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首页 >> 回到南明当王爷 >> 回到南明当王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大明国师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辛亥英雄 王妃你是魔鬼吗 这太子,不做也罢! 最强终极兵王 军工科技 朕大意了,科举状元是条咸鱼 重生之魏帝曹髦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 回到南明当王爷全文阅读 - 回到南明当王爷txt下载 - 回到南明当王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百三十七章 顺军要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张学傲让巡捕们将这些粮商拿起来,这些粮商正要示意扈从们拒捕,但在看到巡捕们手里抓着的手铳时,还是乖乖地束手就擒,嘴里念叨着什么好汉不吃眼前亏,要找你们秋后算账之类的话。

张学傲只是一脸的不屑,出任南京巡捕房的巡捕官,虽然工作内容和在闽王军的时候差别很大。但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只需对闽王负责。

南京城的权贵,纵然是权势滔天,还能高的过闽王?

张学傲从腰间掏出手铐,直接将带头闹事的粮商,也不管本地外地,直接拷走。

其余的巡捕有样学样,掏出手铐将这些当街斗殴的粮商及其恶奴们全部拷了起来。

由于人数太多,最后不得不拿麻绳来,将剩下的人用绳子捆了,押送到巡捕房的监牢。

“闽王!”

杨文眼尖,认出了人群中的朱琳泽。

张学傲闻言也跟了过来,由于腿脚不便,只得向朱琳泽唱了个肥喏。

“这些粮商如此嚣张跋扈,他们的底细可查清楚了?”朱琳泽问二人道。

杨文上前一步道:“浙江的粮商后台是倪尚书的妻弟,本地的粮商后台原是魏国公,魏国公叛逃福州后转而寻求定国公的庇佑。”

一个后台是当朝重臣,一个后台是顶层的勋戚,难怪这些人这么嚣张,手下的恶奴都敢指着巡捕们的鼻子骂街。

“闽王,这些人该怎么处理?”张学傲向朱琳泽请示道。

“巡捕房有巡捕房的章程,怎么处理上头写的清清楚楚,你是巡捕房的巡捕官,怎么处理是你的事。”朱琳泽说道。

“属下明白,闽王,属下有个请求。”张学傲说道。

“但言无妨。”

“巡捕房的巡捕拢共就三百来号人,南京城这么多人就靠咱们这三百来号人管不过来。南京市井之气甚重,不比竹堑民风淳朴,若是在竹堑莫要说三百来号巡捕,就算是三十来号巡捕,属下都有把握管好辖区内的治安。”张学傲诉苦道。

南京城的居民户尤其是那些富家子弟,整日清闲无事,最喜闹事。加之市井偷奸耍滑之辈甚多,巡捕房成立不到半月,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

“知道了。”朱琳泽微微点点头,三百来号巡捕不够他心里也清楚。

等南京房的户籍登记好后,他就可以分区按照各区的人口分配各区巡捕房的巡捕人数。

张学傲得了朱琳泽的答复便退下。

此前情报司也苦于人手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琳泽从原本的锦衣卫和缉事厂甄选精干人员编入情报司。

扩充后的情报司更名为情报局,杨文也由原来了南京情报总司司长晋升为大明情报局局长。

当然,情报司作为情报局的下辖单位也得以保留,杨文的弟弟杨武留守台湾,担任的就是台湾情报司司长。

大明朝两京十三布政史司都设置了情报司,一个基本的情报网络已经搭建起来。

由于经费充足,情报局的工作开战的非常顺利,现在正着手建设日本、以及南洋等地的情报网。

杨文将这些天搜集来的粮商情报交给朱琳泽,朱琳泽接过略略瞄了几眼,点头道:“差事办的不错。”

“京师方面传来消息,京师城的粮价也在飞涨。”杨文说道,“鞑子为了继续用兵,直接在京师城和北直隶抢粮。”

“是向山东用兵还是向陕西用兵?”朱琳泽问道。

目下满清兵锋正盛,好不容易入关占领京师城,不可能就此停下进军的步伐。问题不过是向谁用兵而已。

山东的运河已经被李定国和高杰卡的死死的,满清大军刚刚在聊城吃了大亏。多铎的满八旗兵虽未遭受太大的损失,但三顺王的汉八旗实力大损,满清高层不大可能继续对南明用兵。

继续对山东用兵,满清能用的兵力除了吴三桂和高第的关辽军,就只剩下自个儿的满洲八旗兵和蒙古八旗兵。

满清要是继续用兵,很可能是循着历史的轨迹,阿济格合格多铎两路大军夹击李自成的大顺军。逼迫李自成大顺军五营在潼关进行决战。

如果没有潞王朱常淓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朱琳泽不介意出兵袭扰多铎部的清军,以减轻李自成的压力。

现在朱琳泽北面要防着满清,南面要对闽粤用兵,实在抽调不出多余的兵力。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李自成祈祷了,他不指望李自成几个月的时间里组织起的新五营能挫败清军,只要李自成不要输的太惨就算是烧高香了。

“对陕西用兵。”杨文回道,“多铎所部的清军已经攻占了怀庆,兵锋直指潼关。”

“潼关啊。”朱琳泽叹道,“当初闯军就是在潼关消灭的秦军,而今闯军自己也要葬送在这里。”

“潼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闯军若是防守得当,清军一时半会也拿不下潼关。”袁继咸说道。

袁继咸是江西总督,站在江西的立场上,袁继咸不希望李自成输。

李自成要是丢了陕西,就只剩下荆襄这块根据地了。李自成这厮要到了荆襄肯定会挑软柿子捏,向大明用兵。

李自成一旦向大明用兵,武昌首当其冲。左梦庚是什么货色袁继咸心里有数,到时候肯定又会像避张献忠锋芒一样,退入江西,届时遭殃的还是江西百姓。

袁继咸说的也没错,清军要是只打潼关,李自成大可以凭险据守,慢慢和多铎耗。

关键是李自成现在要面对的不仅只有多铎这一路清军。

阿济格所部的清军已经借道蒙古进入了陕北地区,李自成的老家米脂县都被屠了。

要是凭险据守,李自成不仅要腹背受敌。大顺军五营精锐汇集于潼关,西安腹地防御空虚,李自成要是龟缩在潼关,整个关中平原都要被满清给掏了。

李自成想要赢只能豪赌一把,在阿济格抵达西安前击溃多铎所部的清军,然后腾出手对付阿济格。

只是现在的大顺军五营战斗力已经远不及鼎盛时期的大顺五营。要打败多铎所部的清军,希望非常渺茫。

虽然多铎这一路的汉八旗实力大损,不过吴三桂和高第的关辽军现在可是归多铎指挥。

实际上多铎所部的清军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战力上反而要比历史上的要强。李自成现在收拾关辽军都够呛,更不用说要同时面对六七万关辽之余还要面对数万满蒙八旗兵。

“阿济格已入陕北,李自成焉能安心据守潼关?”朱琳泽淡淡道。

杨文闻言暗暗心惊,阿济格进入陕北的消息他正要和闽王说,不想闽王早就已经得知了此事。莫非除了情报局的情报系统外,闽王还效法成祖增设缉事厂牵制锦衣卫之举,另外还设有其他的情报机关?

“如此,闯军危矣。”袁继咸叹道。

袁继咸对兵事还是通晓一二的,清楚阿济格部清军进入陕北对李自成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自成要是败了,必然南下,届时武昌首当其冲,江西次当其冲。江西兵力孱弱,只恐......”

袁继咸本想请求朱琳泽向江西增兵,但转念一想,左良玉和黄得功都南下了,就连冯双礼也走了,闽王留守南京的兵也就一营兵力。实在抽调不出多余的兵马,只好将说到一半的话收回去。

“袁总督所顾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朱琳泽知道袁继咸希望他向江西派兵,“闯军拔寨东下至少也要到明年三月下旬,本王已经招募了两标新兵,亲自操练,明年三月可调一标兵入赣。”

制约朱琳泽爆兵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武器的产能,一个是基层军官的数量。

现在武器产能迎来了大爆发,在弘光元年三月前生产出两标人马所需的武器绰绰有余,唯一问题就是甲胄产量跟不上。生产一套合格的甲胄所费工时远超过一杆火铳。

基层军官方面,上次速成班的效果非常好,朱琳泽打算继续招募读书人入讲武堂深造,用几个月的时间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军官。

明年三月调一标兵马入赣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并不是朱琳泽为了让袁继咸安心而忽悠他。

“若是能有一标闽王军入赣,赣地的太平指日可待。”袁继咸兴奋地搓着手道。

一标闽王军是什么概念?李定国在聊城能以一标闽王军抵挡住多铎数万八旗兵的铁蹄,让多铎折戟聊城。

两度北伐,据敌聊城,闽王军的名字现在早已经是家喻户晓,上到朝廷高官,下到平民百姓早就将闽王军视为国之干城,和昔日的戚家军相提并论。

闽王军精锐不假,但聊城一战并没有袁继咸想的那么简单。李定国能守住聊城,那是因为有高杰的三万营兵辅助李定国守聊城。

闽王军一标人马满编也就六千人出头,连聊城城墙都填不满。再者,清军打聊城顶多只是失利,算不上失败,满八旗精锐未有大损。

多铎最后撤退乃是因为怀庆有变,不得不遵循多尔衮的旨意驰援怀庆罢了。

虽然都是闽王军,新兵和老兵的战斗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语,李定国的那一标人马作战经验最为丰富,是最为精锐的闽王军,战斗力远比新兵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剑道第一魔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洛公子 养只小人鱼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魔艳武林后宫传 穿越大周 修神外传仙界篇 【斩天剑】 曼陀罗妖精 和竹马睡了以后 狂神进化 猎天争锋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都市花语 竹马他有自闭症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抗战之烽火燃血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全球高武之我的系统送错了 家父唐高祖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最近更新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 东方神话集 大宋河山 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 反攻从野人山开始! 三国之杨家天下 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 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 红楼大国师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嘻哈史诗看古今 大明1810 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 中国古代名人传 心相之天界唐史 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 大航海之重生主宰 寒光剑气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 回到南明当王爷txt下载 - 回到南明当王爷最新章节 - 回到南明当王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