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昌侯

一语不语

首页 >> 大明建昌侯 >> 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流氓帝师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王妃你是魔鬼吗 最强终极兵王 回到大唐当军阀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非洲创业实录 龙血战神 
大明建昌侯 一语不语 - 大明建昌侯全文阅读 - 大明建昌侯txt下载 - 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百九十二章 没有张延龄的朝堂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户部。

张延龄将自己对于各地秋粮入库的情况做了总结整理,完成自己身为户部右侍郎第一年入库整理的公差,这也很可能是他在户部做的最后一件大事。

周经仔细看过张延龄的整理之后,赞叹道:“各处总结之精妙,分列之详细,乃在下生平仅见,建昌伯可说乃是治国良材……”

“周尚书,你谬赞了。”张延龄笑着回一句,继续喝茶。

周经道:“明日一清早,不妨由建昌伯来跟陛下启奏此事,有涉及到户部钱粮入库等事的召对,由建昌伯来应答如何?”

换了别人让张延龄这么做,张延龄一定会想想这是不是在坑自己,故意让他去跟那些文官作对。

但话是从周经这说出来的,他只能理解为,周经不太自信。

张延龄在户部算是“新人”,其实周经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之前周经也未曾处理过户部这么复杂的账目核算清理等事,所以周经希望张延龄能“代劳”,同时这也是周经揣摩上意的结果,在周经看来显然皇帝更希望张延龄在户部有所作为。

给张延龄表现的机会。

张延龄叹道:“周尚书,不是我非要回绝,只是我可能天生克那些文臣,一到了朝堂上,很多事不由我控制,本来好事也就变成坏事。”

“此番不过乃是户部的秋粮入库事宜,既然我都已整理好,那就劳烦由周尚书代为上奏,我还是宁可躲避朝堂远一点,避免与人相争。”

张延龄秉承的原则是,没事不去跟那些文官正面相争,没意义。

他之前争的目的,就是为让皇帝知道他跟文官的对立,让皇帝找到可以制衡文官的力量,现在目的早就达到,也就没必要事事都去争,何况还是涉及到户部公事,再争下去,就怕连秋粮入库的事都给耽误了,那些文官可以不计后果,张延龄还是要顾念一下大明朝利益的。

周经叹道:“建昌伯遭受到太多的曲解,可惜在下无法相助……”

张延龄用古怪的目光打量周经,好似在说,你现在已经被划归到我这一党的,没对你形成困扰就是好的,你还替我不值?

“好了周尚书,在下还有旁的事,就不在户部衙门里久留,说起来我这个人闲散自在惯了,到了衙门公堂浑身不舒服,有事找人通知我一声便可。”

说完,张延龄起身要告辞。

周经作为张延龄的“直属上司”,此时还要亲自相送,俨然张延龄才是上级。

这种事在户部衙门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臣僚见到也不以为意,很多人还跟张延龄打招呼相送,其实户部的人也都把张延龄当成是自己人,只有那些平时跟张延龄来往不多的人,才会将张延龄当成大敌。

……

……

翌日。

朝堂上。

朱佑樘听了周经等人的上奏之后,满意点头道:“很好,没想到今年大明经历如此多波澜,各地又是水灾、旱灾、蝗灾,又有北方的蛮夷叩关等事,居然还能令各地的粮食丰产,朝廷的府库收入也远超常年。”

周经恭谨道:“此乃天恩浩荡,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衣食富足……”

在场还是有很多大臣心怀不满。

纷纷都在想,你周经才刚上任几天?怎可能取得如此的成绩?肯定其中有何猫腻。

前任的户部尚书叶淇虽然在任上胡作非为,但有一点,就是他征服了朝中大多数文官的心,在文官看来,叶淇是正统的户部尚书,所行之举功大于过,并极度认可叶淇过去几年对户部的改革。

而周经上任之后,首先就将过去很多改革归于旧制,不单纯体现在盐政,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员的政绩优劣不再以羡余的多寡来决定,反而对各地多征税多加摊派的地方官行惩戒,另外就是收紧太仓银的调拨,整个朝廷进入到“节衣缩食”的状态。

这跟过去几年朝廷大手大脚的开销方式大有不同,一旦朝廷开始减少支出,官员的利益自然也就受损,在京、地方官员油水少了,自然就会对他有所不满。

周经跟张延龄的关系密切,以至于那些攻击周经的文官,更觉得自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

更重要的……

是周经也不是完全没有缝的鸡蛋。

这就很糟糕。

徐溥走出来质疑道:“年中各地的呈报来看,各地种粮的主要区域,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天灾人祸,户部又加紧对于各地加派苛捐杂税的清查,何以会在秋粮入库之后,增库粮和库银如此之多?”

这个问题,可说是非常尖锐的。

也不怪徐溥,主要是之前各级衙门的讨论,都觉得今年会是大明改元弘治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原因不单纯是因叶淇卸任,换了个没有经验的周经上来,也跟各地遭遇到的天灾人祸有关,西北还因对鞑靼用兵,耗费了那么多的军饷,怎可能说丰收就丰收?别是各地的农田没有丰收,只是大明的府库丰盈了,户部做了一些阳奉阴违的事,把苛捐杂税又给增加。

周经道:“回徐阁老的话,这其实得益于户部早有准备。”

徐溥不解道:“愿闻其详。”

连朱佑樘也用很热切的目光望着周经,想知道背后有什么缘由。

周经如实道:“其实在开春播种之地,的确是有各地的呈报,表明今年粮食的播种情况不理想,夏粮入库时减损的确很多,但在六月之后,户部为避免秋粮入库的折损,便由户部牵头,各地的粮商等人在江南各处的闲田进行一番补种,因江南各处的雨水较好,昼短夜长,在秋收之后将这部分亏空补了上来。”

这话听起来合理,但在那些“懂行”的人听来,根本是在糊弄人。

徐溥便当即问道:“只是靠补种闲田?”

周经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压力。

也好像明白了为何今天张延龄不肯来,感情张延龄早就知道,来了一定会跟这群人产生冲突,自己身为文官一员尚且如此,若是换了张延龄来,还不被满朝文武连番质问?

周经道:“并不单纯于此,也因各地及早做好推陈出新的准备,由各地粮商对各地富余的粮食提高收购的价格,再以收购回的粮食折换查引和盐引等,再将这部分的粮食调运往西北用以修筑关塞和整顿边备之用,至于所增之库银,也多是因此。”

听到这里,众大臣才知道,原来今年的府库丰盈,并不是靠各地的丰产所带来。

更主要是朝廷用盐引和茶引换得了部分本属于百姓的粮食,还利用到商贾,这就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

徐溥正要进一步质问时。

朱佑樘好像突然想到什么,伸手打断在场大臣的发言,道:“朕似乎是记起来了,此事乃是有建昌伯之前提请的,由户部呈报,还是从阁部呈递上来的奏疏。”

徐溥当然知道这回事,这也是他今日出面质问的缘由。

朱佑樘继续道:“建昌伯的意思,是今年各地盐场改变晒盐之法后,盐的出产大有增加,只是将来年两万引盐引提前到今年,不足以支兑那么多增加的官盐,而各地的粮食产量又不错,还不如以盐引和茶引来换取各地百姓手中的余粮,将这些余粮用以西北之用。”

“此也乃是权宜之计,来年增加的盐引,主要用在九边各地的商屯等,而今年要行改革来不及,北边的屯田补种肯定是来不及,又涉及到宣府大同等处的城塞关防修筑,所耗钱粮必不在少数。”

皇帝也算是深入浅出分析了这么做的可行性。

其实这是张延龄改回粮开中的第一步。

但因北方各地的商屯土地早已荒废多年,想一年之间就重新把这些商屯土地种上粮食并能起到改善边备的作用,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就不如增加盐引,用商贾的力量,在各地收买粮食,运到北边,已缓解弘治九年边关各处的粮食物资缺损。

这么做如朱佑樘所言,乃是“权宜之计”,皇帝认为这么做是合适的。

可对于在场的文官大臣来说,张延龄又做了一件“先斩后奏”的事情,明明我们没同意,朝廷就真的执行,还是跳过内阁票拟和朝堂议事的,这是明知道我们会拒绝,所以就打算把事完成之后再告诉我们?

这么大的事,他又是如何跳过我们,去办到的?

徐溥奏请道:“陛下,此事并不遵循大明任何的先例,以官府之力量,以盐引折换粮食调运西北,看似合理,但乃与民争利。”

周经道:“徐阁老多虑了,虽然此事由户部牵头,但真正落实的还是那些盐商,这与以往盐引折换粮食调运北方的原则并不相悖,至于商贾收购各地粮食时,所收购价格均高过市价,以户部所探知,各地收购的粮食总数有限,各地的百姓都是抢着将各家的余粮变卖,但也只是有部分的百姓有幸将粮食高价出手。”

都察院一名御史走出来,厉声质问道:“鼓动百姓卖余粮,若是秋冬后有天灾,岂不是会造成百姓冻饿而死?户部可能担责?”

周经不慌不忙道:“卖粮,并不是借粮,百姓将卖粮的银钱收在手上,若是实在缺粮的话,甚至可以再从市面上将粮食买回来,或还可多买几成的粮食。”

周经其实也觉得很无语。

说我不懂户部事?

我看你们才都是门外汉。

我都说了,那些农户是高价卖粮,还是限时、限额高价收购,他们若是拿卖粮的钱去市面上平价买粮,还能多买一些回来,何至于就被你们说成是强买强卖?

李东阳走出来,面带疑惑道:“商贾的本质,乃是趋利,何以他们会以高出市面价的收购价,去收买百姓的粮食?”

这个问题,就好像是一刀见血。

周经仍旧有准备,道:“这还要得益于建昌伯所制定的规矩,商贾收买粮食,要拿到百姓所签的卖粮书,同时还要有地方官府的作保,以证明并无作伪之事。有了卖粮书之后,户部才会兑现盐引和茶引,若是商贾有作伪之事,将会施行否决制,断绝其未来参与到盐引和茶引行当中来。”

“以目前调查来看,各地收购粮食的情况中,并无大的事件发生,只有百姓争相卖粮而引起的小范围冲突,其余的……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李东阳本还想质询几句,但听说是张延龄制定的规矩,他突然好像是明白到什么。

换了别人,对那些商贾的约束力必然没这么强,靠行文指令可比不上那些商贾趋利的本性,但若是换了张延龄……

此人对商贾所施行的一系列手段可说是非常狠辣,单以今年这些商贾来看,谁都不敢得罪张延龄,自然也就不太有人敢在收购粮食这件事上作伪,这不是靠朝廷制定法规来办事,完全是靠张延龄“个人威慑力”来完成的“壮举”。

正是因为都知道张延龄敢乱来,也能乱来,之前也一直都在乱来,所以那些商贾没一个敢玩假的。

朱佑樘一看张延龄不在,众文官还是对张延龄做的改革之事喋喋不休,不由伸手打断了在场之人的质问,道:“此事都已落实下去,现也已顺利完成,如今看来百姓并无怨怼,而商贾也拿到了想要的盐引和茶引,各地盐场的屯盐也能调运,实在没必要再为此事争论。”

“陛下……”徐溥却不依不饶。

他作为首辅大臣,这时候不能不说话。

但还是被朱佑樘伸手打断。

朱佑樘道:“今年权宜之计施行了这些计划,前提是建立在各盐场产盐增加,需要出货的渠道,而盐又是百姓日常必需之物,方有如今之事。”

“来年提前已做好一切准备,对于盐引也会有增加,也不必再行权宜之计,到时也会在朝堂上商议出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难道诸位卿家是让户部将各地征调上来的粮食,再卖还给各地的农户不成?”

这还真是个能堵住嘴的道理。

你们不满。

先收起你们的不满。

我们都把粮食买回来调归国库了,你们不满,难道让退回去?成本谁来承担?

再者说来,这么做有意义吗?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背剑之人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我努力进监狱的那些年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 虚空塔 我有一柄摄魂幡 遍地尤物 动漫之后宫之旅 绝品桃花命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孙猴子是我师弟 极品后妈 将军,夫人说要回家种田 封神之福运大王 改变世界的十二面骰 我在异世封神 神魔天尊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北伐就在今日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夫子很闲 表少爷的抗战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生死主 三国!五岁的我被叔父刘备偷听了心声 晚明纵横 
最近更新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 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 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 千门36天局 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 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 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 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大秦:始皇诈死,我登基而上! 无敌小公爷 
大明建昌侯 一语不语 - 大明建昌侯txt下载 - 大明建昌侯最新章节 - 大明建昌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