。

此时御史大夫杜淹参豫朝政,推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说其堪为重用。

唐太宗便问:邸怀道有何行能,卿予重荐?

杜淹奏道:当初隋炀帝将幸江都,邸怀道时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

太宗又问:卿既称怀道为是,当时何不正谏隋帝?

杜淹答道:臣当时不居重任,又知谏必不从,徒死无益,因此不言。

太宗又问:卿知炀帝不可谏,则何为立其朝班?既立其朝,又何得不谏?卿仕隋朝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显,又何不谏?

杜淹答道:臣于世充非不曾谏,但不从耳。

太宗又问:世充若贤而纳谏,不应亡国;若暴而拒谏,卿何得免祸?

杜淹满头冒汗,再拜奏道:臣今遇明主,愿尽死以谏。

太宗闻而大笑:卿可谓舌灿莲花,八面玲珑。

当时天下安定,四夷来朝。惟有岭南酋长冯盎,因与俚僚人酋帅谈殿等迭相攻击,久未入朝。岭南诸州守吏由此皆都上奏,称其造反,前后十数奏章,络绎不绝而至长安。

字幕:冯盎,字明达,广东高州良德。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英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门荫获授宋康县令。

隋文帝时,冯盎因参与平定王仲宣起义有功,被隋文帝任命为高州刺史。其后陆续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乱,更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反王林士弘,击败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岭南总管。

武德五年,冯盎自动归顺唐朝,被唐高祖授为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又相继平定罗窦各洞獠民反叛,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夸赞。

因其勤勉清明,深受部下吏民将士爱戴。

只因冯盎不朝,被岭南诸州守吏诬告,太宗览奏大惊,便命将军蔺謩为帅,就地征发江东及岭南数十州之兵,前往讨伐。

御史大夫魏徵上书谏道:今中国初定,岭南瘴疠险远,不可以擅兴大兵。且冯盎反状未成,更未宜兴师动众,以激起真正祸乱。

太宗惊奇问道:今岭南各州,具疏首告者道路不绝,卿何云冯盎反状未成?

魏徵答道:冯盎若反,必分兵据险,攻掠州县。今告其造反者前不绝已有数年,然而不见冯盎之兵出境,此其不反朝廷明矣。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不遣使镇抚,彼故不敢入朝。若遣信臣示以至诚,彼喜于免祸,可不烦兵而服。

太宗称善,乃罢兵遣使持节,往岭南慰谕。冯盎奉诏,果遣其子冯智戴随使入朝。太宗赞道:魏徵令我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过十万之师。

贞观元年十二月,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谋反。

字幕:李孝常,唐高祖李渊族弟,夫人太穆皇后窦氏家族女婿。

李孝常之父李圆通孔武有力,隋时历任太子左庶子、尚书左丞、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李孝常因门荫之故,曾任隋朝华阴令,掌握永丰仓。

李渊太原起兵后,向关中进军,因途中粮尽,故迟迟未能渡河入关。

李孝常遂举华阴永丰仓迎降高祖,保证唐军粮草供应;又赈济饥荒稳定民心,为李渊定鼎关中东向而争天下立下大功。且断绝隋炀帝西归之望,终致身死,李唐统治初步确立。

李渊称帝之后,叙论李孝常开国大功,遂封义安郡王重爵,名列勋戚。

李孝常既封郡王,因入朝留居京师,交结权贵,并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交厚,又与监门将军长孙安业互说符命,密谋以宿卫兵作乱。

字幕:长孙安业,长孙晟之子,长孙皇后异母兄。素来嗜酒无赖,是个纨绔子弟。

其父病卒之后,弟长孙无忌及长孙皇后并皆年幼,长孙安业不肯扶养,无忌及妹只得依附舅父,寄人篱下,长大成人。

太宗李世民即位,长孙皇后不以往年旧怨为意,对此位兄长恩礼甚厚。

李孝常其后归藩利州(今四川广元),依据符命起兵造反,便约长孙安业以为内应。未料符命不灵,利州郡王刚刚起兵便被太宗遣发尉迟恭平灭,并擒至京,帝命斩之。

利州王造反失败,长孙安业欲为内应之事便即泄露。罪当斩首,并灭其家。

长孙皇后涕泣不已,为兄长固请太宗:安业之罪,诚当万死。然其当初不慈于妾,天下无不知之;今若处以极刑,世人必谓妾为报复所为,恐亦为圣朝之累也。

太宗由是法外施恩,命将长孙安业流放巂州,凄凉了结此生。

李孝常既死,唐太宗便不相信宗室勋戚,甚以北边守将为忧。后经反复权衡,遂命武士彟为利州都督,统掌利、隆、始、静、西、龙等六州诸军事,克期赴任。

镜头闪回,叙述武士彟来历。

字幕:武士彟,表字信,并州文水人,父名武华,家族世代经商,十分富裕。

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长大后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至忠臣事迹,便反复研读,立志要出人头地。

隋朝大业年间,经营木材生意,参与东都洛阳营建,但得罪司空杨素,后因杨雄、牛弘庇护免祸。其后弃商从戎,参军入伍,在鹰扬府为队正。

李渊为并州刺史、河东抚慰大使期间,曾在武士彟家中休息,二人从此成为朋友。李渊视若心腹,辟为行军司铠参军,成为太原留守府幕僚。

大业十三年,武士彟力劝李渊起事。于是李渊广招兵士,全由亲将刘弘基、长孙顺德统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闻报,便欲逮捕刘弘基、长孙顺德。(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 穿成假千金,真千金对我嘎嘎狂宠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重生何雨柱离开四合院 关东山,黑刀客 诡鼎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海洋:赶海是要运气的,刚好我有 穿越从开荒开始 洪荒:开局夺舍殷洪得造化乾坤图 游戏:从蜥蜴到啃噬神明之巨龙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天崩开局,我和系统玩儿命求生 追你时你不在意,我订婚你哭什么 都市流氓少爷 系统:抽卡进行中 我在大唐做战神 与女神荒岛求生的日子 为了养老婆,在末世嚣张点怎么了 皇朝争霸!开局八百影密卫 
经典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代号修罗最新章节 邪鼎 灵气复苏:开局无限合成 巫师:从骑士呼吸法开始肝经验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全球高武之声望成就 武动乾坤 从一人之下开始送快递 洪荒之镇压一切 民国之谍战先锋 尘羽情 追阴神探 诡秘复苏 一墨难弃 九州修行录 签到在主神空间 忍者之大匠影 灵书斋二 啥家庭啊?流放路上带着千亿物资养男人 
最近更新穷学渣的逆天修仙路 山贼之神级召唤崛起路 南疆炼蛊三十载,世人敬我如敬神 炼器入道,开局捡到战锤文明废星 穿越西游,嫦娥很嚣张 当咸鱼的我,背后有逆天佬罩着 混沌之豪猪道人 猪情圣与白白子 我在红楼做曹贼 蛊王阿杰 本座确实不是人 打造万古家族,开局奖励极道帝兵 开局,救只小白狐 剑祖李无敌 鸿蒙时空镜之万界传奇 仙子不仁,那就堕落为奴吧 本是剑术庸才,那想我的剑会说话 开局抢了天命之子的美女师尊 他一介武夫,竟能横压万古 杀生合成能变强?先屠百万练练手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