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红楼群芳谱 最强兵王 衣冠不南渡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后妈的女友gl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7章 霸道封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找杨集麻烦的这些人,不仅是五姓七宗的子弟,还是北齐亡国奴的后代。

五姓七宗为首的山东士族在北魏时期遇到了一个全面汉化的孝文帝,因此站在时代最高层,只不过河阴之变时,以尔朱荣为代表的鲜卑军头将北魏朝廷中的山东士族屠杀殆尽,使山东士族各大名望世家遭受重创,至今元气未复;而北魏分裂以后,山东士族效忠的对象又是强大的东魏,以及北齐;北周灭了北齐以后,代周建隋的杨坚需要关陇贵族支持统一天下、对抗突厥汗国,再加上本人也太不相信这些旧敌,自然不会重用关陇贵族视为仇敌的山东士族。

皇帝杨坚的不信任、关陇贵族的排挤和仇视,使山东士族在大隋王朝中枢无立锥之地;他们失去执宰中枢的权力以后,自然没有找自身原因,只会将罪责怪到杨坚和关陇贵族的头上。所以在大隋立国之初,他们对朝廷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动作”,一方面动用影响力鼓动北齐故地的百姓,让他们不配合朝廷政令,甚至时不时造点小反。

另一方面就是隐匿人口、诈老诈小,简而言之,就是怂恿百姓不登记、不当官方百姓,去做名门望族的奴隶、佃农,去做可以逃避赋税的黑户。或者是登记入官籍了,但三十岁年轻人,往往把自己登记成四五岁的小孩、又或者登记为七老八十,为何要这样呢,当然是逃避税赋。

因为大隋税赋制度的根本是以丁为本,国家均田给百姓,然后向丁男征税派役。只有分了地,朝廷才会收取丁男才的租纳调,老和小却不用交租纳调、也不用服役。而黑户的话,什么都不用交。

他们这一做法,终于把杨坚惹毛火了,在高颎的建议下,先后执行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法,先是严令地方官员清查人口,根据人的相貌、年纪来检查户口,检查百姓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总管府行台省、州、县、乡、里五级官吏皆要受到严惩,并规定堂兄弟以内的关系,皆要另立户籍,以防隐匿,这就是“大索貌阅”,地方官员在层层施压之下,谁也不敢马虎,仅仅只是开皇三年,北齐旧地在籍百姓就新增了几十万户,计搜得壮丁四十四万三千余人、总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之多。

但是这还不够,高颎鉴于“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营私舞弊),文帐出没,复无定籍,难以推校”,在开皇五年奏请颁布“输籍定样”,杨坚采用了他的建议,规定县令每年正月五日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五百家)或三党(三百家)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征岁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利用这一手段,继续在全国各地挖掘隐藏黑户,不但每年都挖掘出更多百姓,而且还有效的抵制了士族豪强占有人口的现状,从而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为大隋的富强奠定了基础。

在这两项政策率先倒下的便是与关陇贵族有旧怨的山东士族,但是关陇贵族也高兴不了多久,当大隋一统天下以后,杨坚大量任用南陈人士为官,令这些与关陇贵族有仇的人,来清查北周旧地,与此同时,又让与南陈有仇的北齐人去南方搞。

杨坚这等硬撼世家门阀的魄力,可谓是空前绝后。

但不管怎样,此时的关陇贵族依然气焰涛天、不可一世,把山东士族和南方士族打压半点脾气都没有,唯独让山东士族和南方士族骄傲的,便是足以当古物收藏的族谱,每每数起某某前辈高人,心中就高出关陇贵族无数个等级了,并把关陇贵族斥责为小人得志的暴发户,可实际上,他们心里一边在鄙夷着暴发户,另一面却又羡慕得去跪舔关陇贵族,以期得到想要的地位。

比如太原王氏,他们愿意跪舔李渊,李渊自己也乐意,可若想利用他们李家、拿他们当枪使,太原王氏那就高看自己了。

没办法,大隋时期的山东士族的地位就是这么的低贱,谁让他们跟错人了,且自以为是的和魄力十足的杨坚为敌呢?

杨坚没有斩尽杀绝,已经够仁义了。

而这些企图在“大兴杨氏”子弟杨文会身上找存在感的山东士族子弟,生怕惹来杨丽华不快,当然不敢“以武会友”了,于是王思春便朝正东方的芙蓉楼拱手一礼,然后理所当然的向杨集说道:“非是吾等不愿以武会友,而是今日乃是公主寿辰,吾等若是动武,岂不大煞风景?素闻公主喜好风雅,以吾之见,还是以文会友为佳。”

杨集冷冷一笑,直接拆穿了他们的用心:“你们自幼接受饱学之士教诲,终日与经义学问为伍,于诗词之道也浸淫十几二十年,料定我文学造诣不如你们,便想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然后踩着我的脸面沾沾自喜,你们这种做法,不仅无聊、无趣,还很无耻。既如此,何不走出芙蓉园,去找不识文字的贩夫走卒比比?这样的话,更能显示你们的渊博。”

他们这边的对峙,引起隔壁那座凉亭那群人的注意,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边坐着的关陇贵族的子弟,只是这些人在家族中的地位较低,进不了芙蓉楼的领域。

他们对山东士族子弟并不陌生,只因山东士族素来以汉家正统自居,家中没有一件胡服,也没有一张胡凳,他们无论在哪里,衣服、头冠、鞋子、腰带都是古代的样式,这种装束在关中大地显得格外突出。

可是他们也不认识杨集,毕竟大兴城实在太大了,而杨集又没有在贵族子弟出没的平康坊红灯区厮混,所以他们不认识杨集并不稀奇。此时见到这些山东士族的子弟围着一对年轻男女,顿时纷纷走过来围观。

这些人一动,远近的人也都好奇地跟了过来。

王思春被杨集一语点破用心,勉强掩饰着窘意的说道:“杨兄多虑了,吾等只是想与足下以诗佐酒,至于大兴城的贩夫走卒,呵呵,他们不以诗词为长,不说也罢。”

杨集“嗤”地一笑,目光看向脸若涂脂,眼媚似醉的萧颖:“杨某有美在侧,秀色可餐,不需要无聊无趣的诗词佐酒助兴。”

王思春怫然不悦道:“诗词歌赋,怎么就无聊了?”

周围数十位关陇贵族子弟、山东士族子弟环绕,然而统率过千军万马的杨集却丝毫不惧,大剌剌地坐在长凳之上,完全没有起身打招呼的意识,只是面带微笑的说:“字圣仓颉造字,只为记事;而先秦诸圣作文,也是记载当时之事,经过思索,并从中得出诸多发人深省、开启民智的思想学说,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用之学、做人至理,经过后人解读、衍化、发扬光大,圣人之学已经影响到每个时代的每个家庭、每个人;成千上万种思想学说的文章是由一个个文字,这才是文字的价值所在。自从楚辞汉赋出来以后,文字就被所谓的辞赋家、诗人玩坏了,从而使字圣所创之字落入了下成,而你等成天吟诗作赋,简直就是助纣为虐。”

“杨兄此言差矣,诗词亦是圣人之学,岂可说是落了下乘。王某曾作咏荷诗一首:‘尽研沷出曳水莲,临风俏展傲亭亭。空枝不蔓擎蓬阙,十八玉子绵长情’。杨兄不认为此诗咏荷能够更增情趣么?”

这些锦衣玉食的世家子平素无所事事,专门聚在一处研究诗词,自负造诣极深,如今见杨集巧言推辞,便认为他不懂诗词,起了退缩之心,所以王思春直接就念上了。

不过他们这些人虽然精擅诗词之道,但却没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本事,所以王思春念的是字斟句酌、反复修改过的旧作。

“杨兄以为王某此诗如何?还请不吝指正。”王思春拱了拱手。

“好、很好、非常好。”杨集“啪啪啪”的鼓完掌,以一种截然相反的口吻说道。

是人都听能出了杨集不以为然、截然相反的意思,王思春也不例外,他黑着脸问:“但不知杨兄认为好在何处?”

杨集看着犹如大公鸡一般趾高气扬的王思春,一本正经的说道:“你高兴就好。”

此言一出,顿时笑声四起。

这话侮辱不强,但伤害极大,比起直接说王思春诗不好还要伤人无数倍。

在众人哄笑之中,王思春一瞬间血灌瞳仁,血管差点气爆了!可也不敢冲上去教训这个混蛋,他也不傻,也没有兵器,而对方却已经把那大得出奇的阔剑拿在手中把玩了,真正拎起拳头上去打的话,倒霉的绝对是自己。

人群后面,杨丽华和裴淑英已经来了好久,恰好听到了杨集最后这两句,令裴淑英忍俊不禁的掩住了嘴巴,这句“你高兴就好”,与当初对高灵说的“多谢不嫁之恩”有异曲同工之妙。

戴着幕离的杨丽华望着把玩宝剑的杨集,不经意地皱了皱眉头,她开始有点担心了。

“杨兄有礼了!”清河崔顾对杨集倒是没有排斥之意,可是杨集对诗词的不屑却令他感到不爽,拱手道:“大隋与突厥的大同城之战令崔某颇有感触,如今人人都说大同城的英雄事迹,我看到的却是城内城外的累累白骨,曾作诗一首,也请杨兄品鉴品鉴!”

他略一沉吟,便徐徐吟道:“一番血战只为墙,让他三丈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虽然说诗词只是娱乐消遣之道,大隋也不以言论论罪,但是崔顾这首诗不仅否定大隋将士之功,竟然还要大隋让突厥“三丈”?

本心固然是怜悯战死的大隋军民,但这也未免太过分了一点吧?

如果大隋将士真的让了突厥“三丈”城墙,后果不堪设想,往重要里说就是卖国求荣、卖国求存。

“此诗不太妥当吧?”杨集冷冷的看了崔顾一眼:“大同城乃是甘州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此城一旦落入突厥之手,甘州、瓜州、凉州无险可守,轻则被突厥数十万铁骑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重则是突厥吐谷浑连成一气,使大隋北方、西北、西方长期饱受突厥和吐谷浑的袭扰。而你却鼓吹退避三舍的思想,甚至还讽刺和否定为大隋付出生命的军民。北齐重用你们这种人,活该亡国。如果你这种人当上高官,必将是大隋王朝的灾难。”

崔顾听了杨集的话,却是轻蔑一笑:“听是不听,是诸位的事,说是不说,却是我的权力。”

杨集有点理解惨遭李白抹黑的哥舒翰的心情了,哥舒翰为了拿下石堡城这个战略高地,不惜拿人命去填,可是到了李白笔下,却成“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这可不是什么好话,而是说哥舒翰为了一己之私,让无数唐军士兵去送死。

杨集不知道哥舒翰听到那首诗时的心情,但他此时此刻,却是真的很想杀人。

文人的笔、文人的嘴,有时真的太可恶了,他们不问事情真相、不会考虑当权当政者的深谋远虑,只会轻率的以自己喜好去说、去写,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一支笔、一首诗会给英雄们造成多大的麻烦,从而导致一些英雄被黑得无法见人。

但是像李白这种喷子,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带给其他人的伤害,只管逮住某个人往死里喷。

杨集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忍住杀人的冲动,向崔顾说道:“你写这首诗,花了多长时间?”

崔顾为之一愣,从来没有人问他这个问题,不过想了一想,还是十分坦诚地说道:“崔某作此诗时,用了半个多时辰,后来字斟句酌,陆陆续续改了一些文字,前后一共历时半个月。”

杨集摇头冷笑:“足下出自清河崔氏,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高出他人无数倍,可谓是衣食无忧,之后又有名师悉心教导至今。可写一首诗,还是需要花了半个月。如果你花这半个月时间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想必是可以做出很多利民之事。然而你却不思进取,把大好时间用在小道之上,如此虚度年华、令人惋惜!”

崔顾没想杨集竟然摆出了一副长辈的嘴脸,盛气凌人地教训自己,顿时怒道:“简直是一派胡言!孔圣人有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崔某字斟句酌的写诗,是责任、是态度。谁说是虚度年华?”

“我说的!”杨集恶狠狠一拍栏杆,猛然起身道:“我说你这辈子虚度年华,你这辈子就虚度年华,还有你……”杨集剑指王思春,“你们这辈子休想踏入仕途半步,神仙也救不了你们。”

王思春不屑道:“凭什么?”

“凭什么?”杨集图穷匕见:“凭我是大兴杨氏子弟杨集、杨文会。”

“杨集?……”王思春、崔顾等人的脸上尽皆露出骇然神色。

他们不知道什么大兴杨氏、也不知道杨文会是什么东西,但是“杨集”这个名字却是早己名扬天下,他们自然是知道的,现在一一对照,终于明白所谓的“大兴杨氏”分明就是大隋王朝皇族嘛。

甭管以前以后如何,就目前而言,“大兴杨氏”是唯我独尊的世家门阀,别说是单独一两个世家门阀了,便是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南方士族这三大政治利益同盟,都是望而生畏、退避三舍。

五姓七宗固然是以整体的形式对外,但七宗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不然太原王氏也不会攀附李渊这个自附于陇西李氏的“破落户”了;而宗内各个分支,同样暗流涌动,只要今天发生的事情出去,其他支定然借机来打压他们。

关键是他们惹火了军功赫赫的杨集不说,而且还有那首“反诗”、卖国诗为证,家族恐怕想杀他们的心都有了,怎么可能还去举荐他们?

后果之严重,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哪还有方才的气焰?

“还有荥阳郑元珣、博陵崔浩、范阳卢明月、范阳卢明亮、范阳卢明星、范阳卢明辰!”杨集目光扫视着面如土色的六人,冷冷的说道:“本王给过你们机会,也将好话说尽,并且明确说不会写诗,可是你们不但没有退走,反而咄咄逼人,逼着本王作诗,既然你们这么喜欢作死,那就一起虚度年华吧,以后也不要踏入大隋仕途了。”

杨集自然知道关陇贵族各族、五姓七宗、南方士族内部矛盾重重,各支各系首领都想当本族“太子”,暗斗的激烈程度,不比皇子争储低多少。

这些人得罪了自己倒是无妨,关键是那首鼓吹绥靖政策、讽刺军民的诗,令他极度不爽,但他又不能杀人,所以借他们内部矛盾,给反对派创造机会,最终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

杀人,未必非要亲自动手才算;借力使力、借势杀敌才是上上之策。

“诗词只是陶冶情操的小道,可助游兴、助酒兴、助乐趣,其作用也不过如此而已,于国于民实无半点帮助。你们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之时,可知本王已经为朝廷、为社稷、为天下黎民做了多少事?”

杨集不屑地看了这些欺善怕恶的山东士子一眼,继续说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不过是武士凯旋归来、文人利国利民之后的消遣之物罢了。历代明君谁以诗词强国?历代名臣名帅谁以诗词建功?地方良吏谁以诗词帮助百姓吃饱穿暖?不要朝廷官员了,就是你们的长辈,谁会把半个月的时间浪费在无病呻吟的诗词之中?”

像训孙子一般的说到这里,杨集又专门向崔顾说道:“为了大隋王朝的大好河山,无数英雄勇士在战场之上抛头颅、洒热血,广袤的大地上埋葬了无数英魂,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而你这个窝囊废居然轻描淡写的来他个‘让他三丈又何妨’?回去告诉你的‘主人’,大隋疆域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这番话引了诸多关陇贵族子弟的共鸣,纷纷给杨集鼓噪帮腔。

“好一句‘大隋疆域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为了守御一寸领土,我大隋儿郎哪怕一寸山河一寸血又何妨?”

“是啊,我也觉得大丈夫要么在沙场立功,要么主政一方、造福百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只是派遣之物,实际上没有什么用,若是把精力尽付于此,那就是不务正业了。”

“……”

以五姓七宗为代表的山东士族崇尚儒学,一向以清流自居,文教方面自然显得十分出色。

而关陇贵族一直在战乱纷起、群雄割据之中度过,为了生存,关陇贵族独尊军武、鄙弃儒学,虽然也都读书、诗词之道也有一定造诣,但是综合水平却远远逊山东士族。

再加上关陇贵族崇尚武力,对诗词看法跟杨集完全一样,平常就跟大兴城内的山东士族子弟明里暗里较劲,但是偏偏又说不过他们,很多时候都动手,但这毕竟落了下乘,赢得了架,却输了理。这时候有杨集出头,且把“亡国奴”的子弟们训得跟孙子一般,纷纷兴奋的跑出来帮腔,痛打落水狗。

但是那些没有被杨集封杀的山东士子,却也十分有种,展示了语言上的反击。

刹那之间,场面变成了关陇贵族子弟和山东士族子弟之间的口水战,双方指手划脚、骂得脸红脖子粗,保持了大半天的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风度一扫而空。

个个本性流露。

反倒是杨集变成了局外人,跟萧颖躲在一边,津津有味的饮酒观战。

同样在观战的杨丽华忍不住说道:“这个金刚奴,太会惹事生非了。”

裴淑英见到关陇和山东子弟争执不休、破口大骂,都快演变成斗殴了,她看得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闻言笑道:“公主,惹事生非的是卢郑崔王那几个,而且是他们咄咄逼人,惹火了卫王。至于被迫还击的卫王,每句话都有道理。”

杨丽华诧异的看了裴淑英一眼,这丫头虽然性婉顺、有容德,却又很有主见、异常冷静,想让她活泼起来相当不易,如今这丫头竟然对无赖、恶霸一般的杨集另眼相看,着实是咄咄怪事。

杨丽华虽然经历丰富,但许多世事依旧是她无法搞清楚的。比如说眼缘这种东西,就是她这个“巨婴”所无法理解的东西。

就在杨丽华打算派人去阻止之时,杨集用剑鞘“砰”的敲了一下亭柱,见众人看过来,便说道:“今天是乐平公主的寿辰,大家适可而止。”

“遵命!”众人都服服帖帖的应了下来。

杨集执扇的的右手一抖,只听“唰”的一声响,扇面瞬间打开。

随着折扇一张、一挥,众人眼中的杨集气质为之一变

之前是懒散、狡黠。

而此时却是清新脱俗、丰神俊朗,又透出浓浓潇洒气度,浊世佳公子的形象猛烈的击中了在场女子的心。

一柄古怪的扇子!

竟然有改变一个人气质的魅力?

之前他们认为男人,不管是用团扇,还是宫罗扇,都是个娘娘腔,而棕扇又老过老气,是以年轻男子出去时,哪怕遇到再热的天气,也没有一柄属于自己的扇子。

可现在——

杨集这柄古怪的扇子,令他们觉得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扇子。

“大王,此扇何名?”有人问道。

“折扇!”杨集风骚的扇了几下,然后像秋官一般,轻易的用单手合了起来,说道:“打开时将帅提百万雄师、怒斩敌寇;折叠时是文臣干吏治理天下,令百姓安居乐业;一柄折扇是一个家庭,打开的是丈夫气壮河山豪情,折叠的是妻子忧思难眠的情丝:一柄折扇是一名战将两种情思,打开时是浴血沙场、纵横万里之豪情,折叠时是抚战友尸、痛哭悼念……”

杨集说罢,带着萧颖向外走去,走一步吟诵一句,两首五言诗脱口而出: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静,很静。

听着这两首诗,所有人都听傻了。

前面那一首、最后那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不但是对山东士族子弟的蔑视,还劝勉大家:男子汉大丈夫宁可去当一个百夫长,也不要学这些玩意闭门打磨无病呻吟、毫无用处的诗词;后者那一首则是展示了大隋将士在艰苦环境中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及百折不挠的作战精神,这又与杨集率军突袭大湖区的经历十分吻合。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已是不易,而要作出杰作更是难如登天,可是杨集此前再三表现了对诗词的不屑,显然他在这上面并没有耗费心力,那他一气呵成的现作两首盖世之作,就尤见功底和天赋了。

其中也有一些人目睹了杨集在凤鸣楼的表演,只是晚上光线不好、距离又远,所以都看不清他的长相,虽然有壮怀激烈、史诗一般的“十面埋伏”琵琶曲,以及一首长短句,可是前者是音乐,而后者几近淫诗一般的东西,所以大家认为杨集在诗词之道没有成就,所以山东士族子弟挑衅时万般推脱;可是他现在随随便便就写出两首比较应景的经典杰作,可见淫诗般的长短句只是闹着玩,而之前拒绝作诗也并非是惺惺作态,而是真的瞧不起诗词。

这种对诗词的态度和杰出成就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才是最令人惊艳、最令人震撼的。

裴淑英眼中倏然闪过一抹异采,向杨丽华说道:“公主,卫王竟然在诗词也有如此深厚的造诣,真是让人想不到。”

杨丽华兴致缺缺、不以为奇的说道:“他从小就是这样,随随便便就能出口成章、佳句不断,只是他太懒、太不正经了。”

“懒?不正经?”裴淑英更加好奇了。

“是啊。”杨丽华颇为遗憾的说道:“懒是因为他说出某个佳句以后,要是有人出声打断,他就再也没有下文了,还怪大家谋杀,最后问他时,他连日自己说过都忘了。他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只顾着打架斗殴,而这两首完整的诗,是相当罕见的诗了。”

“至于不正经,一方面是他喜欢以古里古怪、流里流气的方式曲解古文,很多让人倍加推崇的句子,到了他嘴里就全变了,有时候连宫中大儒、夫子都被他带歪了,甚至还赞同他的歪理邪说。最典型的就是‘君子藏器于身……’咳!”杨丽华干咳一声,略过不表,然后在裴淑英求解的目光下,继续说道:“另一方面说是喜欢写歪诗,比如说‘春晓’。”

还在好奇“君子藏器于身”被曲解成怎样的裴淑英,听到这个诗名,不禁说道:“这诗名很好、很有意境。”

“诗名是好,可诗句就未必了。”杨丽华忍俊不禁的念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啪的一巴掌,不知死多少。”

“噗嗤!”

听到这样的诗句之后,裴淑英喷笑出声。

杨丽华似乎来了兴致,笑着向忘年之交分享家中趣事:“还有一次,我阿娘生阿耶的气,阿耶很是着急,但又没办法。于是金刚奴给他出了个主意,并且写了一首名叫《卧春》的长短句,让阿耶念给阿娘听,其实诗名的谐音是《我蠢》,而诗句则不断说自己是大笨驴;阿耶被表面上的文字骗了,完全没有意识到文字下面暗藏的意思,可是没有见过文字的人,却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听出来。阿娘听了一遍,就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阿耶不知阿娘笑什么,于是又念给阿?听,听了阿?一说,才知道自己骂自己。”

“然后呢?”

“阿?被打了一顿。”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洛公子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背剑之人 凡人策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碧蓝航线界限 肥水不流外人田 被拒亲后,我变强了,也变态了 我在大唐做战神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踏天境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后宫春春色 艳海风波 点金主教 重生之萌妻是鬼差 邪医毒妃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代号惊蛰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生死主 
最近更新医冠权宦 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 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 左传游记 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苏定方演义 爱搞钱搞事三公子 风雪战火 陛下就是躺赢狗 大漠群英传 哈哈哈,大明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太子无敌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十七世纪富二代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大唐:请陛下称太子!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