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座玉门关

纳兰凌云

首页 >> 开局一座玉门关 >> 开局一座玉门关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世子无双 军工科技 替身太监:我替皇帝宠后宫 大秦痴呆太子开局斩赵高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神圣罗马帝国 佣兵禁地 
开局一座玉门关 纳兰凌云 - 开局一座玉门关全文阅读 - 开局一座玉门关txt下载 - 开局一座玉门关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10章 王道(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损失的这些钱足够大唐修缮多少官道,修缮多少河道,解决多少事情?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倒也不是不能解决,那就是他们尽快的开坑位于东北的黑土地。

东北的黑土地他们已经探测出来了,包括黑土地周围的气候,每年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收割都已经由专业的农业人员进行了测试,霍刚没有骗他们,这里的土地太肥沃了,足够他们种植是足够多的粮食。

所以,当这里的土地被开垦出来之后,自然可以弥补一大块的大唐粮食短缺的问题。

其实,即便如此,大唐的粮食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泰清楚,他的两个哥哥和父皇自然也都清楚,大唐的那些大臣们也都清楚。因为大唐的粮食消耗每年增长的幅度很快,这些粮食消耗不仅仅是大唐百姓人口增长的问题。

还包含了百姓本身的粮食消耗增长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以前的大唐百姓吃的是什么?粗粮都吃不饱!活命才是第一要务,以前他们吃面的时候,像是麸皮几乎都是混合到白面里面使用的,虽然是粗粮黑馒头,但是最起码吃得饱肚子。

问题重点是,这样的带着麸皮的黑面馒头,以前大唐的百姓都吃不饱!可想而知大唐的粮食缺口。

而现在呢?普通的百姓不仅仅人人都可以吃饱饭,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绝大部分百姓已经不吃粗粮了,他们都开始吃细粮了,而麸皮这些都已经被单独研磨出来进行喂猪,喂鸡等喂养家禽家畜,给百姓家增加肉食。

光是从这些就看的出来,大唐的百姓生活已经在不断的提高,光是这一点,粮食消耗就要增加三分之一。而随着细粮的增多,以往的那些并不是太好吃的,高粱,粟米等等种植的面积自然在不断的减少。

还有,当百姓的生活好了,对于一些正常的追求自然就多了,比如说酒水。酿酒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的,以前的大唐酒水普通人几乎不可能喝到,或者说一辈子也就喝那么一两次。

但是当酒水逐步的开始普及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所需要的耗费的酒水数量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了,而同样耗费的粮食自然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除此之外还有炒菜的发明,由大汉逐步传入大唐的炒菜已经风靡整个大唐的民间,因为生活的提升,很多百姓也需要炒菜,而榨油需要用到大豆等豆类,或者是用到菜籽等专门种植的油料,这些也都是需要耕种的土地,或者是耗费粮食。

这样多重叠加下来,别说大唐现在耕地种植的粮食在减少,就算是大唐种植的粮食没有减少,按照目前的这种消耗方式,大唐的粮食缺口也高达一半还要多一些!

实际上,目前大唐三分之二的粮食都需要从大汉进口。

当然,这里面也有原因是因为大唐在存储粮食,大唐自然也是看到了部分一定的威胁,倒不是说他们觉得大汉会故意的,但是他们也怕意外,所以也存储了部分粮食,但是他们库存的粮食也基本只够吃一年的时间。

想要存更多就很难了,存储条件,以及大汉进口的速度其实都是限制。

但是能够存一年已经算是不错了,以前的大唐哪里敢说有供全国的人口吃一年的粮食?想都别想,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倒是好事了,等到东北的黑土地开始耕种之后,这样的压力就会更加缓解了。

只是东北黑土地因为人口等限制问题,开坑的速度很慢,不过这一次倒是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铁路技术大汉已经开放,允许大唐从长安一路修建到东北去,虽然铁路弯弯绕绕可能会走的很远,但是只要修建过去,那对东北的掌控力度自然就提升了一个台阶。

移民的速度自然也就可以不断的加快了,那边太远了,大唐目前移民的速度当然不可能跟的上。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让李泰他们学习了很多,这些手段其实都是李世民让专人总结出来的,李泰李承乾他们也都是看过的,因为他们知道同样的手法,他们可以对其他的国家用!

因为大唐对于其他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优势!

至于粮食,那当然也不成问题,从大汉继续购买就可以了,反正他师傅说了,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运输船只也都更新了更加巨大的,运输的速度自然是更快了。

所以实际上从大唐的粮食运送到倭国这里,其实价格也并不高,如果按照倭国的粮食价格来卖的话,他们的利润居然还不小,不过李泰也学会了,他才不会按照倭国的粮价卖呢。

就像是他老师所用的方法一样,他也要掌控倭国的粮食,当然,他老师是不是故意的,那谁也不知道,但是现在已经形成既定事实了,不管大唐愿意不愿意,粮食都掌握在大汉的手里面。

比如说……可以让倭国人大量的养蚕?从他们的手里面收购蚕丝,低价卖给他们布料绢帛冲击他们本地的纺织和蚕丝市场。或者让他们用大量的土地种植杜仲,种植麻都可以。

虽然麻布衣服被淘汰了,但是麻布的消耗量可是一点都没有减少,大量的麻袋,以及海上舰队的制造等等,大唐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麻布。

不管是粗麻布袋,还是细麻布袋都有不同的用处,对于麻布的需求反而比以前更大了。

而大汉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麻布,所以大唐的不少纺织商人除了高端丝绸之外,都全部用来生产麻布了。

交代了浪川博多,李泰没有管这些事情,他每天只需要做的就是几件事,看着城外施工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大,同样支出的粮食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但是这点粮食他根本不在乎。

整个东临岛不过就是四十万人而已,按照目前的速度,以及他运送过来的粮食,李泰可以维持一年!至于后续不是没有粮食了,而是没有必要了,四十万人所需要的粮食,现在大唐的海上舰队都完全可以运送的过来。

当然其实也没有运送那么多,毕竟他们本地还可以生产种植。

所以李泰现在完全不用担心粮食不够用,因为也不可能四十万人都给他干活,他也不可能去养活所有人。等他竖立了自己的权威之后,后面他就会给所有人分配土地。

并且,李泰在后面也准备将他老师的那一套,也就是粮票给搬运过来。

自己不会不要紧,直接照搬总是会的吧?更何况他的老师已经给他完美的解决了这个例子,至于说粮票会不会被人仿造的原因,说实话……姑且不说这里的人敢不敢,就算是他们敢,他们连纸都造不出来,仿造个屁啊!

这种特殊的纸张他可是跟大汉直接购买的。

所以李泰自然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李泰所做的这些事情霍刚自然是知道的,不过他自然是无所谓了,卖给李泰的特殊纸张是属于大汉的第一代钞票用纸,目前大汉的汉元已经更新为了第三代用纸了。

那第一代纸张大唐都造不出来,倭国更加不可能了。

当然了,印刷方面,活字印刷大唐已经掌握了,霍刚也不在乎了,大汉的印刷技术早就已经突破了活字印刷了,大唐的那种落后的印刷制度他已经不在乎了。

所以李泰要买纸,霍刚自然是给他了,而且还是直接给他的裁好的纸张。对于这孩子的复制能力,他还是相信的,说实话,霍刚也想看看李泰能够做到什么样的地步,不过应该难度不大。

主要是倭国的制度太落后了,真的有人开始解放的话,倭国的政府根本就扛不住的。

实际上就像是霍刚所想的那样,博都城开始七天之后,东临岛的其他九个县城也开始了类似的工作,用粮食雇佣当地的百姓干活,只是其他的九个县城规模比较小,反正这九个县城的人口本身也不多。

所以这种小规模也已经足够了,修建军营房子,等军营房子修建完毕了就开始平整各个县城的道路,甚至开始建设厕所等相关的设施,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些工作要做一两个月。

根本不用发钱,发粮食就行。

这点粮食李泰根本不在乎,也完全支付的起,但是这个过程却让李泰的名声响彻整个东临岛,并且他很快就在东临岛建立了巨大的威望。

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个参考大唐的衙门都在各个县城不断开始建立,分派到各个县城的读书人也逐步的跟当地的贵族开始配合了起来。

李泰在等浪川博多给他找到那一只鸡,这个时间李泰并不着急,不过让李泰没想到的是,这个时间居然没有让他等太久,仅仅在他开始搞基础建设大约一个月之后,李泰建立的大理寺衙门的鼓声终于被敲响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李泰,立刻忍不住了,直接兴冲冲的亲自下令让人去调查抓捕。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碧蓝航线界限 被公司开除?我赌石反手收购公司 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 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 绝色神雕 穿越大周 新现代逍遥录 我有一柄摄魂幡 修仙狂徒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最强狂兵 苟王,我的师兄太低调了 东汉末年枭雄志 好色小姨 风流纨绔 赤心巡天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北宋大法官 抗日之中国战神 长夜谍影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蝉动 代号惊蛰 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 董卓之子 家父唐高祖 表少爷的抗战 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最近更新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 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此去直上青云路 大唐:开局被李世民模拟人生曝光 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 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 就藩辽东,给诸国一点工业时代的震撼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 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 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 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 殿下无双 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 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 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 
开局一座玉门关 纳兰凌云 - 开局一座玉门关txt下载 - 开局一座玉门关最新章节 - 开局一座玉门关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