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刁民竟敢害朕

首页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我在大唐做战神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贵女撩夫攻略 逍遥小贵婿 农家悍女之隔壁猎户是丞相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刁民竟敢害朕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全文阅读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txt下载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五十六章 含忠量百分百的大臣,赚钱鬼才和珅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天外晨光暗澹,从窗子里照进政事堂。

堂中光线不算明亮,香炉中星点红光暗澹,炉口的黄铜龙头吞吐着细腻的白烟,桌椅上镶嵌的铜片、金箔泛着微弱的光芒,一干绯袍的大臣静默地围坐在桌旁,借着灯光,盯着地图不断打量。

李乾记得,在齐国发展中,有一个关键节点,叫做田代姜齐,指的是大夫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国王室的事情。

齐国的田氏本是陈国王室的正统,后来因内斗才不得不来到齐国避难。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厉害的家族,即便流落异乡,也埋没不了他们耀眼的光辉,田氏中连着出了两个兵法大家。

第一个名为田穰苴,又被称为司马穰苴,第二个人就是孙武,而且这两人还干过差不多的事。

晏子向齐王推荐了田穰苴作为将军,田穰苴便杀了不守规矩的齐王宠臣立威,后来孙武初到吴国时,也杀吴王宠姬确立军规,一脉相承了属于是。

而且这两人还一同位列武庙十哲中,不得不说,这个田氏真是了不得。

如今,上一代齐王已经死了几年,谥号便为景,他临死时的废长立幼,也为齐国王室埋下了祸根,给田氏留下了篡位的基础。

而最初发动田代齐姜这件事的,是齐国最顶尖的两个权臣:大夫鲍牧和大夫田乞,前者是伍子胥的至交好友、托孤人,后者则和孙武有点关系。

孙武的爷爷本名叫田书,就是这个田乞的亲弟弟,所以孙武应该管田乞叫叔公或者伯公。

孙武一回齐国,就即将掌握齐国兵权,除了他用兵如神、名声在外,定然还离不开田乞的背后支持。

而有了孙武的帮助,想必田乞在齐国也会更吃得开,但后续情况具体如何发展,就不是李乾能预料的了……

不过近些日子,他也在京城中特地打听过齐国的近况,那些自齐国而来的学子,谈及此事时很多人都惶惶不安。

几个月他们出发前,连普通学子都能看出来的局势,可想而知其具体有多紧迫了。

心中有了对策,李乾一点也不慌,笑着对李渊等人道:“下邳不设驻军,若齐国真的忍不住,吞下了这块肥肉,朝廷就更有理由,出兵齐国,匡正乱局了。”

众人闻言,纷纷明白了。

这不就是钓鱼执法吗?

不过,虽然李乾描述出来的前景很美好,但在场众人都不是简单角色。

一身绯袍,头戴乌纱的李靖率先皱眉问道:“陛下,臣也曾听过一些传闻,但齐国的局势却并未败坏到如此地步吧?”

“就算齐国大夫再张狂,又怎么敢谋权篡位?”

他朗声道:“若真有如此悖逆之事发生,朝廷与诸侯国必然同时挥师,发兵攻齐,正本清源。”

“大司马所言极是。”

李渊突然也沉声道:“以下逆上者,自取灭亡也,若有此事,天下共伐之!”

杨坚怔了片刻,也一脸认可地点点头道:“无论什么臣子,都不可能做出这种倒行逆施,悖逆伦理纲常之事!”

“若齐国人真做出这种事,必遭天下人唾弃!”

赵匡胤的一张大黑脸上满是正气,也义正辞严地道:“其亡必也忽焉!”

秦桧、蔡京两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李乾却是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这三人果然都是天大的大忠臣,含忠量百分百,没有一点反骨的那种。

“几位卿家果然赤诚之臣,只是齐国的大夫们却未必有诸位的远见。”

他感慨了一番后,又转头对正色李靖道:“大司马,你要派人时刻关注着齐国的局势,一旦有内乱发生,朝廷作为天下诸侯国之首,要最先出兵,为诸侯国们做榜样。”

也要抢下最多的地盘,拿最多的好处。

在场众人齐齐在心中补充道。

“是,陛下。”李靖迟疑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虽然他也不太明白,为何陛下这么笃定齐国内乱,但做些准备,总比没做要好。

李乾在心中缓缓松了口气。

现在已经让他们认可了这个前提,不管真信假信,后面的事都好说了。

不用驻兵防备齐楚,还有理由把左威卫强留在泗州吗?

李乾望着李渊三人,沉声道:“虽详细军报未到京城,然作战失利,主将必难逃责任。朕欲革去赵匡义暂领左威卫上将军之职。”

“陛下圣明!”赵匡胤目中闪过一道喜色,抢先回道。

这暂领左威卫本来就是出征前给赵匡义加上去的,就算没有这档子事儿,大军班师后也要给他撤下来。

这种惩罚,他完全能接受。

但杨坚和李渊就不是那么高兴了。

不过两人并未直接发作,而是静静地望着李乾,显然是想听听他还有什么说法。

早上空气微凉,黄瓷盏中的茶水早已不再冒热气,老太监走上前来,为每个人续茶。

李乾轻轻抿了一口,将茶盏放在一边,沉吟了片刻又接着道:“盱眙重地,乃通济渠之始,漕运枢纽所在,不容有失。待九卫禁军取下盱眙,令左威卫将军呼延赞领一万左威卫,驻守盱眙,防备不测。”

“加左威卫大将军刘光义上将军衔,领其余左威卫,同九卫一起,继续伐吴。”

杨坚与李渊皱着的眉头松开了些许。

这道诏令直接缚住了三分之一的左威卫,其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一万人驻守在盱眙,左威卫的兵力就比其余九卫少了一小半,以后的攻城略地中,话语权也必定会减弱许多。

赵匡胤却是面色一苦,脸色更黑。

但李乾却一直盯着他,犯了错就必然要付出代价,要想一点毛都不拔就脱身,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陛下圣明。”赵匡胤只好强提起精神,拱手回道。

被留下一万,总比全被留下好。

“陛下圣明。”李渊和杨坚也拱了拱手,算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当然,到这还不算完。

如果只是这样,赵匡胤在这十卫禁军中的势力还是有些薄弱。

李乾思索了片刻,又开口道:“赵匡义虽作战失职,但也有将帅之才,值此伐吴之际,也要人尽其用。”

“朕以为可在禁军中再择两人,与他一同督查越国粮草交接,押送之事。”

赵二的军事能力或许不怎么行,但是争权夺利、扇风点火搞内斗的本事还是在线的。

这种局势下,李乾不仅不能把这根搅屎棍抽出来,还得让他在大军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否则定然遏制不住李渊、杨坚他们那边的武将。

李乾说完,望向李渊、杨坚两人:“皇叔和杨将军以为如何?若可以的话,另外两个人选又要如何选择?”

赵匡胤黑脸上的喜色一闪而逝,随后又如应声虫一般:“陛下圣明。”

但被问到的另外两人却都有些牙疼。

粮草辎重乃是出征大军最重要的事,谁掌握了这个,谁就能掐住大军的脖子。

到时候粮草运到,先给哪一卫,后给哪一卫,若粮草不足,又该优先供给哪一卫?其中的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

如今李乾推出了一个赵匡义,他们两人就得另选出两个能和他唱对台的人来,否则必然就会被他压一头。

可问题是,赵匡义是踏马的败将啊,本该要受罚的。

他们两方却要平白被他兑下一个人去,这冤枉不冤枉?

“陛下,运送粮草的差事甚是重要,臣以为还是当以谨慎为上,稳重为先。”

李渊皱眉道:“赵匡义此次渡石梁河作战,锐气十足,却稍欠稳重,不如另择他人,负责此事。”

杨坚也开口拒绝道:“陛下,吴国必会从中截击禁军粮草,此事甚重,关系大军胜败,不可轻易而定!”

李乾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瞥了一眼旁边的文臣们。

秦桧、蔡京、李靖三人都不说话,至于那四个兵部、门下省的侍郎,自进殿以来就像四头闷嘴葫芦,更是指望不上。

政事堂中安静无比,窗外光鲜渐渐明亮起来,一缕稍冷的晨风从窗外吹了进来,老太监急忙过去关上窗户。

“陛下!”

赵匡胤突然拱手,正色道:“粮草之事确实重要,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不如在赵匡义之外,再加三人督促大军粮草押送!”

“四人一同负责,自然要比三个人稳妥。”

“再加三人?”

李乾先是一愣,随即深深地望了他一眼,好阴险的大黑胖。

“此事确实可以……”

他看向李渊和杨坚,笑着道:“皇叔和大将军觉得,这三人该怎么选?”

除了二桃杀三士,还能三桃杀二士。

若有两个名额,这两人自然是一人一个。

可现在有三个名额,多的那个该归谁呢?

李渊和杨坚面容沉重,心里却在暗骂阴险的死胖子。

虽说两人都知道这是挑拨离间,分化击破,但问题就摆在这里,谁愿意把那个名额让给对方??

谁愿意牺牲自己,成就他人?

赵匡胤打量着沉默的这两人,嘴角勾起一抹轻笑。

一旁的李靖轻轻叹了口气,起身拱手道:“陛下,臣以为粮草押送虽重要,但也不是越多人去越好。”

“人多了意见分歧,必会发生争执,反倒于事无利,拖慢运粮进度,被吴兵所趁。”

“不若还是让三人负责,另择两人同赵匡义将军一同督运?”

秦桧闻言也突然点点头,望着李乾开口道:“陛下,臣也以为三人同去不多不少。听说十卫禁军的粮草已经快要告罄,此事显然不能再拖下去了。”

“还请陛下尽快决断。”

李乾无奈苦笑一声,望着秦桧:“秦相,你这是让朕为难啊……”

秦桧面上也满是为难和无奈,拱手叹道:“陛下恕罪,臣罪该万死。臣子本该忧陛下之忧,可如今局势危急,前线三十万将士随时都有可能断粮!”

“还请陛下乾纲独断,尽快下旨,不要再犹豫不决了!”

李乾深深叹了口气,面上还在犹疑,但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

秦桧这狗日的果然有点东西!想必这话被李渊和杨坚听着,很是扎耳朵吧?

李乾用无辜的眼神望着这两人:“皇叔,大将军,你们……”

杨坚突然不再沉默,起身开口道:“陛下,臣也觉得三人同时督运粮草更好,四人一同,反倒会生出赘余。”

“臣觉得宇文化及可担此重任,督查粮草运送。”

李渊沉默了片刻,也拱手道:“臣推荐苏定方同去,督运粮草。”

“好。”

李乾笑着点点头,心说早这样不就好了??

“既然如此,中书省便尽快拟诏,发往禁军。”

李乾站起身望着秦桧,严肃地道:“如今情况危急,一刻也不能耽搁了。”

“是,陛下。”秦桧当即拱手应是。

“还有,今日这军报内容,诸位知道就好了,莫要再外传。”李乾头疼地揉着眉头。

在场之人无一不是人精,自然明白李乾话中的意思。

赵匡胤的黑脸更是火辣辣的。

这种丢人至极的战报,传出去会让百姓、官员丧失对朝廷的信心,大伙谁都不愿意看到。

“陛下,这消息早晚会从陈国、吴国那边传回来的。”秦桧小声地提醒道,不可能永远瞒住。

李乾自然也知道,他轻轻摇摇头:“让禁军尽快把攻陷泗州、盱眙的战报传回来,然后同今日战报一起公布好了。”

“是,陛下。”秦桧点点头应下,这也是朝廷常见的公关手段了。

虽然乘驴车夜逃一百里的事还是会引得人们讨论,可有了胜利的消息,就能挽回朝廷的一点颜面。

“好了,今日就先到这里吧。”

李乾望着在场所有人,看着一张张神色不一的脸,最后都转为平静:“诸位,如今局势动荡,只有齐心协力,方可共克时艰。”

“是,陛下。”

众人齐齐应声,依次从政事堂中告退。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李乾轻轻叹了口气。

今日李渊、杨坚两人之所以这么容易妥协,放了赵匡胤一马,恐怕也是因为他们还有更大的利益诉求。

这些人全都在盯着吴国这块肥肉,只等着征吴结束,再把自己人分封过去。

但李乾却不想再将这个富庶的吴地封出去了。

如今的吴国疆域非常庞大,东起长江出海口,西至楚国的郢都,北到下邳,南至会稽。

其内有洪泽湖、太湖、巢湖、高邮湖,囊括江淮流域,水网四通八达,经济高度发展、物产极其丰富,交通快捷便利,更是生在了朝廷漕运的命脉上。

与其再封一个吴王,坐享这么大的富贵,扼着朝廷的咽喉,还不如设置一个大大的吴郡,将其纳入朝廷的流官体系。

连第一任吴郡郡守的人选李乾都想好了。

当然,若是这么做,必然会遇到不小的阻力和困难。

但值得一试。

有了这个吴郡,朝廷的实力必将会得到飞跃性的增长。

若李乾能把这个吴郡握在自己手中,他更是可以摆脱现在“京城皇帝”的窘境。

李乾盯着桌上的地图,思虑着日后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中书省的诏书很快便拟好了送来,李乾看了一遍后,又在结尾补充了一句:“驻盱眙兵马,不可掳掠于民。”,随后以朱笔写下了一个‘敕’字。

这封诏书便被发往门下省,由门下侍郎,给事中审核过后,发往兵部,由兵部负责送往前线……

兵部的差使走的是水路,日夜兼程。

直到到达运河淤堵之处,才改为陆路,骑马向禁军所在赶去。

只是这次却出了点小意外。

驿站中,日头儿高照,秋老虎威力不容小觑,空气又干又热,让人忍不住想吐舌头。

风尘仆仆的信差一碗一碗地灌着凉茶,等着换马。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小院门口传来,一队手持长矛的官兵打开院门,一股脑儿地涌进来。

“什么人!”信差起身,警惕地望着眼前这群官兵,色厉内荏地喝道:“敢拦截朝廷公文,不要命了吗?”

“并非拦截,只是请你过去问些事。”

为首官军笑吟吟地望着他:“你是兵部的信差吧?和大人请你过去问话。”

那信差本来还想高声求援,可一听和大人这三个字,一下子不吭声了。

尚书六部中,很少有人敢忤逆两个尚书仆射的意思,更何况还是掌着吏部的和珅。

几名官军见他这样,更是一笑:“跟我们来。”

几人来到驿站隔壁的小院里,信差一进门,就望见了摆在院里的王命旗牌、钦差伞盖,还有那一套行头,头顿时垂的更低了。

信差本来还有些怀疑,和大人怎么可能住在驿站这种地方呢?但眼下的王命旗牌就是铁证!除非九族都活腻了,否则没人敢伪造这玩意儿,这里的人大概真的是和大人……

“和大人,人带到了。”为首的军士恭敬地向堂内禀报道。

“请进来。”

厅堂中坐着一个身着紫底金钱富贵褂,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胖子,不是和珅又是谁?

除了和珅之外,还有一个胡子花白,头戴乌纱的平定四方巾,身穿赤色暗花的湖绸道袍的老头也坐在桌旁,上下打量着那信差。

“和大人,这是兵部发往前线的密信。”信差很从心地低下头,把手中的信封双手奉上。

和珅却笑眯眯地摆手拒绝:“兵部发往前线的密信,本官又怎么能看呢?郑老,你说是不是如此?”

这位白胡子老头儿本名郑谌,和珅为了表示尊重,特地称他为郑老。

郑谌闻言便笑着道:“和大人乃是尚书仆射,统领尚书省,自然看得。”

“不妥,不妥。”

和珅笑着摇摇头:“虽是兵部发的,但这密信大概是陛下的诏旨,既然已经封存,到军营之前,就不能再拆了。”

信差心里纳闷,那您还叫我过来做什么?逗乐子呢?

“本官是想问问你,之前那道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是何内容?在京城中传开了没有?”

信差吓了一跳,心说这和大人怎么还会读心术呢?

我现在想的他不会也知道了吧?不行,不行,不能再想了……

“回大人的话,没有。”

信差小心翼翼地答道:“那天早晨军报抵京,大司马同右相还有一干大人入了宫,后来也没有消息放出来……”

“原来如此。”和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信差怕他不满意,又补充道:“当日午时,这封诏书便从门下省发来,令兵部送往前线。”

“和大人何须担心?”

郑谌笑呵呵地望着和珅:“反正朝廷大军势如破竹,现在已经取下了泗州城、盱眙城,过不了几日便能拿下盱眙全境。”

“奏报都过了这里,定然不会有错的。”

和珅一愣,随即笑着道:“是这个道理,我终究是不如郑老洒脱。”

打了败仗要藏着掖着,一路偷偷摸摸地进京送信。但打了胜仗要是还不大张旗鼓地公布,那这胜仗不踏马白打了吗?

事实上,打胜仗之后,送信的官差不仅不会保密,而且大概要嚷嚷的举世皆知。若有更大,更牛笔的胜仗,还要让沿路衙门、驿站布置露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字报”,宣读给当地百姓。

就在昨天,前线送来的军报便到了汴州这边,将朝廷禁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盱眙城的消息送了过来,并且继续传往京城。

实际上就是盱眙投降了。

如今朝廷禁军继续南下,即将堵过淮河,很快就要占领盱眙全境。

“并非和大人不够洒脱,而是和大人心中装着这两岸数十万受灾的百姓啊!”

郑谌却感慨了一声,轻轻摇着头:“吴国一日不通,漕粮一日运不过来,咱们汴州、荥阳的百姓就要受一天的苦!”

“和大人心怀黎庶,是以才有这么多的忧虑,老夫却是做不到如此了。”

和珅一怔,没想到自己这么伟大,急忙笑着道:“郑老也是如此,也是如此。”

说着便对信差挥了挥手:“朝廷的急信耽搁不得,你赶紧去吧。”

又对一旁站着的刘全道:“给这位差官包上十两银子,应付意外。”

“谢和大人!”信差美滋滋地离开小院,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儿。

信差走后,刘全又去关上了门,摆上了冰盘,厅堂中这才稍稍凉快下来。

“郑老,看这战况,估计今年的漕粮可能运不过来了。”

和珅拿出帕子,抹了抹脑门儿上的汗,笑着对郑谌道:“赈灾修堤的事,还要靠荥阳、汴州的父老乡亲们多配合配合。”

深冬时节,运河可是会结冰的,到时候就算是攻下了吴国,漕粮估计也过不来了。

“那是自然。”

郑谌其实也热的不行,但他却一直矜持着,对和珅笑道:“修堤乃是利在千秋的大事,修好了,受益的也是我们两岸的百姓,就算和大人不说,我们也一定会帮这个忙的。”

和珅擦完汗,又拿起金丝铁线盏中的凉茶灌了一口,笑的更是轻松:“有郑家帮忙,看来本官可以高枕无忧矣。”

虽然叫荥阳郑家,但他们的势力却不仅限在荥阳一地。

从荥阳、汴州一直到郑国,到处都笼罩在这个庞然大物的阴影之下。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荥阳郑家就是郑国王室的郑家,双方关系非常紧密,相互扶持照应,亲如一家。

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人,是一体的。

所以和珅说的这话,还真的是丝毫不夸张。

没有郑家支持,任何一个官员在这两地都做不了什么。

郑谌趁和珅喝茶的空,偷偷用大袖子呼扇了一点风,见和珅望过来,又谦虚地笑了笑,并无任何得色:“和大人太高看我们郑家了,这次黄河突发灾患,我们也是差点自身难保。”

“天灾当面,人力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和大人当真是我们荥阳、汴州百姓的救命恩人啊!”

“前些日子大家还商量着,若是荥阳的大堤筑成了,便立碑纪念,将南岸的这道大堤命名为‘和公堤’!以此来感念和大人的恩情!”

和珅用借粮、大堤上刻名字来绑住当地的士绅,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出力。

郑家就用这个“和公堤”的名头绑住和珅。

只要和珅在朝中一天,那么朝廷就不会放弃营建此堤。

“这可使不得。”

和珅嘴里的茶水都差点喷出来,急忙摆手拒绝:“和某人何德何能?”

“这修堤的粮食都是从乡亲们手里借来的,修堤的石料除了朝廷最初运来的之外,都是乡亲们在附近山上自己开凿,以船只运送的,连修堤都是乡亲们自己动的手……”

郑谌一愣,这么一听,这大堤确实和朝廷屁关系没有,都是乡亲们自己干的活。

当然,帐也不是这么算的。

冰盘中的冰块渐渐挥发,房中温度缓缓降下来。

“和大人太谦逊了。”

郑谌已经不是那么燥热了,他干笑着道:“往年荥阳又那么多次水患,朝廷派了那么多钦差来赈灾,可为何他们都做不成此事?从没有一人提出过,要给荥阳修一道石头堤,他们不敢想,更不敢说。”

“也只有和大人,方能有如此胸襟了。”

“没有朝廷的支持和许可,凭百姓们自己怎么可能修起这大堤来?”

朝廷要是不允许,大堤恐怕还没动工,就直接被叫停了。

朝廷要是不出面,更不可能把灾民组织起来,让他们齐心协力地办这件事儿。

“和某人也是仰仗父老乡亲们的支持。”

和珅虽然还在客气,但语气已经放软了:“要是没有如郑老这般通情达理的乡贤,和某定然也是不敢想的。”

花花轿子人抬人,郑谌哈哈一笑,很有风度地抿了一口茶水:“如此一来,那便说定了。”

“乡亲百姓们就是想给这大堤立碑,人们都管他叫和公堤,和大人你可拦不住民意啊!”

和珅颇为无奈地叹了口气,那别扭的小模样,简直就是一百个不情愿:“既然郑老都这么说了,那本官也无计可施,只能如此了。”

郑谌笑着点点头,又状若不经意地问道:“对了,和大人。”

“现在灾民们都嚷嚷着要卖地,今年黄河水久灌不退,原本的好田都成了斥卤地,根本就没法再种了,灾民们就合计着,把地卖了换粮……”

所谓的斥卤地就是盐碱地,黄河泛滥时,若积水不退,土壤容易盐碱化,就成了盐碱地。

“不能卖!”

和珅突然脸色一正,盯着郑谌道:“郑老可知道,此次朝廷不仅要修堤,还要打坝淤地?”

郑谌一下子愣住了,再也顾不得什么风度:“真有此事?”

良田能变成斥卤地,斥卤地自然也就能变回良田,办法就是引黄灌淤,引黄河浇灌,冲洗盐碱,然后形成新的土层。

对这种打坝淤地,百姓们都有顺口熘,叫‘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这种重新淤的地最为肥厚,被百姓称为‘粮囤子’,原先再烂的地都能成良田!

“那是自然。”

和珅也状若不经意地抿了口茶水:“郑老,郑家一直支持朝廷和本官,所以本官也可以对你们提前透漏一点消息。”

“前阵子大司空差了工部的工匠过来,沿河绘制了荥阳等地的地形,又回去交由工部设计了筑堤的图纸。此次筑堤不是简单的筑堤,还要挖引河、筑月堤,沿河打坝淤地。”

“虽然更麻烦了,但一旦功成,黄河荥阳段沿岸的几十万、上百万亩斥卤田,就会变为上等良田……”

郑谌端着茶杯的手都哆嗦了一下,橙黄色的茶水洒在赤色暗花湖绸道袍上,他却浑然不觉。

斥卤田耕一年,累死累活也只能收三五斗粮食,百姓们就是任其荒着,也不愿去种。

但若是淤田,每亩地每年打底都能产两三石粮食,若是上百万亩地算下来……郑谌有些眼晕。

这得是多少钱?多少粮?

郑谌用敬佩地眼神望着和珅,高,真是太高了!

这上百万斥卤田里,有不少官田,一旦堤成,朝廷不知道要赚多少田!

就算其余的那些民田,产粮量翻番后,朝廷收取的税款也能翻番!

这么一抵扣的话,朝廷修这大堤根本就花不了太多钱,而且日后每年都能多收好几倍的粮税!

修堤还踏马能赚钱,天下恐怕只此一家了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都市极乐后后宫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剑道第一魔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我在大唐做战神 艳海风波 四神集团2·老婆,跟我回家 别叫我恶魔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游侠儿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唐人的餐桌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最近更新请摄政王赴死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 大梁逍遥王爷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仙秦:祖龙觉醒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明风再起 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 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 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 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 心相之天界唐史 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刁民竟敢害朕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txt下载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