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首页 >> 牛吏之帝王崛起 >> 牛吏之帝王崛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衣冠不南渡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色泪 大唐之最强酒楼 奋斗在五代幽州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 牛吏之帝王崛起全文阅读 - 牛吏之帝王崛起txt下载 - 牛吏之帝王崛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61章 豪强乱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糜氏?曲氏?这就是这些名门推选出来的本郡大豪么?真是笑话!”

杨延寿看着手中的纸,一阵阵地冷笑,“本郡最有名望的七个大姓居然无一上榜,最后推选出糜氏和曲氏。。。这两姓不过是一县之豪,比七大姓差得远,没想到竟然位居前列,这可有意思了。”

袁昌说道:“太守,最近七大姓来往很频繁,前几日齐太公特地跑到安城去见周太公,据说当天盛氏和穆氏也差人去了安城,至少这几姓是肯定在一起商量了。”

“他们勾结在一处,最后就推了这两个替死鬼出来,替他们七大姓挡灾?这么大的灾,凭两个小小的县豪挡得住吗?”杨延寿将手中的纸丢到案上。

“七大姓渊源颇深,一向互为婚姻,彼此都是亲戚,当然要互相回护。况且,得罪区区县豪总比得罪齐氏、周氏那样的大姓稳妥些。”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去?笑话!糜氏、曲氏不会吃这种哑巴亏,必然是要举发的,咱们等着看热闹罢。”

袁昌道:“太守,七大姓虽强,但任意一姓都不足为惧,不过若是七姓联合起来,倒有些难以应付。”

杨延寿胸有成竹,“若是要迁徙七姓,逼得他们联手与官府对抗,那我这个太守就要焦头烂额了,不过现在只迁两姓,没落到自己头上之前,他们犯不着跟官府翻脸。如今七大姓不过是暗地里搞些勾当,不足为惧,何况他们也并非铁板一块,暗地里都互相提防着。”

袁昌笑了,“太守,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七大姓之间也有嫌隙,殷氏一向特立独行,与别家少有往来;齐氏和蓝氏曾经有过田地纠纷,听说当时还曾闹到郡里,前任太守做了和事佬,把这事儿平了下去;昌氏和穆氏曾争娶周氏之女,也争得很厉害;至于周氏,资财虽不是最多,但名望是七姓中最高的,别姓虽然表面上尊敬周太公,其实暗地里都有些眼红。这一次殷氏推举了齐氏,昌氏推举了穆氏,梅氏推举的是周氏。”

杨延寿道:“把这些话都放出风去,让他们知道被谁卖过。”

袁昌道:“太守,放风之事大可不必,七大姓子弟多在郡县为官吏,他们都是顺风耳千里眼,被谁卖了七大姓心里都清楚。”

“既然如此,咱们也不必从中做什么手脚,陛下说了,官府一定要处事公道,莫要被人抓了把柄。通知糜氏和曲氏,若无异议,四十天后迁走。”

计议已定,太守府差人立即拿着公文,去糜氏和曲氏府上传达,两姓果然不服,都来到郡里叫屈,糜氏当即推出了穆氏,曲氏却推出了和氏。

袁昌道:“这些县豪生怕得罪了大姓,穆氏虽强,与糜氏相距太远,两家没什么交集,糜氏不敢惹别姓,只好惹了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穆氏。而曲氏更是不敢碰七大姓,只举了和氏,和氏田多,但没什么人在官府,总比别姓好惹些。”

“子义,你虽来汝南时日不久,对本郡的事情倒是清楚得很。”杨延寿笑道:“既然他们对此有异议,自然该官府出面主持公道,择日为这四姓度田,我也想看看这些大豪到底有多少家底。”

三天之后,郡府官吏兵分两路,一路由户曹掾带队去糜氏,一路由袁昌带队去穆氏,分别度两姓之田,为了显示公平,穆氏有人随户曹掾一道去糜氏,糜氏也派人随袁昌一道去穆氏,两姓互相监督,以免有什么错漏。

糜氏是新息县豪,在县里颇有势力。新息位于汝南郡的最南端,在大别山脚下,比较偏远,糜氏的影响力达不到郡里,不过是个山区的地头蛇罢了。

新息县自然也派出官吏陪同,郡县两级总共几十人下到田里,一块一块地测量,对照官府的田籍薄册,随时核对,有错误的当场修正,度田进行得十分缓慢。

糜氏虽然觉得自家的田地比不了郡里大豪穆氏,但也不敢大意,对于田地测量锱铢必较,生怕被多算了。而随行的穆氏族人则相反,生怕有所遗漏。

双方都很计较,带队的户曹掾不胜其烦,忍不住大声斥责,双方才算安静了些。

糜氏之田连度了两天,在第二天午后,穆氏族人忽然指着一处陂塘南侧的大片田地,说道:“据说此处都是糜氏农户在耕种,自然也是糜氏之田,请田官测一下田亩之数。”

糜氏心里一惊,心知穆氏必然暗中作了准备,因此才会如此准确地指出糜氏的占田。眼见田官要下地去度田,他忙走上前去,说道:“此地不是糜氏之田,都是抛荒的闲田,无人耕种,糜氏看这上好的田抛荒实在可惜,便暂时代种,等到田主还乡,自然是要归还的,便是这地里的收获,也要交给田主,都是乡里乡亲的,糜氏不过是帮忙而已。”

户曹掾道:“你倒是好心,代他人种田,可知国家法令?陛下三令五申,严禁侵占闲田。战乱之中走死逃亡,所遗之田皆籍没为公田,若田主归来,自然由官府按照薄册所载,再行核实返还,你一介平民,竟敢抢占他人之田,哦不,这已是与官府抢田地了。”

糜氏吓得连说不敢,找了许多借口,户曹掾哪有耐心听这些,喝止他道:“不必再说了,此事我将禀报太守,听凭太守定夺。”

他转向县里的田吏,说道:“糜氏占田之事,县里也不知情么?还是知情不报,任由他们自行其事!”

田吏忙道:“下吏实在是不知,前几年在伪朝治下,县治大坏,走死逃亡者很多,田籍未能及时变更,下吏手下没几个趁手的人,仅凭下吏一人,也不能每一处田都走到,总有不到之处。。。”

他絮絮叨叨地解释,户曹掾也懒得再听,只向着手下吩咐道:“将这处闲田测好了,记入公田,这田里的庄稼长势不错,到时收了全部充实府库。”

在此之后,穆氏又接连指出几处糜氏占田,糜氏都不承认,户曹掾当即下令核实,都是些抛荒的闲田,当即登记为公田。

第三天,度田结束,共度出糜氏之田七十八顷,度出闲田六十二顷,而这些所谓的闲田之中,都是长着茂盛的庄稼,眼见会有好的收成。

据说户曹掾一行人走后,糜氏族长一病不起,在病床上还在不住声地大骂穆氏。

而在穆氏那边,穆太公冷笑着道:“糜氏疯狗,竟敢乱咬我穆氏,他以为离得远,穆氏便由得他欺负,没法子整治他么?一个小小县豪,也敢在穆氏头上撒野,这下可好,原本有一百多顷田,一下子少了四成,还落得个贪占闲田的罪名,哼!自作自受!”

不过穆氏也没好到哪里去,袁昌带人度出穆氏之田两百二十三顷,穆氏趁乱侵占的一百多顷闲田,自然也不敢认帐了,田是种了,只是恐怕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都是替官府种田罢了。

而穆氏与糜氏的仇算是结了下来,两姓同在一郡,将来免不了再行较量。

曲氏与和氏的田也在几天后度完,和氏田地更多,曲氏免去了迁徙。与穆糜二姓一样,双方都忍痛放弃了占田,也同样结了仇怨。

穆氏与和氏都是郡里知名的豪门,从糜曲二姓手中接过了迁徙的烫手山芋,为了避免西行,也顾不得什么交情,当即又推举别姓,穆氏放弃了坑仇敌昌氏的机会,果断选了齐氏。

因为穆氏心知昌氏之田地与自己不相上下,在只有一次咬人机会的情况下,只好推出他自认为更有把握的齐氏,若是齐氏的田亩在汝南排第二,那就没人敢称第一了。

不出所料,齐氏以六百三十八顷的超高田亩数拯救了穆氏,稳稳占据了一个迁徙坑位。和氏则将七大姓之一的梅氏拉下了马,避开了迁徙长陵的命运。

这场迁迁徙之争已愈演愈烈,七大姓中已有穆、齐、梅三姓下场厮杀,余下的四姓也胆战心惊,不能安枕,战场已集中在本郡顶级大豪的圈子里。

袁昌估计齐氏必定要迁徙了,因为他再推选别姓已没有意义,汝南郡再也找不出一个豪门田地超过齐氏。

杨延寿笑道:“我看未必,即使举之无益,齐氏也可能再举一姓。齐氏不是与蓝氏不睦么?有这个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狠狠地咬蓝氏一口?至少让蓝氏把占的闲田吐出来。唉,当初度闲田时,各姓都使绊子暗中阻挠,如今他们倒是争着请官府去度自家之田,真是好笑!”

“就算是损了侵占之田,也总好过迁徙长陵,这些名门大姓怎么能算不开这个账呢?太守,您这一招真是太高明了。”

“我哪里有这样的见识?这都是陛下的主张,陛下不过二十余岁,就能如此参透人心,略施小计就整治了天下豪强,有如此圣主在世,这些大姓可要倒霉了。。。贫苦百姓就有福了。”

杨延寿说对了,齐氏果然推出了蓝氏,度田结果虽然蓝氏地少,齐氏依旧要迁徙,但是也逼着蓝氏吐出了抢进嘴里的肥肉。

梅氏拼死一搏,推出了周氏,周太公担心了多日的利刃终于落到了自己头上,不禁大是烦恼。

周嘉劝道:“父亲,这迁长陵令实在是厉害,虽然每郡只迁一两户,但这种迁法,却将豪门大姓全都折腾个遍。陛下是下决心要彻底恢复陵邑制了。依儿子看,不出十年,七大姓都得迁出汝南。周氏乃两千石世家,在建武朝也有多位高官,必为陛下所忌,即便此次不迁,日后也免不了被迁,还不如早早迁去,凭周氏的财力,在长陵也可站稳脚跟,为一方豪富。既能安陛下之心,又能早早去经营,占据先机。”

周太公道:“你的意思是,这田也不必度了?直接认了这个迁徙名额?”

“是的,周氏儒学传家,最重名声。主动迁徙,必能为太守所重,为天下表率,得享大名,也能在陛下那里留个好的印象,这对于周氏子弟的前途大有禆益。只要有家学在,有名声在,周氏在哪里都是豪门大姓。先祖迁至汝南几十年后,世人皆知汝南周氏,父亲若迁至长陵,几十年后,焉知世人不知长陵周氏?”

周太公皱眉道:“若迁至关中,田宅都无法带走,只能折价卖与官府,这一翻折腾下来,家财十余二三,这,实在是损失太大。我都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要把这把老骨头埋在别处吗?惠文,梅氏虽咬出了周氏,可我觉着,我周氏的田地及不上梅氏那么多,即便度出来周氏田多,我们也可以再举发昌氏啊!周氏还有两次机会,怎么能甘心认了迁徙呢?”

“若依父亲所说,周氏难免与梅氏和昌氏结怨,也少不了一个占闲田的恶名,就算摆脱了迁徙,顶多在汝南多呆几年而已。”

周太公道:“我与御史大夫宋弘相善,若免不了要迁徙,可派人去长安,请他在陛下面前说项。”

周嘉一下子就跪下了,抱着周太公的腿道:“父亲若如此,则周氏有灭族之祸,父亲难道忘了郭解之祸吗?”

汉武帝时的大侠郭解,就是因为不愿迁陵,找到大将军卫青说情,他巨大的能量引起了汉武帝的猜忌,最终将郭氏族灭。

周太公也是明白事理之人,只是因为猝然面临可能被迁徙的境地,心思乱了。周嘉在旁边一提醒,他立即反应过来。连忙扶起儿子道:“我真是老糊涂了,惠文,多亏有你在。”

周太公虽然打消了在朝中活动的念头,却依然拿不定主意,他思来想去,一时觉得儿子说得有理,周氏应该主动迁陵,一时又觉得不甘心。

两个念头反复在脑中出现,周太公突然一拍手,说道:“大事不决问卜筮,我怎么忘了,还是卜一课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吞天塔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艳海风波 养只小人鱼 穿越大周 新现代逍遥录 踏天境 绝品桃花命 和竹马睡了以后 余生为你着迷 霸道总裁毒宠美妻 都市偷心龙爪手 我是大球星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美食之末世求生 独裁者 好色小姨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新京喋血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大隋主沉浮 死不了我也很绝望啊 
最近更新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 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 汉水东流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 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 请摄政王赴死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仙秦:祖龙觉醒 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 东方神话集 大明1810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凉州布衣 大唐钓鱼人 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 合鸣 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 牛吏之帝王崛起txt下载 - 牛吏之帝王崛起最新章节 - 牛吏之帝王崛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