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寂寞剑客

首页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大明第一搅屎棍 拂袖红妆gl 大唐:开局迎娶长乐公主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满唐华彩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寂寞剑客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全文阅读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txt下载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04章 大丰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看完急递,王锡衮和杨畏知都是神情如常。

王锡衮在丁母忧之前便已经是吏部左侍郎,相当于大明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原本就是正三品的堂官,出任四边总督可谓是绰绰有余。

杨畏知是金沧兵备道副使,从四品的文官。

现在升正四品右佥都御史并提督云南军务,也只是升了一级。

提督云南军务虽然是正一品的武官,但是大明的文官向来不将武职放在眼里,一个正七品的巡按御史就敢心安理得的兼任提督或总兵。

王锡衮甚至还推辞了一把:“禀圣上,臣守母制尚未期满……”

“而今天下板荡,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还守什么制?”崇祯当面开口夺情,“所谓国家者,先有国后有家,若是大明朝都亡了,你事母再孝又有何用?”

“圣上所言极是,臣惭愧。”崇祯开金口夺情,王锡衮便不再矫情。

但若换个沽名钓誉的大臣,恐怕非得崇祯三请四请甚至十请八请才行。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说不是王锡衮,崇祯甚至都懒得夺情,你想要丁母忧,那就丁母忧好了,大明的朝政离了谁都能照常运转。

大明朝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读书人。

崇祯又接着叮嘱王锡衮道:“王卿,内阁新设滇桂川黔四边总督之用意,就是为了统筹解决四省的改土归流,但是就当下而言,你只需先做好广西云南的改土归流,贵州以及四川的土司先不用去管他。”

“臣领旨。”王锡衮肃然道。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桩一桩办。

改土归流也要循序渐进,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崇祯又道:“改土归流的方针是早就确定了的,朕希望十年之后再来昆明时,云南已经没有土汉之分,所有人皆为大明之编户齐民或镇兵,所有人都会说官话,写汉字,所有人都认同自己是华夏族裔!”

“臣领旨。”王锡衮再次肃然应诺。

崇祯又问杨畏知:“杨卿,二十万镇兵可有闹事?”

杨畏知道:“回圣上,分田之前云南土兵和广西狼兵都有闹事,幸好有新军以及湘鄂西土兵坐镇弹压,不过在分完田并斩杀了十几个带头闹事的土目之后,云南的十二万土兵就再也没有闹过事,开始变安分守己。”

“但是广西狼兵仍旧时不时的闹哗变。”

“迄今为止已经斩杀了一百多个土目,但用处不大。”

说此一顿,又问道:“圣上,广西狼兵的家卷不知何时能到云南?”

“就快了。”崇祯道,“等新军将安隆司、上林司的叛乱镇压下去,就会迁徙八万狼兵的家卷前来云南,过年前肯定能到。”

崇祯接着又分别叮嘱唐兆元、吴文瀛等。

主要就是叮嘱云南官员务必要精诚团结,上下一心。

打发走了王锡衮等云南官员,崇祯又让王承恩把林志远和张煌言叫来行辕。

王锡衮是滇桂川黔四边总督,管的是改土归流,杨畏知是云南提督,全权负责云南镇台二十万镇兵的训练以及指挥作战。

换句话说,杨畏知并不受王锡衮的节制。

杨畏知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其忠诚度还需要等待时间的考验。

一个手握二十万重兵的边将,如果不进行任何节制无疑是很愚蠢的,一年两年杨畏知不会有什么想法,十年八年或许仍能保持忠诚,可是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呢?随着杨畏知手握重兵的时日久了,谁又敢保证他不会生出异心?

所以得通过勤王士子来对杨畏知进行节制。

因为云南镇台同样会配备750名勤王士子。

这750名勤王士子将会成为云南镇台的中坚军官。

只要这750名勤王士子仍旧忠于崇祯,忠于大明,

就算杨畏知真有二心,勤王士子也可以分分钟把他架空。

而张煌言还有云南籍的林志远,就是这750个勤王士子的士子长。

“林志远,张煌言。”崇祯殷殷叮嘱道,“朕就把云南镇台交给你们了,你们可一定要牢牢的掌控住二十万镇兵,确保任何野心家都带不走这支军队。”

“圣上放心。”林志远和张煌言肃然道,“臣等会替圣上看住云南镇台。”

“你们两个还有其他士子的能力,朕一点不担心。”崇祯轻轻颔首,随即话锋一转又接着说道,“朕就担心一点,你们会自恃身份,不愿意与镇兵同吃同住一同出操训练,分配到湘鄂西土司的勤王士子就已经有不好的苗头。”

这也是崇祯最担心的,因为随着士子地位的提升,尤其是待遇的提升,不少士子已经有自恃身份的迹象,个人生活也开始变得讲究,说白了就是特权思想已经开始在抬头,艰苦朴素的作风正在逐渐被抛弃。

这股风气要是刹不住,用不了几年时间,六千多勤王士子就能废一半。

林志远和张煌言闻言也是惊出一身冷汗,两人们心自问,自从平定了沙定洲之乱后的这段时间,也开始变得骄奢,动辄就出入酒楼。

而且对于云南土兵和广西狼兵也颇多鄙视。

总觉得这些狼土兵就是一群未经教化的蛮夷。

但是崇祯的这一番话,却如当头棒喝般惊醒两人。

崇祯又说道:“所以,在驻防云南的这段时间,朕建议你们还是坚持集体生活,同时坚持与镇兵同吃同住同训练,争取早日赢得镇兵认同。”

“这点,徐州镇台和归德镇台的士子就做得很好。”

“徐州和归德的镇兵对于这两镇的士子也最为认同。”

“圣上放心。”林志远和张煌言肃然说道,“臣等定会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绝不会与镇兵出现脱节,更不会让镇兵产生对立情绪。”

……

崇祯十九年十月下旬,崇祯率军离开云南。

阎应元和徐应伟因为还率军在外平定叛乱,所以并没有跟着崇祯一起离开,两人将会率军在云南继续呆一段时间。

来时因为携带了辎重,所以走得比较的慢。

但是返程时就是轻装,甚至连20门红夷大炮也留在了昆明,所以走得很快。

十一月中旬,大军便走到了常德府,右佥都御史兼治水御史李蛟正就在常德,闻讯之后赶紧跟常德知府一并出迎。

“臣李蛟正,叩请圣上金安。”李蛟正稽首。

常德知府以及府衙的一众属官也纷纷跟着跪倒请安。

“都起来吧。”崇祯一肃手说,“李蛟正,湖堤修得如何了?”

“启奏圣上,湖堤早已经完工。”李蛟正答道,“共计耗银一千一百万两有奇,外加工食米一百万石有奇,比臣之前预计的超支颇多。”

“只要湖堤足够坚固,多费些银子也值。”崇祯道。

“圣上放心,湖堤足够坚固。”李蛟正一正脸色说,“今年洞庭湖区便遭受到了五十年一遇之伏汛,不过湖堤却岿然不动。”

“噢,是吗?”崇祯来了兴致,“那朕倒要亲眼看看。”

当下崇祯命令大军在常德城外暂时驻扎,然后在李蛟正以及常德知府带领下,骑上快马来到了洞庭湖边。

距离湖边还有十数里,便看到了一片片的稻田。

只不过稻谷已经收割,田里只剩下一行行稻茬,稻茬间已经长出青翠的麦苗。

李蛟正不无得意的说:“禀圣上,由于今年洞庭湖区没有遭受伏汛,因而湖区的百姓都收获了两季粮食,一季麦加一季稻谷。”

常德知府紧接着说道:“因而每亩可收粮食四石有奇!”

“噢,是吗?”崇祯高兴的说道,“这么说湖区百姓今年能过个肥年。”

正说话之间,恰好看到一个老农挑着一担稻草走过来,看到这么多官,老农吓得赶紧扔掉稻草跪伏路边。

崇祯便直接翻身下马,走向那老农。

胡国柱和兀把炭等下意识的要跟上,却被崇祯所制止。

“老人家。”崇祯亲手将老农扶起来,问道,“听说今年的收成挺不错?”

“这位大官人有礼了。”老农有些拘束的向崇祯揖了揖,随即又笑着说,“今年的收成是挺好的,小麦加上稻谷我们家足足收了两百多石。”

老农显然是真的很开心,笑得连牙龈都露出来。

只见老农发黄的牙龈上已经只剩下不到六颗牙齿。

“收了两百多石的粮食。”崇祯道,“你们家多少亩田?”

“七十多亩。”老农越发开心的道,“小老家原本就分了五十多亩水田,后来又向官府佃了二十多亩湖田,一共种了七十多亩田。”

“七十多亩,老人家你能忙得过来吗?”

“忙得过来,小老加上两个儿子,没问题。”

“家里有三个壮劳力,老人家你有福气呀,没准今年还能抱个大孙子。”

“承大官人的吉言了。”老农估计是与崇祯聊开了,渐渐的没了刚才的拘束,又道,“今年是个难得的好年景,可是也有不好的事情,就是粮价太贱了。”

“粮价很贱?”崇祯一下蹙紧眉头,又问道,“好多钱?”

老农叹息道:“往年粮价最财的时候,每石也能值三钱,今年却只有一钱五厘,足足便宜了一半的价钱,好在粮税可以拿粮食缴,不然又要吃大亏,但是小老想着卖掉多余的粮食再买一头牛回来,现在看起来却是泡汤了。”

崇祯皱眉道:“朝廷就没有派人来收购?”

“朝廷也有派人来收购,价钱也要高些。”老农连忙说道,“不过朝廷收购粮食不肯给现银,只能打白条,这谁敢卖?”

“白条?”崇祯的眉头越发蹙紧。

老农挑着稻草走了,总体上还是很开心的。

崇祯却是喜怒参半,喜的是湖广粮食丰收,即便是按照四千万亩计算,也可以收获一亿六千万石的粮食,其中至少有一半也就是八千万石可以贩运到江南,所以江南的粮食问题是完全不用再担心。

怒的是有人摘桃子。

居然想趁着大丰年,低价从湖广收粮。

当初出银子修水利的时候你们不出钱,现在水利修好了,湖广粮食也丰收了,你们却跳出来想要摘桃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若不出意外,这些个粮商多半都有背景。

果然,把李蛟正叫来一问,就都问清楚了。

不过事情有些棘手,因为其中的一家粮商竟是如皋冒家。

冒襄在山阳城下壮烈捐躯,是大明的英烈,崇祯也亲自御笔手书“忠贞节烈”的牌匾并派钦差送到了如皋冒家,冒襄的老父亲冒起宗前来南京谢恩,崇祯还曾经召见过,可如今却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李蛟正又道:“另外几家粮商也各有背景,如衡阳王字号,就是王夫之长兄,还有南京来的那几个粮商,不是阁老家就是公侯家亲戚。”

“不说这些烦心事。”崇祯暂时按下了这事,又问李蛟正,“李蛟正,你说湖堤修好之后可得至少四百万亩湖田,这四百万亩湖田在哪里?”

“圣上你不是已经见着了吗?”李蛟正一指前方水田说,“这便是。”

“你把湖田佃出去了?”崇祯问道,“定的佃租是每亩多少石粮食?”

李蛟正说道:“因为这些湖田极肥沃,亩收至少可达三石,所以臣定的佃租是六成,四百万亩预留恩田,计收佃租七百二十万石!”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臣原本想着就按每石五钱的价格卖给粮商,”

“也至少可得三百六十万两,如果也能稍加弥补一下修堤之用度。”

“却不曾想,这些黑心粮商竟只给一钱五厘,臣气不过就没有卖,臣还要劝说诸府同僚阻止百姓卖粮,这次前来常德府便是为了此事。”

常德知府道:“臣已经让衙役通知乡里,不允许贱卖粮食。”

崇祯闻此便再也忍不住,问李蛟正说道:“水利粮食银号怎么回事?朕不是让他们统购湖广民间之余粮?他们为什么要拿白条购粮?”

李蛟正苦笑:“圣上,这个臣也是不知道。”

内务府的事,可不是他李蛟正能够过问的。

【跪求月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都市极乐后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捉诡十八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 wtw1974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剑道第一魔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艳海风波 狂野的乱世,不羁的江湖 宿主今天又不做人了 完美失控 孙猴子是我师弟 罗盘里的秘密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1617 唐人的餐桌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最近更新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 我是袁术袁公路 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 强国,从清末开始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 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 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 我乃边军一小卒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寂寞剑客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txt下载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最新章节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