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耻

狂人阿Q

首页 >> 宋耻 >> 宋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三国之偷香窃玉 衣冠不南渡 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铁血特战队 三国第一狠人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神圣罗马帝国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非洲创业实录 
宋耻 狂人阿Q - 宋耻全文阅读 - 宋耻txt下载 - 宋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五十六章 济贫(1)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李慢侯一开始也很感兴趣,以为那些思辨他也想不明白,对啊,明明乡下更容易谋生,粮价更低,吃的更保,却为什么还要留在城里呢,城里物价高,生活水平低,为何不回乡。

这个问题不是归纳总结和推理思辨能得出答案的,因为总有人从农村进城,也总有人从城里返乡。直接去问他们,答案是千奇百怪。有的城市穷人觉得,留在农村没意思,城里有大戏台,有青楼,有酒肆,有各种各样的稀奇玩意,这是贪图花花世界的人。也有人觉得,城里更容易发财,在农村一辈子也就那样了,得出来闯一闯,搏个富贵,毕竟这是初期商业社会,各种进城发财的传说故事,不比海商的鬼怪传奇少。

可这些一定不是主流,随着越来越多的答案出现,一个真实而不合逻辑的结论出现了:城市事实上比农村更容易谋生!

城市工资比农村高一点,可是城市物价要更高,工资比物价,城市人的相对收入更低。调查也确定,城里人比农村人吃的食物更少,更寒酸。可在这种情况下,城里人竟然还能存下一点钱,而农村人反倒是更不愿意存钱,他们住在土豪的屯堡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的十分稳定安逸,自然没有风险意识。城里的雇佣关系并不稳定,雇佣双方没有血缘关系,市面不好说解雇就解雇,因此城里人会存下一点钱防备。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了,李慢侯也会觉得,人肯定会选择更安逸的生活,给自己的二舅、三叔当长工,就算偶尔窘困,借钱也容易。可是人口依然是往城市流动的,只要人不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就会往城市里集中,带来城市化,越自由的社会,城市化率就越高。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如此,城里社会分化最为严重,最底层的民众比农村更苦,但人口依然往城市里流动,形成大片贫民窟也不走。

李慢侯有自己的猜测,虽然城里底层民众生活水平低,但有一些其他补益。城市贫民压缩自己的衣食开支到最低限度,却多多少少会有其他消费。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城市贫民身上的衣服比农村穷人更鲜艳,哪怕同样破烂;城市贫民每年看的戏,比农村穷人要多的多,都是免费的大戏;城市贫民的子弟还拥有比农村穷人子弟更多的读书机会,官府的乡学不可能覆盖所有人,只挑选最聪明的儿童免费入学,但还有一些富人开办的慈善学堂,机会要多一些。

也许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但数以万计的做出的群体选择,必然受某种规律约束。

最终落到实处,肯定还是因为城里的工作机会比农村更多,虽然不稳定,全日制的工作也有可能失业,但即便是打零工,城市居民每年工作的时间,也比农村短工只在农忙时干活的时间长。因此平均下来,城里的收益更多。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的批评太多了,李慢侯也受到了影响,他也开始反思这种绝对的自由竞争的利弊。利大于弊是肯定的,那么弊端能不能有效避免?现代社会的做法是福利制度,虽然东藩府的财政收入已经极其丰厚,但肯定还比不上现代社会,因此不可能推行覆盖全面的福利制度。那样的福利制度,连西方发达国家都扛不住,更何况宋代时候的一个重商藩镇呢。

要不要济贫?

李慢侯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济贫是不是政府改作的事情?

现代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是贫民运动博弈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精英的良善驱动。精英的良善行为那叫慈善,不是福利。福利是征服提供的一项服务,通过转移税收的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津贴。

从经济上来讲,这违反逆优胜劣汰原则,是低效的。无数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策略,比如他们认为设置最低工资标准,会使雇主转向雇佣更少人的经营模式,会带来工作计划的减少,更不利于穷人。福利政策,只会造就烂汉,只对最有优势的群体有利。他们通过福利政策,让穷人失去了上进心,让社会阶层固化。穷人开始苟且,富人地位加强。

英国有很多贵族学校,富人花费大价钱将孩子送进去,接受严格的教育。而普通公立学校,却推崇素质教育,学生贪玩,随性,缺乏自律。贵族学校的孩子毕业之后,进入了牛津剑桥深造,穷人的孩子毕业之后进入了工厂做工,接受福利,衣食无忧。

面对这种私人贵族学校垄断大学学位的情况,英国政府试图改善,所有人都以为,贵族学校的学生更容易考入一流名校,是师资力量更强。于是政府拨款,提高了公立学校的师资力量,让平民学习的老师水平跟贵族学校相当。可最后发现公立学校的学生,依然考不过贵族私立学校。教育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两种学校最大的差别,不是师资和硬件,而是学习文化。即便有了好老师,可平民公立学校的学生依然不好学,谁好好学习,还会被嘲笑和排挤。而学生的蓝领阶层父母,也并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反正他们毕了业也有福利保护。

于是得出这样一个恐怖的结论,富人已经通过福利政策,买断了穷人上进的通道。

面对这种情况,李慢侯产生了两难,其实济贫很容易,掏钱就行了。每年掏出多少钱,公示出来,他能获得名望,能改变形象。可是财政这样花出去了,能真的起作用吗?他可以增加税收,或者从其他项目上缩减开支,然后给每个穷人发馒头,甚至逢年过节的时候,给每个穷人分一点肉吃。

但这样真的能改变他们的穷困状态吗?

这是假的济贫,是为了博取名声的手段,有钱人花钱买名声是他们的自由,但政府将公共资源这样浪费掉,并不合理。虽然李慢侯知道,总有一天中国人也会走这一步,但不是现在。现在他不需要担心不济贫,社会就会崩溃,穷人有怨气就能推翻政府的统治。

但他还是要济贫,只是方法不同,他要真的济贫,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李慢侯决定强迫所有穷人送孩子读书。

他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人,从他拥有治权开始,最先恢复的除了军事外,就是教育。乡学、县学、府学三级体系,被他当做小学、中学、大学来推行。乡学进行开蒙,识字即可。县学进行逻辑培养,接触数学、几何学习,府学开始进行更高级的地理学、天文学以及大量通识教育,包括学习孔孟这样的传统学问。最高级的山东府学,则是兼容包并,在已经培养出传统世界观的基础上,开始用中国式的思维,对其他文明进行解析,借助其他文明的思维方式反向解析中国文明。

李慢侯觉得,真正的济贫,是彻底改善穷人上进的渠道,给他们开辟一条上晋通道,比给他们一只鸡重要的多。可人在穷的时候,渴望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面包。

所以他打算通过改变教育的方式断穷人的穷根,却不一定能得到穷人的欢喜。好在他现在处在不需要取悦民众的地位,他不是现代政客,而是古代亲王。

于是从绍兴十八年开始,李慢侯开始推行普及教育。以前每年支出的教育经费是三千万贯,占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却只能满足十分之一适龄儿童入学。为了让穷人子弟得到平等的机会,学校是免学费的,而且提供饮食。但依然有不负责任的家长,将他们那通过严格考核的聪明孩子从学校里带走,只为了他们从七八岁之后有用的一丁点可怜的劳动力。

现在要强制了,所有穷人子弟都要求入学,至少学完五年的乡学开蒙课程。至于能不能完成开蒙,读书识字,看个人的造化吧。能给与一个机会,已经超越了时代。

为此李慢侯需要将财政增加一半,光是向教育机构就要投入四五千万贯资金。

他可以让学校承担一部分压力,一个先生必须带更多的学生,之前的标准是三十个,现在增加到六十个。孔子还有七十二门徒呢,六十个学生可能无法全部兼顾,平均质量下降,但数量会增加。这样可以压缩更大师资支出,将效率提高一倍。可是开支依然会很庞大,因为提供给学生饮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巨大了。

这些年,随着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能养活的人口更多,只要能养得起,中国人就倾向于多生,尽可能多生。所以每次大乱之后,中国人的数量往往可以在一代人之内恢复起来。李慢侯最初割据山东的时候,整个北方不超过一千万人,可如今光是山东一地,就已经拥有了一千万人,河北东路人口三百万,燕云地区也恢复到了两百万人口。两广没有遭受战乱,如今加起来有五百万人了。许多孩子都是在这十年间生育的,人口结构很年轻,一方面是劳动力充足,另一方面是适龄儿童太多。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凡人策 肥水不流外人田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逍遥人生 剑道第一魔 穿越大周 余生为你着迷 阴阳捉鬼师 风水之王 遍地尤物 国色天香(王大锤子) 为了赚钱我改人设了 普攻永久加生命,阁下如何应对? 铁血特战队 黑色豪门之我的王子老公(大结局) 原神之我是至冬使节 绝色小姨的诱惑 旷凌云 
经典收藏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北宋大法官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北伐就在今日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抗日谍影之代号渔船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大汉兵王 全球高武之我的系统送错了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超级兵器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夺嫡 明末军阀 
最近更新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 大魏第一武卒 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 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我在北宋吃软饭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 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 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 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 大宋暴君 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 三国野史! 寒门科举小懒娃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 汉节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宋耻 狂人阿Q - 宋耻txt下载 - 宋耻最新章节 - 宋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