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南无臭蛋

首页 >>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大明第一搅屎棍 将门枭虎 王妃你是魔鬼吗 衣冠不南渡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抗战之血怒军团 大明崇祯,开局释放魏忠贤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乖乖老婆,别闹了 
五代十国往事 南无臭蛋 - 五代十国往事全文阅读 - 五代十国往事txt下载 -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35章 真宗赵恒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真宗赵恒】

老规矩,新皇帝登场伴随着若干集“走近科学”。

据说乾德五年(967),“五星从镇星聚奎”,闪亮的五角星把我胸前的红领巾照得更红了……次年正月,李皇后梦到太阳钻入她的衣服里,然后她就怀孕了,并于腊月初二诞下一名男婴,孩子出生时,满屋红光,接生婆发现这孩子天生自带纹身——左脚上有个“天”字。

这个男婴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赵德昌。

此子长相英俊,乖巧灵动,跟兄弟们玩耍时,总喜欢玩儿排兵布阵、冲锋打仗的游戏,而他每次都要当“元帅”,一看就是军事家的材料,还别说,从他后来的军事表现来看,还真就别说了。

孩子乖巧可爱,就连他大爷——太祖赵匡胤,也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把他养在皇宫里。一日,不懂事的小赵德昌竟然爬到了万岁殿的龙椅上,像模像样地坐着,仿佛正在与文武百官开会上早朝,赵匡胤见之大奇,于是爱抚着他的小脑袋,问道:

“天子好作否?”

赵德昌答道:“由天命耳。”

太祖益奇之。

等到了上学的年纪,“元帅”赵德昌化身为“学霸”,据说能过目成诵。

太宗登基后,赵德昌先改名为赵元休,后改名为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后改为赵恒。老规矩,后文将统一称之为赵恒,不再区分时间段。

赵光义贬死弟弟赵廷美,逼死侄子赵德昭,离奇死亡了侄子赵德芳,为赵恒的顺利即位铺平了道路,但是赵恒是赵光义第三子,前面还有大哥赵元佐(赵德崇)、二哥赵元僖(赵德明),这两位竞争对手又是如何出局的呢?

1,“狂人日记——赵元佐”

赵元佐是赵光义的长子,长得很像赵光义,又聪明伶俐,因此很受疼爱,赵光义非常想把他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像所有帝王培养储君一样,赵光义给他请了最好的家教,让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一次,赵元佐陪着赵光义近郊打猎,忽然一只野兔窜到赵光义面前,赵光义让赵元佐射之,赵元佐弯弓搭箭,一射而中,当时契丹使节也陪在左右,对此深表惊诧,因为赵元佐当时仅有13岁。

后来,赵元佐参与了消灭北汉的战争和高梁河的封神之战。刷够了资历。

982年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赴中书省办公,同年迁居东宫,加检校太尉,进封楚王。

刷军功、封王、加宰相衔、入住东宫、宰相办公室办公……截至此时,赵元佐按部就班地走在储君的套路上,就差一纸红头文件正式立储。

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要出意外了。赵元佐竟然卷入了“赵廷美谋反案”。

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既匪夷所思又感人肺腑。众所周知,赵光义煞费苦心地将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一一除去的目的,就是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这个儿子基本可以肯定就是皇长子赵元佐。换句话说,只要赵元佐像所有人一样维护赵光义同志伟大光荣正确的领导,或者最起码保持沉默,那么下一位坐上金銮殿的就是他了。

但是,出人意外的是,赵元佐竟然为赵廷美伸冤辩解,竭尽所能为叔叔昭雪平反。

赵光义当然不会为赵廷美平反,将赵廷美废为涪陵县公,迁居房州安置。

赵元佐因此急火攻心,竟然犯了神经病(心疾),从此“疯了”。赵光义也开始认真考虑起储君的人选来,赵元佐不再是第一人选。

984年,被贬到房州的赵廷美终于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忧悸成疾而死。消息传来,赵元佐的“心狂”加重,经常对身边侍从施虐,据说常因小事而持刀伤人。赵光义痛心疾首,皇位怎么能交给一个狂躁型精神病人呢?

次年(985),赵元佐的病情略有好转。赵光义非常高兴,这个傻儿子终于开窍了!赵光义同志高兴到什么地步呢?答:大赦天下。

同年重阳节,赵光义开了一场家宴,因赵元佐刚刚恢复正常,还属于轻微精神病的状态,所以赵光义很贴心地没有约他,意思是让他安心静养。

傍晚时分,宴会结束,赵元僖(太宗次子)回家时路过赵元佐府邸,于是就顺道探望了哥哥。赵元佐这才知道了宴会的事情。

赵元佐非常愤怒,“父皇请你们赴宴,唯独没有叫我,这是要抛弃我啊!”

赵元僖兄弟几人互相一递眼神,“完,大哥又要犯病。您先歇着,我们有事先走。”纷纷告辞回家。

赵元佐越想越生气,到了深更半夜,他忽然把侍女、姬妾全部关在房内,然后放了一把大火。楚王宫的这把大火一直烧到天亮。

赵光义成立了“楚王宫火灾调查委员会”,务必将火灾原因查明,并传唤重大犯罪嫌疑人赵元佐。

赵元佐被带走喝茶,当他看到摆到面前的巨大木枷时,心理防线瞬间被攻破,然后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赵光义对此非常失望,派人给他带话,最后一句“父子之情,至此绝矣”等同于宣告其彻底失去了继承人资格。

诸皇子、百官近臣纷纷为赵元佐求情,赵光义流着眼泪说我常读史书,每见前代帝王子孙不肖者,都为之扼腕痛惜,谁曾想吃瓜竟然吃到自己头上,小丑竟是我自己,我还整天叭叭叭给人上课呢,你瞅我这犬子干得这好事,你们谁也别劝了,我也舍不得,但为了国家社稷,我不能徇私!

随后,赵光义降制,将赵元佐废为庶人,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安置。

宰相宋琪等连上三章苦谏,说赵元佐并非十恶不赦,谁让他是精神病呢,否则他不会干这事儿的,精神病人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是要酌情从宽处理的嘛。

最后,赵光义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将赵元佐召回京师,幽禁于南宫。

皇长子赵元佐是最早的准皇储,因“赵廷美案”而精神失常,最终因“楚王宫纵火案”彻底失去储君身份,淘汰出局。

2,“沉默羔羊——赵元僖”

赵光义次子,初名赵德明,后改名为赵元佑,皇长子赵元佐被废后,改名为赵元僖。

赵元僖“姿貌雄毅”,长得很帅,相貌非凡;性格则是沉静内敛、沉默寡言;工作能力方面则是老成练达,沉稳持重。

在赵元佐被废后,老二赵元僖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兼侍中,加中书令。首都市长,前文说过,这是储君的标配,所以一般认为从这一刻起,赵元僖就顺次成了准皇储。

赵元僖做了五年开封府尹,“政事无失”,工作能力得到充分肯定。

现实中,喋喋不休的人未必不真情实意,沉默寡言的人未必不包藏祸心。赵元僖沉默寡言的背后未必是真的老实木讷,他的人生起伏处处透漏着心机。傻面贼心,貌似忠厚,内藏奸诈。

比如“楚王宫纵火案”,截止到重阳节宴会结束,一切都很正常,可赵元僖偏偏就碰巧路过赵元佐家门口,又偏偏碰巧想进去串门,又偏偏碰巧无意间泄露唯独赵元佐未受邀约的事,而赵元佐又偏偏因此受刺激而在晚上放火焚烧王宫,然后因此被废为庶人。

“楚王宫纵火案”的最大受益人又碰巧就是赵元僖。回头问一句,赵元僖顺路探望大哥,真的是无心之举吗?

当上准储君(开封府尹)之后不多久,赵光义就迎来了“雍熙北伐”的惨败,不愿认输的他准备撸起袖子跟辽国拼了,即前文提到的赵光义打算全国总动员,在中原地带大肆招募农民入伍。群臣纷纷上疏反对,这时候赵元僖也上疏表示反对。赵光义终于还是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取消了这次荒唐的总动员令。

换个角度看问题,赵元僖已经与群臣坐在了一条板凳上,或者,再危言耸听一点:群臣与储君同心,而与皇帝异心。

又巧了,一个多月后,被外放的硬核大神赵普入朝觐见,赵元僖立刻上疏,说赵普同志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同志,值得信任且能力出众,最好委以重任。

这里就要稍微复习一下“雍熙北伐”中与赵普相关的内容了:

“雍熙北伐”与赵普的关系就是——没关系。

当时赵普被贬官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被排除在核心权力圈之外,已经长期“靠边儿站”了。赵光义在谋划“雍熙北伐”前,根本没有找赵普商议。既然战争失败了,那么赵普可算逮住理了,你看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吧?谁让你不征求我的意见的,净听朝中那些奸臣小人嚼舌根,跟那帮虫豸怎能振兴我大宋?

赵元僖适时递上奏章,把赵普比作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称赵普是“开国元老”,是“圣朝之良臣”。

于是,在赵元僖的力推之下,赵普第三次入朝拜相,重回政坛巅峰。

赵普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三度拜相,且创下了十年独相的传奇经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赵元僖是促成他第三次拜相的关键人物,从这个角度来看,赵元僖已经与赵普所掌控的文官集团完成了深度捆绑。

很难说赵普究竟有没有投桃报李,但文官集团接下来的一番操作却好心办了坏事。

群臣多次建议赵光义立储,明确赵元僖的储君身份,这让赵光义很是反感。后来,心烦意乱的赵光义终于对群臣吐露了心声,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立储之后人心不安,威胁他的统治地位;二是自己想继续发掘一下其他皇子,择优录取。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直白且露骨,按理说,群臣们也该闭嘴了。然而991年9月,宋沆等五人又上疏请求立储,并且指名道姓要求立赵元僖为皇太子。

赵光义瞬间炸毛了。

宋沆当时是左正言、度支判官,算是位卑权轻的小角色了,他哪儿来的胆子挑战赵光义的红线,勇揭逆鳞的?这就是赵光义最恼火的地方,因为宋沆只是一个提线木偶,他背后的大佬是吕蒙正。

吕蒙正,太宗初年进士及第,逐步成为当朝宰相。宋沆是吕蒙正妻子的族人,具体关系不好考证,可以简单说宋沆是吕蒙正的小舅子。

这样看,宋沆的行为就有了当朝宰相的背书。一个宰相能掀起多大风浪呢?再来看另一件小事:卢多逊做宰相时,他的儿子刚毕业就被安排为水部员外郎(从五品),吕蒙正上疏说我刚毕业时(进士及第)只授予九品京官,更多的人甚至还没有这份幸运,很多优秀毕业生怀才不遇,只能隐居山林,只因小卢他爹是宰相,开局就是五品官,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长期以往,于国不利,望陛下深思!

随后,卢多逊的儿子就被重新安排为九品京官,并且将“宰相的儿子只授九品京官”列为法定制度,明文规定。

提炼重点:吕蒙正打击卢多逊。

卢多逊与赵普之间的权力斗争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大戏,二人是一对儿你死我活的仇敌。所以打击卢多逊必然会得到赵普的关照。

也许吕蒙正只是刚正不阿,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从此进入到赵普视野,在赵普的一路提携下逐步攀登到宰相高位。

也就是说,勇做出头鸟的宋沆,其背后站着当朝宰相吕蒙正,而吕蒙正的背后则是恐怖如斯的赵普势力,赵普则刚刚与赵元僖完成绑定,而他们现在又在力推立赵元僖做皇储,甚至不敢公然违背赵光义的旨意。

细思极恐,再结合前面的几个小故事,文官集团早就与赵元僖打成一片……一场逼宫大戏拉开了序幕。

赵光义彻底暴怒了,你们这是想造反啊!是时候给你们点儿小小的太宗震撼了。

宋沆被贬官外放,吕蒙正被降职为吏部尚书。而赵普则于次年(992)三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主动辞职总比被炒鱿鱼好,毕竟大家都是体面人。同年(992)7月,退休在家的赵普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值得多说一嘴的是吕蒙正,他有个外孙女婿,名叫包繶,包繶的父亲就是“包青天”包拯。

同样是992年,在11月10日这天,赵元僖早晨上班打卡之后,忽然觉得身体不适,于是请假回家休息。赵光义听说后,立刻过府探望,当时赵元僖病歪歪地躺在床上,几乎陷入昏迷,赵光义轻声呼唤,赵元僖勉强还有反应。赵光义随即召集御医,嘱咐他们要多费心,还没等说完,赵元僖就咽气了。

痛失爱子,赵光义哭得情真意切,左右侍从皆匍匐跪地,无人敢仰视。

据说赵光义很久都没能从丧子之痛中缓过来,经常彻夜痛哭无法入睡,还做了一首《思亡子诗》,令群臣传阅。群臣纷纷转发、收藏,却无人敢点赞。领导发朋友圈说他亲爹死了,我是点赞呢,还是点赞呢,还是点赞呢?

悲痛之余,赵光义追赠赵元僖“太子”,谥号“恭孝”。

然而追册太子的典礼还未举办,就有人向赵光义举报了赵元僖的爱妾张氏,说张氏专横放肆且僭越无礼,比如她经常虐待侍女仆从,还闹出了人命,但是——赵元僖对此却不知情;比如她在近郊的佛寺为父母做招魂仪式,越制埋葬其父母……

太宗因此大怒,绞死张氏,将其父母刨坟掘墓,其余亲属流放;赵元僖府上的幕僚属官一律贬官;追册礼也被叫停,改用一品卤簿礼下葬。

关于赵元僖的离奇死亡和张氏的下场,是有不同的记载的,一个比一个危言耸听。

比如《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就暗示赵元僖并非自然死亡而是食物中毒,据说是吃了张氏给他的食物,然后就突然暴病而亡;

《默记》中则记载了张景山的证言,说赵元僖想废正妻李氏,而将张氏扶正,张氏高价购买了一种酒壶,该酒壶外表与正常酒壶无异,但内藏机关,可同时装两种液体,倒酒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自由切换,张氏本想借此毒死李氏,结果不知情的赵元僖跟李氏玩儿了个小浪漫,夫妻二人喝交杯酒,秀恩爱、死得快,赵元僖就这样被毒死了。后来太宗将张氏凌迟处死。

张景山的这番证言是源自他爷爷——张去华,张去华当时是赵元僖府上的幕僚。这篇“舅舅党”的证言可谓是危言耸听,且与其他记载的出入较大。

其他说法,如赵元僖是骑马时忽然晕厥而坠马受伤,导致死亡;张氏之死,有的说是被凌迟,有的说是绞刑;有的说张氏一案并非是有人告密,而是赵光义派人例行巡视公检法工作时的意外收获……

总之,这位“沉默寡言”的赵元僖身上有太多秘密。教唆大哥犯病被废、拉拢群臣、攀附赵普、群臣“逼宫”扶他上位……“逼宫”失败后,赵普病逝,不到半年,赵元僖也离奇暴毙……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关东山,黑刀客 我跟极品娘把缺德奶奶嫁出去了 一不小心爱上总裁 追你时你不在意,我订婚你哭什么 驭灵女盗 都市之纨绔军医 超级电力强国 快穿之给反派BOSS送温暖 无限幻想大冒险 斗罗:重生教皇,多子多福 重生之铁骨凰后 有种后宫叫德妃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正德五十年 篮坛大流氓 铁甲轰鸣 奇术色医 总统大人,离婚吧!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我的美利坚 大唐游侠儿 穿越之华夏崛起 抗战之超级武器库 特工代号431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敌谍一生 抗日之铁血战将 逍遥小贵婿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武神主宰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最近更新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史上最强县令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穿越之原始之路 云起惊鸿客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巨宋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史上第一祸害 
五代十国往事 南无臭蛋 - 五代十国往事txt下载 -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 五代十国往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