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刁民竟敢害朕

首页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我在大唐做战神 流氓帝师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王妃你是魔鬼吗 最强终极兵王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奋斗在五代幽州 我在天波杨府修仙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刁民竟敢害朕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全文阅读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txt下载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七十章 李乾的预谋!朝中一大步!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今天的局势其实和李乾最初的那几次朝会差不多。

同样是百官反对,魏征赞成。

这样的情况让李乾看魏征越来越顺眼。

要是没有这个唯一反对的人,满朝大臣的力气都往一处使,那他这个皇帝可就是什么也做不成了。

如今,朝局形势虽然相似,但李乾却不是当初的那个李乾了。

“秦相,魏卿家,还是无需多言了。”

李乾开了口,后面还想帮腔秦桧、形成大势的大臣们只得暂时收声。

他笑呵呵地望着下方的秦桧:“朕也知道此事有些弊端,那些民间上来的草书中,定然也是良莠不齐,所以朕不会全都看,而是会令人挑出些值得看的,再给朕送来。”

大臣们闻言,纷纷一怔。

如果这样的话,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说是百姓们的进言,但皇帝能看到什么,还是取决于这个选择的人……

趁着大臣们犹豫的功夫,李乾顺势将事情定下来:“这个衙门就先叫……广闻司。”

“主官司务暂定为正八品,下设两名正九品司丞便可。”

正八品?

听到这个品衔,大臣们一阵龇牙咧嘴,神情不一。

魏征忍不住道:“陛下,此职是不是过小?”

“不小啦!”李乾哈哈地笑着道:“接纳百官奏章的通政使乃是正三品,接纳百姓这些杂乱草书的人,低上整整十品,怎么也不过分吧?”

大臣们以前也被皇帝陛下戴过高帽子,但唯独这一次是被戴的最舒坦的一次。

他们向来自诩比下面那些泥腿子高贵的多,如今听了这话简直不要太合乎心意。

李乾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大臣们并非自命清高,如果硬要说的话,这可能能用官僚两字来解释。

穿上了这身皮,他们下意识就会做出一些与百姓隔绝的举动,以凸显他们的地位。

自古以来,西方的贵族们发明了异常繁复的礼仪,而大乾也是差不多,平民百姓的衣着、住宅等等都有规定,超过便是僭越。

如今百姓们的递上来的草书用八品官收,而大臣们的奏章则是三品的衙门负责,这岂不是又一次体现出了阶级?

李乾觉得,起码在这一点上,这些大臣们不会反对自己。

不过想必这些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后手,大臣们的奏章要抄在邸报上发放,百姓们的草书自然也要摘抄在报纸上。

也不知道到时候这些人又是什么表情。

乾阳殿中,随着李乾话音落下,诸多官员一时陷入了沉寂之中。

李乾见状轻声笑了笑:“若是无事的话,这广闻司之事就先定下来吧。”

只是秦桧却突然开口了。

他皱着眉头问道:“陛下,不知这广闻司是设在哪一个衙门之下?”

李乾轻笑着道:“朕之前都说了,不会麻烦朝中的诸位卿家。”

“所以,这广闻办不会设在任何一个衙门中,而是单独孤立出来的一个衙门。”

秦桧当即拱手回道:“陛下,为解君忧,敢辞其劳?”

“陛下要听百姓之言,中书省愿领此差事,帮君上分忧。”

蔡京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也开口道:“陛下,不如将这广闻司如教坊司、道录司等衙门一般,划归礼部统辖,如此一来也是方便。”

大臣们都用好奇的眼神望向这俩人。

由官职知大小,这话虽然不是绝对,但却适用于大部分情况。

如今看那司务只是正八品便知道,这个所谓的广闻司就不是什么重要衙门。

或许只是皇帝陛下弄出来的玩票的东西,新鲜劲儿过了,他还记不记得有这个小衙门都是两码事。

至于在这里争吗?

“不用那么麻烦。”

朝中还是有聪明人的,即便没看出李乾的后手,秦桧和蔡京也想把这个小小广闻司揽过去。

不管有没有用,总能算作一个后手。

李乾笑着道:“朕闲来无事的时候看一看便可,若是这个统辖,那个统辖的,太上纲上线反倒不好。”

“百姓们的话,随意看看就好,主要还是为了平息京城中的流言。”

“难不成二位卿家还想将此事正式做起来,让这广闻司与通政司一样,加一个正三品的广闻使?”

他笑着笑了笑头,道:“这也太过小题大做了吧!”

“陛下圣明,百姓上的草书,就当是城中的流言、勾栏里的戏曲,闲来无事在其中寻些乐事便可,无需太过重视。”

通政使罗龙文躬身道:“还请陛下以奏章为重,以朝政为重,还是将广闻司衙门单独立在三省六部之外较为合适。”

他是通政使,自然不愿意再见到一个职能、地位都相似的衙门出现。

罗龙文想要淡化这个广闻司的存在,可要是这玩意儿被纳入了一个部门中,头顶上有了大哥罩着……

那这广闻司的地位就会不可避免地开始提升。

“陛下,若取通政司之例,广闻司确实不该归于其他衙门管辖。”

吏部右侍郎吴省兰也道:“同为掌上奏进言的衙门,通政司完全独立与三省六部之外,广闻司应当也是如此。”

魏征也再次开口道:“陛下,臣也以为广闻司不该受别的衙门统属。”

李乾笑着点点头:“几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甚合朕的心意。”

秦桧见状也没了咒念,无奈地道:“陛下,那这正八品的广闻司司务该从何选拔呢?”

李乾皮笑肉不笑地看了他一眼,你管的还真是挺宽的。

“事发突然,这广闻司之事,朕也是一时之想法,只能先试一试。其中具体细则,朕一时也没有想好。”

他沉吟了片刻,抬起头来道:“先从翰林院选一个顶上吧,后续如何,朕考察之后再定。”

“是,陛下。”

吴省兰当即应声道:“吏部定会尽快定好人选,呈送陛下圣断。”

李乾笑望着秦桧和蔡京:“秦相和蔡卿家觉得如何呢?”

还能如何?

你踏马都定下来了,还能怎么着?

两人齐齐拱手道:“臣等并无异议。”

要是大事争一争也无妨,可若是为了这么个八品的蝇头小官,就和皇帝在朝会上顶牛,那实在是殊为不智。

“好。”

李乾微微一笑:“若没有别的事,那就散朝吧。”

百官没人应声,李乾起身向殿外走去。

大臣们也怀着复杂的心情,依次退出大殿。

不管怎么说,在城中传的沸沸扬扬的草书之事终于即将结束。

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整天被人以异样的眼神看着。

至于那新出来的广闻司……下意识便被人忽略了。

八品的职位,定然不能作为转迁之阶,所以这地方对京官的升迁毫无帮助。

而筛选百姓草书,向上传递的事儿,也不像是什么肥差,不会有什么油水。

这么一个既不能升官,又不能发财的地方,时间一长,谁还记得?

也不对,说不定会成为发配官员的好去处。

以后再贬了个什么官,也能直接扔到那里去,整天和泥腿子们粗鄙的草书打交道……

紫微殿中,李乾面上却是带着笑意。

多亏了这么多天的铺垫吗,今天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只要这广闻司的架子搭建起来,李乾就能慢慢地往里面填充东西,令其不断丰满起来。

当然,不能一蹴而就,要是李乾现在就满城的发行报纸,必然会让大臣们跳脚。

这种事儿要慢慢来才行,而且这广闻司的司务,必须要选择一个可靠、而且有能力的人。

“义父,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再去传那些小草书了?”

吕布神色还有几分失落,显然是有些舍不得这个差事。

“别急,以后还有机会。”

李乾笑着道:“日后朕还会安排你做这种事儿。”

经历了近些日子的事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有一群听令于自己的,能做这种暗中营生的人有多么重要。

就拿这广闻司的成立之事来说,要是没有吕布、老太监他们的配合,定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若李乾自己在朝会上提出来,那就太过突兀,定然会被百官警觉。

而现在有那些谣言的影响,广闻司是为了消弭城中的谣言存在的,这就让事情顺理成章。

李乾觉得百官也能想清楚,有这么个地方,百姓们有了宣泄和开口,谣言会消散的更快。

所以他们也默许了成立这所谓的广闻司,才能让李乾一偿所愿。

这次尝到了有人替自己暗中做事的甜头,他不想放弃了。

下意识地,李乾想到了两大着名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

他打量着眼前的吕布和老太监,不断点头,越发觉得这两人是可造之材。

“义父?”

吕布被他的眼神看得发毛,忍不住开口问道:“不知道何时还要再去撒小草书,布也得提前做准备才行。”

李乾回过神来,笑着道:“不是撒小草书,而是去做别的事。”

他站起身来,望着吕布,面上还带着几分笑意:“奉先,你放心,以后这种事儿绝对不会少的。”

吕布一脸惊喜:“谢义父!”

李乾微微一笑:“不过不能着急,朕还得好好想想。”

锦衣卫和东厂这玩意儿可不同于广闻司,这可是文官最为痛恨的特务政治,就算武将们对其也不一定有什么好感。

要想把这玩意儿堂而皇之的推出来,可要比广闻司难多了。

……

朝会散去之后,皇宫中的衙门便开始快速运转起来。

在某些特殊事情上,朝廷总是有难得的效率。

中书省的诏令很快拟完,通过了皇帝、门下省的批示,发往京兆府。

不到中午,一张张告示就在城中贴好了。

炽烈的阳光下,有许多好事的百姓围在京兆府衙门的申明亭前,好奇地观望着里面的人和告示。

“怎么回事儿啊?听说以后不让看小草书了?”

“真的假的?不是说朝廷不管这事儿吗?”

“这些当官的真是吃饱了撑的,写个小戏文都能碍着他们啊?”

“你写的是戏文?别人不说,你自个还不清楚吗……”

不仅是京兆府衙门前,永寿、兴安两县衙门前也有不少百姓正在围观,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惊呼声。

“别嚷嚷,别嚷嚷,这下边好像还有字儿呢!”

“……可将文书递交至广闻司,严禁私下传播……广闻司审查筛选后,呈送至宫中定夺……”

“这什么意思啊?广闻司是个什么地方?”

“还能交到宫里?这么厉害?”

“厉害啥?给你交上去,到了公堂上还不让官老爷打死?”

“就是啊,这是骗你去送菜呢,真是笨……”

大多数百姓并不具备写那些小草书的能力,而有能力写的人大多却不怎么相信这事儿。

谁不知道那些当官恨小草书都快恨的牙根痒痒了,你现在凑上去,那不就是找死吗?

而且,你闲着没事儿干,往那地方写那八卦事儿干啥?

人家给你发钱,还是给你发粮食?

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

而且这种事儿从来都是私下里传的,还没有你写了领导的八卦,上交到人家手里的事儿。

不过有了这广闻司的事儿,终究还是分散了城中百姓们的注意力,让大家的怨气稍稍减弱了几分。

又不是完全不让你写,是你自己不敢过去而已,怪得了谁?

只是,这京城中最不缺的,就是胆大的人。

“反正也没说要写名字,难不成写都不敢写了?”

人群后方传来一道豪放的声音,引得百姓们纷纷侧目。

一个身着圆领黑绸袍的中年人正提着一包行李,从小马车上跳下来。

“这个广闻司在哪?我还偏要写写看看。”

围在外面看热闹的几人一边感慨着愣头青,一边笑着问道:“这位朋友一看就是人中龙凤,想必来头不凡吧?”

那举人傲然一笑:“不才,在下正是从汉阴郡而来,到京城赶考。”

众人一边称赞他,一边悄悄离远了几步。

那人也不在意,洒然一笑,便大步走向了前方的京兆府衙门。

诸多百姓见他真敢上,一边感慨他的勇气,一边觉得很不理解。

难道这人真是闲的蛋疼了吗?

那举人大踏步走到京兆府衙门前,问守门的两人壮班衙役道:“请问那告示上的广闻司究竟在何处?”

“不知道。”两个衙役都摇了摇头:“不知道有这个衙门。”

“不知道?”

那举人皱眉,反手指着申明亭方向:“那告示上写的明明白白,能写了东西递到广闻司,你们怎么不知道?”

两个衙役本来是丧门神般的存在,往常路过京兆府的百姓见了他们都绕路走。

只是今天却被人这么质问,一时间都气的牙根痒痒。

但眼前这人是个举人,这种人最是难缠,一旦沾上比牛皮糖还恶心,非得粘掉你一块肉才肯罢休。

其中一个衙役只得强忍着厌烦道:“我们确实不知道,你还是到别处问问吧。”

“你们京兆府贴的告示,反倒让我去问别人?”

那举人吹胡子瞪眼地望着这几个衙役,不过他似乎也知道这些小吏很难缠,所以也没有进一步的过激举动,而是骂骂咧咧地转身回去了。

“真晦气……”

这边的百姓好奇地望着愤愤而归的他,直到举人解释后,才惊讶出声。

“他们也不知道广闻司?”

“说来也奇怪,我从小就是在京城里长大的,也没听过又什么广闻司啊?”

“谁知道呢?这玩意儿是不是官府拿出来糊弄咱们的啊……”

虽然只有少数人才敢去这所谓的广闻司,但这件事儿还是代替小草书,成了城中百姓们的交谈热点。

而在皇城中的李乾,也在为此事头痛。

“翰林院就剩下这么几个歪瓜裂枣了吗?”李乾无奈地望着眼前吏部送来的名单。

下方的吴省兰大汗,就算这是真事儿,可您老也不能这么说啊!

“陛下,这几年翰院是人才凋零,有些青黄不接……”

李乾轻轻叹了口气,也明白他的话。

在曾经的大乾,翰林院也辉煌过很长一段时间。

但自从李乾的爷爷英宗皇帝开始,这一切就变了。

翰林院强盛的根基在于皇帝和日讲制度,他们负责东宫皇储的教导,负责给皇帝日讲,也就是讲课。

这样的一个部门,想不强盛都难。

皇储登基之后,怎么可能亏待自己的老师呢?

翰林院也由此渐渐发展成了一个非常清贵的衙门,出过不少宰相、尚书。

但后来这种情况渐渐改变,原因还是出在皇帝身上。

那位英宗皇帝当皇储时就不是省心的主,从李乾也从书籍上看到过那位老人家的事迹,不得不说,比自己会玩多了。

他在东宫时就异常排斥翰林院的老学究,到了当上皇帝,更是直接停了日讲。

换句话说,这位不仅是天天旷课,而且还直接把老师给辞退了。

而李乾的爹,也就是穆宗皇帝的行为同上面这位也是如出一辙,一看就知道这是父子俩。

到了李乾这里……只能说祖孙三代的基因很强大,他又干出了一样的事儿。

在这一连三代的努力下,翰林院从一个清贵无比的衙门,渐渐沦落到了现在狗不理的地位。

其实在李乾看来,翰林院衰落的例子特别适用于“权力中心论”。

皇帝就是权力的中心,谁更接近皇帝,谁就能掌握更多的权力。

当然,那是曾经的情况,如今早就不一样了。

权力的中心早就从皇帝身上分散了出去。

但只要李乾肯努力,权力还是会渐渐地转回他的身上,毕竟皇帝才是名正言顺的万民之主……

下方的吴省兰望着神色不定的皇帝陛下,心中也是有些忐忑,忍不住解释道:

“陛下,这广闻司的司务是正八品,吏部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将六品、七品的人贬官放到广闻司。”

“而在翰林院之内,八品官员只有翰林博士、典籍,九品官员只有翰林侍书和翰林待诏。所以可供选择的人也就不太多。”

现在翰林院的烂归烂,但还是有一个清贵的名声。

但广闻司那种地方……去了肯定要天天和泥腿子们打交道,这清贵之名也就没了。

所以根本没人愿意舍弃翰林院的唯一优势,往新成立的广闻司跑。

李乾揉了揉眉头:“朕知道了,但这几个人……”

他翻动着这几个人的资料,实在是有些无奈。

其中要么是在翰林院熬了许多年的书呆子,要么是六十多岁马上就要致仕的老头儿,这样的人怎么能用?

吴省兰讪笑着道:“陛下,您不妨先就和挑个人先用着,再等几个月,等到明年的新科进士出来,再从其中择一良才,充任广闻司司务之职。”

“那些进士们眼界都不高,给这么一个官儿,想必有大把的人都愿意去。”

李乾闻言考虑了片刻。

现在是十月多,殿试则是在明年四月举行,也就是说……还有半年?

李乾斟酌了一会儿,还是道:“那就先从这些人里面挑一个。”

没办法,他当时在朝会上都说了,要在翰林院里边选,现在也不能刚转过头就不认账。

而且半年时间,已经足够大臣们适应广闻司,到时候自己再整出什么报纸来,他们应该也能接受……吧?

“吴卿家,你觉得哪个人比较合适?”李乾望着吴省兰。

吴省兰干笑一声,对李乾道:“陛下,臣以为翰林院典籍常秩此人为人正派,持事有度,或可帮陛下操持广闻司。”

李乾翻动着手中的一沓文书,不一会儿就翻到了这个叫常秩的人。

“常秩,汝阴人,年六十七……”

李乾看了一会儿,有些不解地抬起了头,望向吴省兰:“不知此人有何过人之处?”

不挑个年轻力状的吗?

吴省兰急忙解释道:“陛下,常秩此人虽然老迈,然而才学过人,学识渊博,人品正直,遇事自有一番气度。”

“若令此人掌管广闻司,或许不会有大作为,但也不会犯什么大错,最为稳健。”

“而且这广闻司也是与百姓接触的衙门,若选一老成之人去主持,也会让百姓更加敬重……”

李乾听了一会儿,有些瞠目结舌,没想到还有这种门道。

吴省兰话中的意思是,大乾人骨子里都有尊老爱幼的优良思想和传统。

不需要常秩这个广闻司司务有多好的名声,只要他不去作恶,不臭名昭着,前去递文书的百姓看在老人的份儿上,也不会对他太过无礼,也不会太吵闹。

如此一来就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争端。

李乾轻轻点头,这貌似也有些可行?

“好,既然吴卿家都这么说了,那就依你之见。”

“将常秩调任广闻司担任司务,至于两个司丞就一定要选年轻力壮的人了,替着司务做一些力气活也行。”

“是,陛下。”吴省兰当即应声。

李乾又接着道:“广闻司衙门选好在哪了吗?”

“回陛下,已经选好了。”

吴省兰当即道:“臣和通政司商量了一番,准备将其放在皇城南门,通政司之侧。”

“让通政司空出几间值房来,给广闻司用。”

李乾思索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不妥。”

“通政司接的是百官奏章,放在皇城之南自然合适,但广闻司接的是百姓的文章,又如何能放在皇城?哪个百姓能递的进来?”

吴省兰一脸敬佩地拱了拱手:“陛下圣明,思虑周全,臣就没想到这点。”

李乾却不会被这种马戏骗住。

说吴省兰没想到这事儿,可能性不大,这货大概是早就想到了,只不过是故意那么说的。

留下一点非常明显的错误,交给上司来指正,给上司留下一点改进余地和指点的成就感,这货真是……

老职场人了。

李乾没理会这个,而是接着问道:“能不能让京兆府衙门空出靠外的一块地方来?先把广闻司的衙门安置在那里。”

“广闻司衙门里的一应杂务、防卫工作,全都由京兆府衙门的衙役负责。”

吴省兰当即拱手道:“是,陛下。”

“臣这就回去同京兆府商讨一应事宜。”

“好。”李乾点点头:“若他们还有疑问,就让王令尹来寻朕。”

“还有,常秩若愿意去做这个广闻司司务,就让他上任之前来见朕一面。”

这个衙门性质特殊,自己还是要重视起来的。

“是,陛下。”吴省兰再次应声:“常秩年将致仕,定愿意在最后几年为君分忧。”

他已经从李乾的话中体会出来,皇帝陛下似乎格外看重广闻司这个衙门。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如之前的打算一样了。

李乾却是一愣,从吴省兰最后这句话里听出了点意思。

不过他也并未多说,而是任由吴省兰就此告退。

不得不说,有李乾的嘱咐,吏部的效率还是蛮快的,京兆府那边也没什么异议。

只是几个房间,几个做杂事的衙役,对他们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很快就办的妥妥的。

而与此同时,李乾的第一任广闻司务,也来到了他这里。

“臣翰林典籍常秩,参见陛下。”

李乾的政事堂中,还是头一次进来绿袍官儿,这让他都有片刻的失神。

这人容颜苍老,鹤发白须,腰背也有些许的伛偻,只是身上的精气神还是足够的,双目明亮,并不是那种老的动不了的人。

这也让李乾暗暗松了口气,吴省兰也不可能给自己推荐那种太不靠谱的人。

“常卿家,请起。”

出于对老人家的尊重,李乾还喊道:“大伴,赐座。”

“谢陛下。”

常秩明显有些惊讶,先是谢了恩,随后才坐到了圆凳上。

“常卿家。”李乾笑呵呵地望着他:“以后升任了广闻司务,可莫要再自称翰林院典籍了。”

翰林院典籍是从八品,而广闻司务则是正八品的官,升任一说倒也合适。

只不过李乾知其一不知其二,京官的品级的含金量高于外官,可从前的翰林院鼎盛的时候,翰林院的官员品级还要高于京官。

正六品的翰林侍读充日讲官,是敢和正三品的六部侍郎叫板的。

所以,听了李乾的话,常秩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眉宇间也闪过一抹说不出是落寞还是无奈的意味。

“陛下,臣不过一无用之身,在翰林院治学多年,所接触都是经史子集,只会纸上谈兵,并未与百姓有过太多交集。”

“如今贸然接此重任,唯恐辜负圣恩,办不好广闻司的差事。”

李乾闻言一怔,倒是对他高看了一眼。

不管能力如何,他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有这种自知之明,就足以让李乾另眼相待了。

实际上,这也是如今大多数所谓“清贵”官员的通病。

只会嘴上指挥,真办起事儿来一塌糊涂。

“无妨。”

李乾如今都把人叫过来了,怎么可能还摆出一副犹犹豫豫的样子?

他早就权衡过常秩的优劣了。

“常卿家,你不必太过担心。”

李乾笑着道:“之前吴部堂向朕举荐了你,朕又看了你这些年的履历,方知翰林院中竟然有常卿家这般遗才。”

“从前担任清贵官职,而后在朝中做的不错的大有人在,比的祠祭司员外郎李格非,先前便是国子监的太学博士,如今照样把礼部的差事做的很好。”

“今日广闻司之差事,也不过是一个历练,待常卿家熟练朝政之后,朕再有安排。”

当然,前提是你做的很好。

常秩却没吃李乾画出来的大饼,而是苦笑着道:“陛下,近年来臣身子渐渐不适,恐怕已不能再担任要职了。”

“臣只想再为陛下效力几年,便乞一无用骸骨归乡。”

正常来说,大乾的朝臣们是七十岁致仕。

有许多混不下去、或者不愿意接着混的官儿致仕的早,还有很多混的很好,很当红的官则可以更晚致仕,甚至干到八九十都不奇怪。

李乾却笑着摇摇头,跟他客气了两句:“常卿家的身子骨儿还是很健朗的嘛!要是有什么不舒服,朕安排太医院的人过去为你瞧瞧。”

常秩苦笑一声,做了一辈子官都没这待遇,怎料临到致仕了,却被想起来了。

他正要再言,政事堂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吴国的捷报来了!”老太监的特色公鸭嗓远远就传了过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凡人策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山村情事 养只小人鱼 魔艳武林后宫传 我有一柄摄魂幡 美女的兵王保镖 动漫之后宫之旅 余生为你着迷 霸道总裁毒宠美妻 魔女的箱庭笔记 仙灵图谱 都市花语 奇术色医 好色小姨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生死主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晚明纵横 
最近更新请摄政王赴死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大梁逍遥王爷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仙秦:祖龙觉醒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明风再起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三国之杨家天下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 大唐钓鱼人 烛影迷局 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刁民竟敢害朕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txt下载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