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大帝

风中的失落

首页 >> 明末中兴大帝 >> 明末中兴大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三国之偷香窃玉 最强兵王 衣冠不南渡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大夏第一宠妃 开局上谏被杖毙?二命上朝先服毒 
明末中兴大帝 风中的失落 - 明末中兴大帝全文阅读 - 明末中兴大帝txt下载 - 明末中兴大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九十五章 动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淮安府,驿站,南院。

“吴指挥使,可否想过如何将漕粮运送到淮安码头。”

面对朱慈烺的询问,吴孟明的脸上是茫然的神情,他显然还没有思考这件事情,漕粮散布在杭州、宿州、宿迁、淮北、扬州、徐州和山东德州等地,想要将这些漕粮全部都集中到淮安码头,需要消耗极大的精力,且朱慈烺要求半个月之内完成此项任务,难度的确很大。

漕运停止不短的时间了,天知道那些无所事事的漕船船东和伙计在干什么,突然叫他们将漕粮运送到淮安,是不是来得及,更加关键的是,各地府州县衙门是否愿意,会不会阳奉阴违,会不会嘴上答应、暗地里扣押漕粮。

小小的漕粮,关乎到各方的利益,牵一发动全身。

眼看着吴孟明一时间回答不上来,朱慈烺倒也没有埋怨和训斥,毕竟时间太紧,吴孟明也不是充满智慧之人,一时半会想不到好的办法,也算是正常。

略微沉吟了一下,朱慈烺扭头看着向祖江和卢元达等人再次开口了。

“你们可否有什么好的办法,给吴指挥使提出来一些建议。”

向祖江很快开口了。

“太子殿下,草民以为,吴指挥使可以令各地的锦衣卫予以协助,必要的时候,令漕运兵丁押运漕粮前往淮安码头。”

吴孟明有些着急,这一点他早就想到了,因为皇上削弱了锦衣卫的职权,因为户部卡住了锦衣卫的饷银,地方锦衣卫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其中一些人早就融入到地方官府之中,想要依靠这些人来督促漕粮的运送,基本不可能。

至于说动用漕运兵丁,那就更加困难了,漕运总兵是路振飞,他吴孟明不过是临时负责漕运总督府的事宜,没有皇上的圣旨,想要真正行使权力难度很大,可以说调不动漕运兵丁,再说了,吴孟明清楚那些漕运兵丁的德行,说他们是土匪也不为过,让他们来押运漕粮,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向先生,今日不同于往时,地方锦衣卫几乎没有什么力量,他们无法督促地方官府将漕粮全部运送到淮安来啊,这漕运兵丁,我也不敢随意调遣。”

朱慈烺笑了笑。

“吴指挥使,地方锦衣卫的力量薄弱,这一点孤也是知道的,不过孤的身边,还有不少锦衣卫啊,他们若是悉数出动,前往各地去督促,能否让漕粮顺利运送到淮安来啊。”

吴孟明还是摇头。

“太子殿下,臣斗胆了,锦衣卫手中没有敕书,地方官府表面上尊重,但不会按照要求行事,锦衣卫同样难以让漕粮顺利运送到淮安来。”

向祖江和卢元达同时看向了朱慈烺,欲言又止。

朱慈烺明白两人的想法,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也罢,孤就做一回主,吴指挥使,漕运总督府的大印你可以使用,不过你切记,孤让你使用漕运总督的大印,就是运送漕粮,不牵涉其他任何事宜。”

“孤也会给各地的知府、知州和知县去函,要求他们协助漕运总督府,将漕粮全部运送到淮安来。。。”

吴孟明眼睛里面迸射出来一丝的光芒,他对着朱慈烺抱拳开口。

“有了太子殿下的敕书,有了漕运总督的大印,臣一定将漕粮运送到淮安码头。”

朱慈烺微微摇头,看向了吴孟明。

“吴指挥使,孤还没有说完,你想过没有,若是地方官府依旧阳奉阴违,不在乎孤的命令,该要怎么办。”

吴孟明楞了一下,无奈的摇摇头。

“太子殿下,这个,臣没有想到。”

朱慈烺的神情变得严肃。

“当下的情形,你们都是清楚的,不要说孤写去信函,就算是皇上下旨,有些人都不一定照做,所以吴指挥使需要仔细考虑,若是有地方官府不愿意照办,该要如何处置。”

吴孟明脸上露出一丝狠毒的神情。

“太子殿下,臣麾下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地方官府若是不愿意照办,臣就要动粗了。”

朱慈烺的脸上浮现出来一丝的笑容。

“吴指挥使,孤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孤现在需要的是将各地的漕粮全部集中到淮安码头,就地看管起来,这些漕粮孤有用,决不能浪费了,孤让你负责此事,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孤都会一力承当,有些时候,做事情必须要狠一点,这方面不需要孤多说,你知道怎么做。”

“但有一点,孤还是要提前说出来,地方上还是以稳定为主,不要闹得鸡飞狗跳,这些漕粮,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看着,所以吴指挥使要以最快的速度运送这些漕粮,等到有些人醒悟过来的时候,漕粮早就运送到淮安码头。”

“该出手时就出手,吴指挥使,孤不管你怎么做,哪怕你一怒之下杀人,孤都不在乎,只要你将漕粮全部运送到淮安码头来。”

“孤会让杨文聪协助你,必要的时候,可以派遣军士出击,至于说漕运兵丁,还是算了,他们暂时依靠不上。”

吴孟明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太子殿下,臣绝不辱使命,一定将漕粮全部运送到淮安。”

吴孟明离开驿站,前往漕运总督府。

杨文聪进入南院。

向祖江和卢元达依旧留在南院。

“杨文聪,七千多军士的士气还不错吧,训练切不可放松,务必要抓紧,这淮安属于商贾集中的地方,可以想办法通过商贾购买一些战马,配备给缺马的将士。”

杨文聪的脸上已经有了一些英气,与离开京城的时候大不一样了。

“启禀太子殿下,将士的训练一刻都不曾放松,刚刚在城外的军营,臣再一次做了部署。”

朱慈烺走到石桌面前,用手敲了敲石桌上面的漕运图。

“漕运是大明王朝的命脉,可惜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一点,漕运兵丁是维持漕运的关键,很多人也不在乎这一点。”

“刚刚路振飞大人禀报过了,漕运总督府辖下漕运兵丁一共有两万一千五百人,主要分布在淮安和杭州等地,漕运兵丁的职责,无疑是护卫漕运之安全。”

“漕运总督府登记在册的漕运船只,一共有七千余艘,这个数字孤有些怀疑,孤算过了,一艘漕船运送三百石到五百石粮食,七千艘漕船出动,可以一次性运送二百八十万石漕粮,而朝廷每年得到的漕粮,不超过一百万石。”

“当然,漕船不仅仅是运送漕粮,还有其他一些物资,也有商贾使用漕船,运送物资。”

“漕船的船主与伙计也要吃饭,他们每年仅仅运送一次漕粮,怕是穷的裤衩都要搭进去。”

“孤折算过了,漕运总督府能够调动两千艘漕船,就很不错了,每一次的漕运,能够调遣五百艘漕船,就很了不起了,算上漕船运送的其他物资,每艘漕船每年往返三五次,获取的运费勉强能够维持。”

“这样算起来,每一次的漕运,每艘漕船足有四十多名漕运兵丁护卫。”

“一艘漕船哪里需要那么多的漕运兵丁护卫。”

“户部没有给漕运兵丁拨付任何的饷银,漕运兵丁的所有收入都来自于漕运,这需要多少银子,孤也懒得算账。”

“从南方运送到北方的漕粮和物资,在南方是什么价格,到了北方是什么价格,单单说漕粮,地方官府收购漕粮每石三钱到五钱银子,从杭州和淮安等地运送到天津卫,每石变成了三两白银,涨价六倍到十倍,这些银子落入了谁的腰包,朝廷每年为漕粮掏出来那么多的银子,这些银子到什么地方去了。”

杨文聪、卢元达和向祖江目瞪口呆,他们想不到,朱慈烺对于漕运如此的清楚,要知道孙川和刘宁正在加紧努力,搜集漕运方面的情报。

“漕运存在之弊端,牵涉到方方面面,若是不下决心整顿,寒了农户的心,损害了朝廷的形象,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老百姓和农户本来就缺粮,还要以极低的价格上缴漕粮,做出贡献,这些漕粮,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真金白银,他们疯狂从中牟利,令朝廷不堪重负,令百姓缺衣少粮,甚至沦落为流民。”

“孤已经决定了,彻底整顿漕运。”

“吴指挥使集中分散在各地的漕粮,这是孤行动的一部分,而整顿漕运兵丁,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整顿了漕运兵丁,孤相信,某些人能够明白其中意思,当然也有一些人会铤而走险,到了那个时候,孤就不会客气了。”

“孤的意思,保留五千漕运兵丁,其余漕运兵丁全部遣散,这些被遣散的漕运兵丁,可以纳入军中一部分,保留下来的漕运兵丁,务必进行严格的训练,若是有人胆敢将手再一次的伸向漕粮,绝不姑息。”

“此事重大,杨文聪,你直接负责,卢元达,向祖江,你们协助杨文聪,首先拿出来方案,孤看过之后,立刻实施,你们切记,挑选出来的漕运兵丁,必须是老实人,那些悭吝之人,油嘴滑舌之人,必须开革。。。”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都市极乐后后宫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背剑之人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混沌不灭珠 吞天塔 洛公子 后宫春春色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在大唐做战神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和竹马睡了以后 踏天境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重生之铁骨凰后 梁寒郡的日记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重生之锦绣嫡女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谍海潮生 谍战从特工开始 北宋大法官 我的谍战岁月 新京喋血 我的美利坚 抗日之中国战神 诸天皇帝聊天群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救岳飞建强宋 北伐就在今日 谍海风雷 长夜谍影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抗日之铁血战将 唐奇谭 被追杀的我,被敌人推上了皇位 宅男的冒险生活 
最近更新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 花屋湘军传奇 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 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 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 太子城传奇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白话三国志 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东周策 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 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 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 
明末中兴大帝 风中的失落 - 明末中兴大帝txt下载 - 明末中兴大帝最新章节 - 明末中兴大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