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昌侯

一语不语

首页 >> 大明建昌侯 >> 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穿越从开荒开始 红楼群芳谱 王妃你是魔鬼吗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后妈的女友gl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 我在天波杨府修仙 
大明建昌侯 一语不语 - 大明建昌侯全文阅读 - 大明建昌侯txt下载 - 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三十七章 拆,或者不拆,都是问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京城。

又到早朝时,当天不出意外的,还是跑到午门去开朝议。

当天的天气倒是不错,但这腊月里的天气,好能好到哪去?一个个身上的衣服都很臃肿,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很冷一样。

身体冷,但架不住内心火热。

一场地动,京城是有百姓死伤,表面要装出很沉痛的姿态,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谁让倒霉的不是咱自己人?而只是那些与我们官途没有任何关系的升斗百姓?居庙堂之高,还想让我等体念百姓辛苦还是怎么着?

但现在庙堂之高的事,却是很有眉目,就是李广……

还有张延龄。

二人的斗法,看起来要有结果。

“徐阁老,今天陛下未必会来,听闻皇宫中有西苑的殿宇坍塌,不知是真是假。”屠滽带着白昂等人,一起去跟徐溥等阁老会面。

他们的意图其实很清楚了,就是要一次把李广给干下去。

没办法。

谁让上天都不给你面子,说你坏了大明的龙脉,而京师中又发生两次地动,事情也不能这么巧吧?

徐溥则面色很平和,好像没把这件事太当回事,那脸色平淡到让人觉得他对李广没什么想法,反而是对张延龄很有芥蒂,好像是继续要保李广而放弃张延龄。

李东阳道:“还是见机行事吧,陛下此时估计心情也不佳,昨日地动,今日就在朝议事,或是陛下也无心听那些勾心斗角之事。”

这也是在提醒文官。

朝堂上还是多说说救灾,至于要弄李广,可以等慢慢来,不用一发生事就把责任往李广身上推,或许会适得其反,之前张延龄身上已经吃过几次这样的教训。

难道皇帝能不知道地动跟李广坏龙脉的关系?我们不说,皇帝就不知?

……

……

众大臣还在等皇帝驾临午门时,却是在乾清宫内,朱佑樘正在会见一早气势汹汹来找他麻烦的周太皇太后。

这个祖母,似对李广意见也很大,之前李广一把火,差点把她的清宁宫给烧了,当时她就诸多抱怨,之前一次地震,可以说是巧合,但现在接连两次地震,连周太皇太后都看不下去,好像非要把李广置于死地。

“……陛下,不是哀家非要与你为难,是你也该听听众大臣的意见。”

“大明从高祖皇帝开始,都是虚心纳谏的,朝野中事也就是咱自家事,难道这皇宫的龙气就是你一个人的气,而无关乎我大明国运吗?”

前后没提李广一个字,但就是在给皇帝施压,让皇帝知道,这老太太就是为李广的事而来的。

朱佑樘对这个祖母一向很孝顺,父母早亡,身边没个亲人,跟妻子的举案齐眉就是他内心缺爱的表现,而皇室中人对他最好的,其实也就是周太皇太后,这也是跟他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以他仁孝治国的理念,又怎能不尽心侍奉?

唯唯诺诺中,朱佑樘终于把周太皇太后给送走。

此时李荣才走过来提醒:“陛下,众臣僚已在午门久候了。”

朱佑樘这才想起什么来,抬头看了看房顶,意识到自己好像也不能留在这有瓦片遮头的地方,万一再发生什么余震,岂不是要遭殃?

龙脉受损,最先被殃及的应该是他这个一意孤行的皇帝吧?

先前周太皇太后的意思,好像也是这么说的。

“走。”朱佑樘正要往午门走,突然又想起什么事来,问道,“李广人呢?”

也不再称呼什么“李天师”,皇帝明显也是动了真怒,你个李广真是会给朕惹祸,上次就信誓旦旦说没有下次,这倒好……朕怕是要被天下人笑话,你这李广还真是可恶!

李荣道:“似……未过来,是否给陛下通传?”

朱佑樘厉声道:“等朝会之后,再把人叫来,朕倒要问清楚他,这到底是怎生回事!”

……

……

皇帝还是没对李广动杀心。

不是皇帝非要一意孤行,只是这地震来得……真好像是家常便饭一样,这龙脉受损也不至于这样吧?大明朝的京师就是这么不经折腾的?话说过去几十年京师都没发生这么严重的地震……

张延龄刚说你坏了大明龙脉,再过几天,京师就震个接二连三,你当这是过家家,连地动都是随召唤随来的?

皇帝终于出现在午门之前。

跟随他来的司礼监太监,只有李荣一人,其余几人似都有旁的事。

朱佑樘坐在龙椅上,感觉人都坐不稳,内心的浮躁也体现出来。

但大臣们看起来都很正常。

简单的礼赞之后,朱佑樘开场问道:“诸位卿家,你们家里都还好吧?没出事?或是有人死伤什么的?”

朱佑樘显得很关切,上来就嘘寒问暖。

这次他坐在上风向,本身风也不大,众大臣基本都能听得清。

而且从朱佑樘的语调中,可以判断他之前几天的“偶感风寒”是好些了,至于是否痊愈另说。

在场众大臣没有出来说话的,谁都不能代表所有人,鬼才知道同僚家里是不是会因为这场地动而发生什么事,所以还是等挑头的出来,比如说……徐溥。

但这次徐溥也选择噤声。

朱佑樘道:“没人说,看来就是没大事,天佑我大明啊。”

皇帝这算什么意思?

自吹自擂起来?

好像忘了这场灾祸是引谁而起吧?能把丧事当喜事办?这还要不要脸了?这让我们怎么接茬?难道说,是啊是啊,没出事就是天佑天明,天佑陛下?

还是没人说话。

朝议的氛围很尴尬。

“建昌伯……寿宁侯来了没?”朱佑樘见旁人迟迟不言,或许也觉得有些尴尬,本想问张鹤龄,却上来不小心直接问张延龄。

这还是话到嘴边,说秃噜了,说明他心里还是很在意建昌伯这号人的。

李荣道:“回陛下,昨日就派人去通知了,但今日……好像没来。”

朱佑樘冷声道:“寿宁侯明知今日朕会问他对京师地动的看法,却故意不入宫,罚奉他一个月!”

李荣:“……”

还没等怎样,就让张鹤龄被罚奉?这罚得也太莫名其妙了吧?不过想想,皇帝让你来,你不来,那就是抗旨,换了别人恐怕就不是拿出一个月的俸禄能搞定的,但再进一步引申去想……别人听到皇帝召唤,都是马不停蹄赶来的,还有像张鹤龄这样死赖着不来的?

天下之间会这么干的,估计就张家两兄弟了吧?

“诸位卿家,朕还知道你们想说什么,但朕想说的是,很多事不能以所谓的天相来定,大明镇山、龙脉等传闻,本就是虚无缥缈!”

朱佑樘明显是在为自己的行为做辩解了。

但他好像忘了一件事,这大明是你自家的,上天降下惩罚,你不信,非说两件事无关,你都不在意我们在意什么?等你当了亡国之君,或是被上天给带走……到时可别怪我们,是你自己说的,天相什么的本就不可信。

李荣道:“大明如今国运昌隆,百姓富足安康,光是以京师地动……这本就是天灾,岂又会是人力可为呢?”

这时候能一心帮皇帝说话的,大概只有李荣这个太监了。

旁的文臣,就算是再谄媚的那种,也说不出这种违心的话,说出来都觉得灵魂在被人拷问。

朱佑樘见众大臣还是在装哑巴,冷声道:“你们有何意见,尽管说!朕听着。”

徐溥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走出来。

朱佑樘都很感怀,问道:“徐阁老有话,直说便可!”

徐溥道:“那陛下,万岁山的毓秀亭,是拆呢,还是继续留着?”

果真还是你老徐会挑话题说。

一针见血。

但你这一针把皇帝的肉都扎疼了,闹不好对你的前途是有危害的!

不过你这一副半身入黄土的老身板,大概也不在意这个吧?那这种揭皇帝伤疤的事,还是你老徐来吧。

朱佑樘沉默不言。

现在摆在皇帝面前的两条路,拆,或者不拆,都是问题。

拆了,自己皇帝的面子岂不是荡然无存?天下人都会觉得这场灾祸是他这个皇帝一意孤行所导致的,更会让百姓迁怒于皇室,其实对天下教化并无好处。

但往另外的方面想,这其实也算是皇帝知错能改,亡羊补牢嘛。

可要是不拆的话……

可能下面的意见更大。

朱佑樘在简单思索过这个问题后,登时觉得,什么天灾的都是其次,反而是毓秀亭的存在就很别扭,让他这个皇帝进退不得。

……

……

场面一度很尴尬。

好在李东阳走出来道:“陛下,为今之计,当令顺天府赈灾为好,好在之前已有经验,各处都已安排了救灾的人员等……”

不提天罚的问题,就说救灾。

这其实才是皇帝想听到的话,咱别纠结于那些细枝末叶的行不行?

讲点实在的。

还是说到底拆不拆的问题吧!

朱佑樘抬手打断了李东阳的话,冷声道:“有关毓秀亭的事,朕还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明明有人出来转移话题,但皇帝还是不领情,非要把这个话题给说死了。

李东阳都只能悻悻然退回去。

皇帝这么直面问题,态度还是值得让人肯定的,只是所抛出的问题……

皇帝莫不是又想跟以往那样,出了事让别人提意见,他只是“被动接受”然后出了问题他可以一退六二五,说,你看,这是你们说的,朕不过是按照你们的廷议来进行,责任怎会在朕的身上呢?

朱佑樘的举动,不也正是深深符合周太皇太后有关对他要“虚心纳谏”的建议,当个不粘锅皇帝?

礼部尚书徐琼走出来道:“陛下,老臣认为,应当拆除,事有一二,不可有三四,若长久留着,若日后再有不测,只怕会有小人谤议朝政!”

我也不说顺天府的地动是因为亭子引起的,只说拆亭子是因为怕有人把这两件事往一起联系,这是未雨绸缪,防止再有地动的事发生。

旁人都在琢磨徐琼的意向。

谁都知道,徐琼跟张延龄是“一伙”的,虽然从二人在朝中的资历到地位来说,本不可能有任何密切联系,但又都知道倪岳是被张延龄给“气走”的,气走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倪岳是被张延龄给赶走的,徐琼才上位。

政治结盟了,徐琼替张延龄说话,打压李广,也是合情合理。

但再合理一点,你就让皇帝别拆,不定以后还有地动,那李广就死定了!

随后又有几人出来提意见。

大部分都是支持拆的。

也有人头铁,诸如工部尚书徐贯,他道:“毓秀亭的修建劳民伤财,若是仅因地动之事而拆除,那靡费将无法填补,此时也正是风口浪尖时,应当等议论平息后,再行议定,而不当草率定之!”

没说不拆,只是要以后再商量。

当工部尚书的,当然不能把水花出去打水漂,回头再有人说工部的人跟李广串谋,工部的人也不好收场。

所以别人都支持拆,工部也不能说拆,这可是工部花帑币修出来的。

咋的。

工部的钱不当钱?

朱佑樘听了几人的意见之后,随后用很热切的目光望着徐溥道:“徐阁老,你作为朝中的首辅大臣,之前一向是能作为定海神针的,朕想问问你……你是何意见?”

问题是你徐溥抛出的,然后大家才在探讨拆或者不拆的问题。

也谢谢你没直接问,李广杀还是不杀的问题。

算是给朕一个缓冲的余地。

现在朕就问你的意见如何!

徐溥道:“老臣自问不懂天机,有关天机之事,应当问此事的始作俑者……臣说的不是道士李广,而是人在南方的建昌伯,或是采纳各方的意见,再做定夺不迟!”

徐溥也不蠢。

我给皇帝出难题,皇帝把难题抛给我,说拆或不拆,都是要背锅的。

这锅我不背。

李荣急道:“徐阁老,您是定海神针,您说句话,比建昌伯说管用。”

徐溥苦笑摇头道:“老朽对于赈灾事,可提意见,但唯独对亭子存否之事,并无任何意见,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背剑之人 吞天塔 剑道第一魔 综漫致郁系作家,让女主泪洒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虚空塔 艳海风波 乡村大凶器 魔艳武林后宫传 修神外传仙界篇 军少大人,体力好 孙猴子是我师弟 慕先生每天都想复婚 不会修炼的狂人 王爷的心尖宠妃 时空旅行家 改变世界的十二面骰 江湖亲启 墨染允心 
经典收藏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北宋大法官 新京喋血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大隋主沉浮 明末军阀 
最近更新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 我是袁术袁公路 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 强国,从清末开始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 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 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 我乃边军一小卒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 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 
大明建昌侯 一语不语 - 大明建昌侯txt下载 - 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 - 大明建昌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